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鳀鱼     
陈介康 《水产科技情报》1978,(10):30-31,M032
种类、分布和资源 鳀属Engraulis鱼类通称鳀鱼,隶属鲱形目G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鳀鱼是世界性鱼类资源丰富,在渔业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年量为7000万吨左右,鳀属鱼类占10~20%(600~1400万吨)。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正>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3.
俞存根  郑斌 《海洋渔业》2000,22(1):24-26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11种鳀科鱼类分子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鳀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序列,探讨了5属11种中国鳀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得到16S rRNA可比序列长度为472~501 bp,共存在20个插入/缺失,125个变异位点。总体上看,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4。根据16S rRNA基因片段差异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从0.22%(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刀鲚和凤鲚)到18.54%(长颌棱鳀和康氏侧带小公鱼),以金色小沙丁鱼作为外群构建的系统树,棱鯷属依次与鲚属、黄鲫属相聚,再与棱鳀属的赤鼻棱鳀相聚;最后与鳀属和侧带小公鱼属形成的分支相聚。赤鼻棱鳀自成单独的一支,建议将赤鼻棱鳀从棱鳀属中划分出来。  相似文献   

5.
鳀鱼     
鳀鱼属于鲱形目,鳀科,鳀属,俗名又叫海蜒、抽条、鮁鱼食、离水烂等,是世界上有名的高产鱼种。鳀鱼体细长而略侧扁、口宽大,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极易脱落的薄圆麟。无侧线。体背部蓝黑色,侧下部及腹部银白色。鳀鱼为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适温范围广,在  相似文献   

6.
鳀鱼     
<正> 鳀鱼属于鲱形目,鳀科,鳀属,俗名又叫烂船丁、鲅鱼食、离水烂等,是世界上有名的高产鱼种.鳀鱼体细长而略侧扁.口宽大,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极易脱落的薄圆鳞.无侧线,体背部蓝黑色,侧下部及腹部银白色.鳀鱼为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适温范困广,在9~31℃范围内均能生存.常栖息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中,喜阴影,常随水面云彤而移动。趋光性强,幼鱼甚于成鱼.集群性强,群体密集.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白天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夜间上浮于水的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分布的鳀科(Engraulidae)鱼类,目前已知的共5属15种,即属鳀(Engraulis Cuvier)的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小公鱼属(Stolephorus Laeepede)的青带小公鱼(Stolephorus zollingeri ),康氏小公鱼(S.commersonii Lacepede),中华小公鱼(S.chinensis ),印度小公鱼(S.indicus),棱鳀属(Thrissa Cuvier)的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汉氏棱鳀(T.hamiltonii),中  相似文献   

8.
宫亚运  章群  曹艳  吕金磊  杨喜书 《水产学报》2016,40(10):1513-1520
为明确中国大陆近海棱鳀属鱼类的分类地位,采用国际通用的COⅠ基因5'端652bp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中国近海棱鳀属全部6种鱼类62尾标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发现,所分析样品的序列碱基组成为T:29.0%,C:26.3%,A:25.3%,G:19.4%,A+T含量(54.3%)高于G+C含量(45.7%),转换/颠换率为3.76。6种棱鳀属鱼类组成5个自展支持率为100%的分支,除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各为单系但聚合为一支外,其余4种均独立成支;分支内与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0.0%~0.4%)和17.7%(15.7%~19.0%)。赤鼻棱鳀、汉氏棱鳀、杜氏棱鳀和长颌棱鳀均符合Hebert提出的种间遗传距离(15.7%~18.6%)大于或等于10倍种内遗传距离(0.0%~0.3%)的标准,确定了它们的物种有效性。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的种内遗传距离皆为0.1%,与其他4种棱鳀的种内遗传距离处于同一水平;但二者种间遗传距离仅为0.6%,明显低于其他物种间的种间遗传距离,属于一般物种的种内遗传距离范围,表明二者亲缘关系很近;由于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分子系统树上各为单系,二者可作为同一物种的2个不同亚种处理,但也不排除是2个近期分化形成物种的可能,在资源管理上应作为2个不同的进化显著单位分别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 在过去的25年中(1965~1990),世界捕捞渔业产量稳步增长。增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流区和近岸渔业资源的开发带来60年代捕捞产量的增长;70年代产量的增加是由于秘鲁鳀鱼资源开发的结果;浅海中上层鱼类的开发使得80年代的捕捞产量继续保持缓慢增长势头。世界渔获物的大部分来自洲际大陆架(水深浅于200米的区域。通常都在小于50米水深的水域)。而其中的大部分来自北半球基础生产力高的海区、近北极区和上升流区。  相似文献   

