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考查了《群芳谱》作者的生平,介绍了手抄本概况。通过与刻本《二如亭群芳谱》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手抄本《群芳谱》是作者稿本的誊清本之一,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志转  施倩倩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F0002-F0002,F0003
依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的数据,计算《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确定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的核心作者,并与1979~2007年问的核心作者进行比较,以期反映近年来《安徽农业科学》核心作者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核心作者的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转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F0002-F0002,F0003
依据《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的作者发文量和《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的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安徽农业科学》2005-2008年的核心作者,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熊飞 《北京农业》2009,(6):41-42
<正>我简直被《粮食危机》作者的叙述惊呆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力作《粮食危机》,一点也不输于他的前一部大作《石油战争》。在《粮食危机》一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2005年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办刊经验,提高刊物质量,对2003~2006年《广西农业科学》载文第一作者的基本情况、论文合作情况、作者所属系统及地区分布、作者所在单位等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科学》已拥有一批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的活跃的作者群,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应努力提高《广西农业科学》的学术性和知名度,提高办刊质量,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作者投稿,增加作者源。  相似文献   

6.
2005年《图书馆建设》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年出版的《图书馆建设》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图书馆建设》质量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文献计量学基本原理,以《植物学报》为研究对象,对1994~2003年出版的118期中所载2024篇论文及1437名作者进行了统计,揭示了《植物学报》论文作者与发文量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作者及论文的地区分布情况及系统分布情况,同时对核心作者群的分布状况和作者的增复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论证了《植物学报》办刊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杂志》1982—2008年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中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97-9299
通过中国知网对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利用综合指数法和日指数法测评了《生态学杂志》的核心作者。1982—2008年《生态学杂志》共发文4068条,统计作者6967个,发文1篇的作者为5614人,占80.58%,单个作者发文最多的是40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232次。遗过综合指数法确定出63住核心作者;根据H指数法测评出40位核心作者,均在63位核心作者中,是该刊高被引作者。中国科学院是该刊最重要的核心作者来源机构。该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活跃的核心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通讯》2009,(2):155-155
先后发表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上的应用”(《土壤肥料》,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我省利用现状及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第5期,第一作者)、《不同品种缓释肥料肥效对比研究》(《土壤肥料》,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甘肃省化肥养分投入数量及其比例演变分析》(中国化肥百年回眸论文集。  相似文献   

10.
敬告作者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沙糖桔为材料,采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喷施植株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第1 年的试验分为用 营养素喷施和清水喷施两个类型,第2 年将试验分为上年营养素喷施的再用营养素喷施、上年营养素喷施的用清水 喷施、上年清水喷施的用营养素喷施及上年清水喷施的再用清水喷施4 个类型。结果表明,SPNE 处理的第1 年能提 高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上年经SPNE 处理的沙糖桔在下年不处理还能产生超过对照的表观遗传效应,表现为产量 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等生化性状超过对照。两年都用营养素处理的表 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石油醚浸泡法及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海南树仔菜植株浸膏进行提取,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分别为0.75%和0.28%.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化学成分的异同.石油醚浸提浸膏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超临界萃取浸膏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脂肪酸和脂肪醇类物质是树仔菜浸青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打叶留茎对烤烟顶叶品质及中部化叶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研究烟株打叶留茎处理对顶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打顶相比,打叶留茎烤烟顶叶的中部化比例高20.97%,烟碱含量低7.37%;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幅分别为16.16%和14.20%,总氮、蛋白质含量降幅分别为12.25%和7.57%;叶质重、叶厚以及平衡含水率和常规打顶相差不大;评吸质量综合得分比常规打顶高0.19分。打叶留茎可改善顶叶的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中部叶比例增加,上部叶可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5.
王蓓  张心明  王姣  迟志娟  钱和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23-324,326
大米粉试样先用石油醚提取,提取溶液经离心、浓缩后,用正己烷定容,经毛细管柱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同时,建立了测定大米粉中氰戊菊酯残留量的相应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和扩展,得到大米粉中氰戊菊酯残留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859±0.375)mg/kg。结果表明:标准溶液和其配制过程、温度效应及测量随机性因素是主要不确定度来源。  相似文献   

16.
对一步扩增法和两步扩增法在DDRT-PCR中的扩增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片段大小都在150~1500 bp之间,但条带数量和清晰度不同。一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30~45 条,条带较模糊,两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40~60条,条带清晰。一步扩增法获得102 条玉米抗大斑病差异表达条带,只有55条带中的cDNA能够成功回收并产生有效扩增,差异条带回收率为53 9%,而两步扩增法获得了148条差异条带,其中138条带都能得到有效回收和扩增,回收率达93 2%。因此,两步扩增法更有利于差异条带的回收和二次扩增。  相似文献   

17.
李秋  李立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15-5716,57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0、40、60 mg/L烯效唑处理后,幼苗株高分别降低9.35、10.78、12.16 cm,根干重分别增加7.18%、4.39%、1.73%,根冠比分别增加30.3%、20.5%、16.4%,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8.9%、27.1%、37.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28.7%、16.1%、6.9%,呼吸强度分别降低61.1%、19.6%、16.9%;烯效唑浓度为20和40 mg/L时,根系活力分别增加53.8%、19.4%,而60 mg/L时根系活力比对照组降低11.3%。[结论]小麦生产过程中,烯效唑使用浓度以2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8.
南川升麻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升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升麻根茎中的化合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位经硅粗胶拌样后进行硅胶层析,然后用氯仿-无水甲醇(10∶0→0∶10,V/V)梯度洗脱,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并取3、4和5化合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南川升麻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通过光谱和质谱分析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1)、阿魏酸(2)、25-O-乙酰升麻醇(3)、兴安升麻苷C(4)、12β-羟基升麻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6化合物,其中3、4和5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甘蓝3种病害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不同区域带有 Tu MV、黑腐病、CMV3种病害的发病甘蓝植株 ,通过分离提纯获得病原物。利用 3种病原菌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筛选出甘蓝 3种病害抗源材料 H85 0 1和B85 0 2。以抗源为亲本与其他 8份优良抗病自交系杂交 ,进行配合力测配和抗病性鉴定筛选育成经济性状优良 ,并抗 Tu MV、黑腐病和 CMV3种病害的甘蓝品种秦甘 70和秦甘 80。  相似文献   

20.
在按照近自然经营的原则及措施进行抚育管理和常规经营的千年桐生态林中分别选取3块样地,分析其土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经过近自然经营后的千年桐生态林土壤的含水量,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土壤容重、比重和碳氮比则小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由此可见,千年桐生态林的近自然经营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