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去年茶叶国内市场平平,名优茶增长较大,大宗茶增幅很小,低档茶出口增多,货源不足。今年将可能出现名优茶生产下降,大宗茶和低档茶生产增幅加大。名优茶主要是在国内销售,出口很少,一方面反腐倡廉进一步深入,社会购买力降低;另一方面今年主要名优茶产区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  相似文献   

2.
借鉴台茶经验 提高闽茶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茶叶产量是全国最高的,1996年茶叶总产量为1018万吨。作为产茶大省,福建省除了生产大宗茶外,还生产不少名优茶,但名优茶因自身诸多因素,如市面上名优茶生产存在着良莠不分、秩序混乱等,影响并限制了名优茶的生产规模。自80年代末,由于国际大环境...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典型名优茶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在茶叶中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茶园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和Hg,3个茶产区中,湄潭茶产区土壤Cd的超标率最高,达到39.4%,都匀茶产区土壤Hg超标率最高,为24.2%.土壤Cd平均含量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超标率表现为湄潭茶产区>都匀茶产区>云雾茶产区;土壤Hg含量和超标率均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贵州省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茶叶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强的相关性,不同重金属在茶叶中的富集系数为Cd>Hg>Cu>Pb >Cr >As.  相似文献   

4.
我镇现有茶叶1.2538万亩,其中良种茶3500亩,小叶种茶9038亩。经20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名优茶为主、大宗茶为辅的格局。由于名优茶异军突起,大宗茶的经济效益一直持续低下,几十kg大宗茶的价格几乎只能抵1k名优茶。长此以往,大宗茶生产中的问题越积越多,需要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缙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以生产炒青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茶叶购销体制改革后,各茶厂、茶场之间恶性竞争现象增多,大宗茶效益下滑,导致许多茶场停产,茶园荒芜,县茶厂破产倒闭。九十年代中后期,名优茶生产技术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在名茶高效益的拉动下,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大面积的低产茶园得到改造,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大宗茶产量逐年下降,茶叶效益倍增:至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产值600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4%。全县有近两万茶农在茶叶产业化中得到实惠,茶叶产业已成为缙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普遍趋向于追求无公害茶、有机茶等绿色食品的消费,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名优茶、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较有性群体品种,具有产量和品质优势,更适宜制做成各种名优茶.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80-83
本文从调查信阳毛尖茶核心产区浉河区茶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链、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品牌建设等现状入手,阐述了浉河区作为茶产业集聚区在茶叶生产方面具备的政策、生态、技术等几大优势条件,以及当前茶叶产业存在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栽培水平低等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配置茶树品种布局、大力推动机械化生产管理、落实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政策、保证茶产品食品安全、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一系列提高浉河区茶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所产名优茶叶畅销国内外.如三杯香、雪龙、香菇寮白毫等品牌,直销欧美国家。名优茶生产对鲜叶质量和加工方法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名优茶茶叶的采摘标准、采摘技术、鲜叶贮存方法,以及名优茶叶加工的基本要求,为我县名优茶叶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高山优质茶的生产。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高山名优茶定位为我县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高山名优茶发展迅猛,至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200hm2,产量1100t,产值1.72亿元,是我省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保障我县茶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解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岩 《油气储运》2009,(1):54-54
随着名优茶生产的迅速发展,茶叶加工机械在广大茶区得到普及使用。在每年茶季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各类茶叶加工机械的年终保养和维护,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机械本身效益的发挥、寿命的长短以及来年茶叶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名优茶的经济效应机理.促进福建萘业高效发展,本文在介绍福建名优茶产销情况基础上,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名优茶是福建茶叶经济的亮点、茶叶品牌建设的关键点、茶业发展的支撑点、茶叶国际化经营的新卖点和文化旅游的推广点等名优茶的经济学效用,并提出了构建名优茶航母、规范名优茶的评选与管理、加快名优茶品牌建设、拓展名优茶国内外市场、完善名优茶配套技术和建设生态茶业等大力推进福建名优茶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9-59
从2006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应广大参展企业的要求.茶博会组委会决定今年秋季(茶博会举办期让)继续举办名优茶评选及竞拍活动.通过评选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特金奖、金奖、银奖、优质奖茶品.进一步宣传“中国茶”的品牌形象.并将获得奖项的品牌茶叶推荐给2008奥运会组委会、在京的各大机关、部委,以及国家外事部门作为“国礼茶”。同时.在茶博会期间还将组织大型获奖茶叶品尝会.以扩大获奖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全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据统计,2003年浙江省茶园面积为14.28万hm2,茶叶总产量13.27万t,总产值36.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4.02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0%;名优茶产值29.7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81.3%,全省现已开发出70余只名优茶,主要产茶县市都有自己的名优茶,名优茶数量增加,品质提高,并在品牌上做好文章,使知名度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盘州市坪地乡地理条件有利于茶叶叶绿素的合成积累,是西北高山名优茶产区,茶叶产业被盘州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优质特色产业。文章介绍了坪地乡茶叶基地概况和茶叶种植现状,提出以科技手段解决种植与加工水平落后的问题,同时从做大企业、做精品牌与做深加工三方面提升茶叶的销售。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浙江省开化县传统的经济作物。开化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随着开化龙顶名茶品牌的确立,茶叶生产逐步由大众茶向名优茶转变,但生产管理一直都处在无序、分散、低档次的作坊式阶段,优越的自然条件并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优势。本文以长虹乡为试验基地,针对开化县茶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为进一步发展开化茶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叶市场的放开,给茶叶行业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顺应潮流,渡过难关,需要茶业界同仁齐心合力,从保护、发展茶叶事业的大局出发,从管理体制至茶叶行业自身都应积极增加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变能力。名优茶仍是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加速茶叶方便化、液态化、保健化产品的开发,积极占领国内饮料大市场,把中国众多千姿百态的名优茶推向国际市场,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茶经济,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8.
嵊州市针对去年珠茶价格低迷,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和滞销的问题,积极调整茶类品种,大力发展手工制名优茶,使名优茶产业红红火火。嵊州市现有茶园面积0.82万公顷,占全省13.9万公顷的5.7%;2000年产茶0.96万吨,产值2.25亿元人民币,占全省22.8亿元的9.87%,为全省之最。2000年全市名优茶产量2800吨,产值1.82亿元,占茶叶总产值2.25亿元的80.89%。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茶农千方百计地改制名茶、销售名茶,做好名优茶产业的文章。今年名优茶在嵊州大地出现产销两旺火爆热头,表现在八个增加:一是采制名优茶的农户增加。10万多农  相似文献   

19.
“圣山碧玉”是金秀县天堂山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名优绿茶产品,采用福鼎大毫茶单芽原料精细加工而成.2006年获“桂绿杯”绿茶“优质奖”,2007年在广西第三届名优茶(绿茶类)擂台赛上夺得擂主,这是金秀县茶叶产品首次获得广西茶叶擂主称号,主要介绍“圣山碧玉”茶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茶园面积保持稳定,良种得到了普及推广,产量大幅度增加,茶叶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名优茶有了很大发展,但茶叶生产规模狭小,组织化程低,产品质量尚不够高,是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问题尚未解决。为了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必须走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途径、。当前特特要推广农业综合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和卫生卫生质量监测、积极推广大作为市场准入资格的无公害茶的生产和出口,使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