10.
<正> 鳀鱼在全世界分布很广,是一种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鱼类。七十年代初期秘鲁曾创造过1,400多万吨的产量记录,以后因海流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衰退到3~6百万吨的水平。日本沿岸年产30多万吨、南朝鲜沿岸年产18万吨、占沿岸鱼产量的第一、二位。我国鳀鱼自渤海到福建沿海均有分布。浙闽曾有专业性捕捞,但难于统计其确切产量。据各方面估计全国年产2~3万吨。鳀鱼在辽宁俗称晴天烂、离水烂、鲅鱼食、钻山青、青丁、船丁、辽东湾渔民尚称之为苦棍儿,穹鱼。主要是沿岸定置网兼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前,虽然鳀鱼资源丰富,但因利用价值低而在我国一直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鳀鱼的利用价值日趋提高,人们对鳀鱼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鳀鱼由兼捕对象转为主捕对象。但从近年捕捞情况看,鳀鱼资源开始呈现过度捕捞现象,其特征是渔获群体组成低龄化、小型化,以鳀鱼为主食对象的鲅、鲐等几十种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衰退,网次产量低等。笔者认为,保护鳀鱼资源已刻不容缓。以下围绕鳀鱼资源现状谈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秘鲁鳀资源变动及与海洋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2):206-216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化、捕捞因素及种群的内部动力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建立秘鲁鳀资源评估及预测的模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韩保平 《海洋渔业》1999,21(2):90-91
<正> 巴基斯坦海岸线长1150km,大陆架面积约5万km~2,其海域是印度洋地区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海域。海洋渔业产量占其渔业总产量的75%以上,海水鱼类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但其海洋捕捞业并不发达,没有先进的助渔导航设备,作业范围只能在20~30海里内。 1.经济鱼种与渔获量 巴基斯坦海域较有捕捞价值的鱼类有百余种,而目前主要捕捞对象有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鲱亚目、海鲇科、石首鱼科、鲻科、鲹科、鳀科、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金枪鱼、真鲨科鱼类和对虾属等。90年代以来,这些鱼种年产  相似文献   

14.
长江刀鱼池塘驯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刀鲚(Coilia ectenes)俗称刀鱼,也叫长颌鲚,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一种中小型名贵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通江水域,是长江三鲜(鲥鱼、河豚、刀鱼)之首,为典型的长江名贵鱼类,由于群体数量下降,现已成为稀有水产品。20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15.
黄海中南部鳀鱼生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1.黄海中南部鳀鱼属洄游产卵型鱼类。春季向近岸方向移动,产卵后向外海方向移动。产卵场分布广泛。 2.黄海中南部鳀鱼在产卵盛期开始前达到性成熟度Ⅴ期雌鱼的最小叉长为9.0厘米,纯体重为5.0克,主要叉长范围为10.3~11.7厘米;主要年龄组成为1~2龄。 3.黄海中南部鳀鱼的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产卵期长。 4.黄海中南部鳀鱼的性腺发育分3个阶段。生长期从3月初到5月上旬;产卵期从5月上旬到10月上中旬;恢复期从10月中旬到翌年2月末。 5.黄海中南部鳀鱼的排卵类型为多峰连续排卵型,一年产卵一次。 6.黄海中南部鳀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在600~13600粒之间,平均为5500粒;主要叉长组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2500~11000粒,平均为5700粒。  相似文献   

16.
鳀鱼是我国东、黄海区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据估算,其蕴藏量在280—430万吨,最大年可捕量在50—70万吨。鳀鱼的蛋白质、鱼油含量高,特别是鱼油含DHA、EPA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鳀鱼是制作鱼粉、药品和保健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利用鳀鱼进展较快,1993年鳀鱼产量8.8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翻了近一番;生产鱼粉约5000吨、鱼油700—800吨。荣成市在发展鳀鱼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秘鲁鳀鱼产量居世界首位,1970年估计为1,100万吨。1969年12月初,有一股强大的新增殖的鳀鱼成为捕捞对象。1969~1970年捕捞季节后半期,产量有时每星期竞超过30万吨。  相似文献   

18.
彭育斌  赵振伦 《水产学报》1988,12(4):355-357
本文报导了鳀科鱼类1新属1新种,定名为拟黄鲫属Pseuosetipinna,海州拟黄鲫Pseudosetipinna haizhouensis。  相似文献   

19.
<正> 鳀鱼俗称离水烂等,属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其渔业生物学特点是:适温广,7~22℃;食物链短,以浮游甲壳类为主;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自然死亡率高,资源更新快,1龄鱼即达性成熟,最高为4龄,叉长60~165毫米,体重1.8~23.0克,优势组为2龄鱼,叉长110~140毫米,体重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广东省沿海发现了罕见的"黄姑"和"池仔"鱼群."黄姑"鱼在分类学上属鳀鱼科棱鳀属,学名叫"杜氏棱鳀".这种鱼个体不大,其貌不扬,但肉味鲜美,经济价值甚高,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平时隐居海底.当地渔民过去用长明灯诱捕,效果不大,渔获很少.科学研究人员改进光诱技术后,才把它们从海底诱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