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如荷兰等国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6%以上,而河南省多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3%。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残体。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少、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低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实践证明:要使土壤肥力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显著正相关。这充分说明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提高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和提高作物品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乌苏市土壤养分状况与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乌苏市土壤养分状况 1、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上升,198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7%,1999~200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为1.72%.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低、中、高及去有机质含量土壤处理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腐解能力及土壤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 d后,土壤中秸秆腐解率表现为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低有机质含量土壤>去有机质含量土壤,高有机质含量土壤均高于其他3种有机质含量处理腐殖化系数,且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转化效果最好,有机质增加量最多。对于土壤酸度的影响,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上升幅度增加,土壤中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的含量降低。不同秸秆添加量条件下,4个有机质含量土壤表现不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土壤pH增幅最大,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含量减幅最大,土壤酸度降幅最大;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土壤pH增幅最大,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含量减幅最大,土壤酸度降幅最大。相对3种有机质含量土...  相似文献   

4.
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例,研究了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坡向、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与马尾松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电导率、凋落量、纤维素分解强度等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有机质含量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东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西北坡高;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恢复时间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随海拔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干扰的频度和强度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干扰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就越贫瘠.  相似文献   

5.
结合土壤有机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介绍了佳木斯市郊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情况,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分析祊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选取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祊河流域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2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耕地>园地;0~4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具有一定差异.(2)祊河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中西部和中东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中间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坦地形下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耕地、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丘陵崎岖处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草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陕西杨凌示范区耕层土壤为对象,通过采集、测定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结合野外相应高光谱数据和光谱响应函数,利用模拟宽波段数据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光谱间的内在关系,筛选敏感波段,构建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模型;以宽波段波段响应函数、土壤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通过模拟宽波段数据,构建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模型;通过高光谱与模拟宽波段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宽波段遥感数据定量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可行性。[结果]基于宽波段数据估测土壤有机质的精度相对较高。[结论]利用宽波段数据估测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可行性,2%并非利用光谱数据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龙山植烟土壤有机质分布及其对主要养分的影响,2014年对龙山县300个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及土壤主要有效养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龙山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为27.15 g/kg,仍有39.00%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龙山不同母质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洪积物(38.33 g/kg)残积物(27.71 g/kg)坡积物(26.96 g/kg);龙山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海拔837 m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拐点;植烟土壤主要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在23.00和29.00 g/kg附近有2个极显著的拐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学特征、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盐分、pH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和硕县内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各区土壤不同深度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是: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而对于垂直分布规律,各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是从表层到下层呈现递减趋势,但是递减程度不同。白刺属植物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a2+、K++Na+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K++Na+、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除了与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以外,其他的都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每个变量都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Ca2+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博斯腾湖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湖州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态分布,平均值22.3 g.kg-1,变异系数0.44。方差和地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最理想的模型为球状模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呈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结合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获得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很重要的2个因素。在化学测定技术上,土壤全氮的测定较繁琐,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较为容易。通过对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太仓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结果估算土壤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9x+0.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土壤供氮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涡阳县有机质含量的总体分布和区域分布,结果表明:目前涡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处在中高等水平的土样约占总土样数的90%,有机质含量达10~20g/kg。相较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升高,同时,结合涡阳县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壤有机质项目实施,探索提升黑山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技术,以利全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下庐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的关系,根据庐山海拔(包括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土壤样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和速效钾含量有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海拔成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有机质含量由小到大分别为山地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成正相关。深入探究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掌握庐山土壤的养分状况,为庐山农业生产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质与水土流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品质与土壤耕层深度、粉砂粒/粘粒及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讨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品质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对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养料的重要来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是改土肥田、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好途径。近些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和有机肥施用较少等原因,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快,据资料记载,柳河县上世纪80年代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4%,如今调查数量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2%~3%,下降了1%,为此提高土壤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势在必行,成为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田间测定和模拟试验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持水力越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水最大贮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孔隙状况越好,土壤有效水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市周边主要县区的大棚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拉萨市周边大棚中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深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栽培方式大棚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与温室大棚相比,相同土层普通大棚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临界值(20.00 g/kg)土样占61.33%,处于较高水平(≥30.00 g/kg)仅为10.64%。不同县区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结论]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中低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20.
澧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以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测澧县耕地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澧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澧县耕地土壤有机质(SOM)为"较富"水平,平均含量为23.23 g/kg。除县域东部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不缺"等级外,中部和西部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处于"丰富"的水平。水稻土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潜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不同耕地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水田水旱轮作旱地;不同母质发育而来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泥岩类残积物冲积物沉积物洪积物湖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