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安装在火车上的能量回收式的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整套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该系统解决了现有火车的制动系统工作时只能消耗能量而不能把能量回收和重复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开发和研究纯电动汽车是解决环境污染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是纯电动汽车开发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一款已知整车基本参数的纯电动汽车,结合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设计需求,通过理论计算完成其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匹配的设计与选型;应用CRUISE仿真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对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证明理论计算的参数匹配合理,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设计过程可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林区汽车辅助制动系统——液体粘性辅助制动系统,详细介绍了其制动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制动性能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在两种典型的林区路况下该辅助制动系统作用时车辆系统动态响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车辆制动距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动性能对车辆主动安全至关重要,其主要评价参数之一就是制动距离.以初速度、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和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变量,应用SIMULINK的制动模型,获得不同状况下的制动距离的结果,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对于小样本能够实现精确预测的特点,提出应用其进行车辆制动距离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最大误差不超过11.50,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7.0%,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因此,应用GRNN可有效实现车辆制动距离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5.
汽车鼓式制动器制动鼓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汽车鼓式制动器制动鼓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研究.建立了制动鼓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制动鼓的各阶频率及振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模态分析.在模态分析和模态振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制动鼓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以及在模型上添加质量块或加强筋的措施与方法,以错开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范围,降低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机械、气动、计算机控制等硬件技术和VB、VC++、MATLAB等软件技术,自行设计了夏利轿车制动系统试验台。以此为基础,测试汽车制动系统及MABS(机械防抱死制动系统)波动效应,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运用时间达到6年的制动系统进行常温、低温性能及泄漏试验,并对制动柜部件进行拆解检查,结合试验结果以及拆解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主化制动系统检修建议,提升制动系统检修后的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汽车鼓式制动器制动鼓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建立了制动鼓的有限元模型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分别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结构静力学分析。通过热分析得出在单一温度下制动鼓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结构分析得出制动鼓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在热分析的基础上,对制动鼓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并将其与结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这些研究将为制动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气压ABS为研究对象,利用M atlab/S im u link软件建立了两通道三传感器气压ABS的仿真模型,设计了针对气压ABS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通过模拟仿真,证实了自适应模糊控制气压ABS在减小汽车制动距离、防止车轮抱死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分析了滞后时间、汽车总质量、汽车质心位置、路面附着系数和制动初始速度等因素对气压ABS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电-气制动方式减少滞后时间,取消传统制动总阀,增大前轮制动器因数和加装减速度传感器”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变速器能量回馈试验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建立了汽车变速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该试验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采用阶跃信号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系统主要参数容积弹性模量、阻尼和转动惯量对试验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系统的变化特性曲线及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森工用轻便型单轨车系统设计的特点,对单轨车可能出现的故障形式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单轨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别;结合单轨车的制动安全性要求,针对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别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动对策,以保证单轨车在运行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防追尾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能惠  于建国 《森林工程》2010,26(5):60-62,65
为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跟车安全,在常用安全距离算法基础上,结合汽车制动过程分析,提出安全度判别准则的安全控制方法,建立RBF神经网络防追尾模型,讨论RBF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并运用m atlab编程进行训练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RBF模型是有效的;同时,模型为高速公路汽车追尾建模提供一种新思路,为汽车预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海波  郑燕萍  蒋元广 《森林工程》2010,26(2):46-49,53
综合考虑燃油经济性、电池SOC以及电动机转矩效率特性,针对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轻型客车样车,文章提出一种模糊逻辑的转矩分配策略,仿真实现发动机和电机期望转矩的分配过程,控制了整个行驶工况电池SOC的平缓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样车的稳态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相比,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可进一步提高整车的节能减排效果,提高电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汽车燃料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采用原油到车轮(WTW)的研究模式,将燃料的全寿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WTT为上游阶段,TTW为下游阶段,选定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各阶段生产效率范围,计算出两类车的总效率,并通过美国实验室开发的GREET模型测出两类汽车的WTW效率,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总效率基本相同.针对WTT阶段电动汽车效率较低现象,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核电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车辆磁流变座椅悬架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冯海生  李昌 《森林工程》2011,27(1):51-55
为提高货车、工程车辆等座椅的减振性能,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代替座椅悬架中的被动阻尼器,构建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系统。针对此系统建立七自由度"人体-座椅-车辆"动力学模型,并为该系统设计模糊控制器,同时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对于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能够使系统较好地抑制垂直振动加速度,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能源以及环境问题使新能源汽车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电动汽车受电池容量限制及续驶里程的要求,其轻量化设计非常重要.综述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研究的技术难点,阐述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动力学分析,建立EPS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建立EPS系统助力过程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运算.由于单一运用PID控制或者模糊控制对EPS进行助力控制,会存在运动滞后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针对EPS系统的目标电流模糊控制器并结合PID控制器对EPS进行精确控制,通过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共同控制来满足EPS控制系统快速特性的要求.结果表明,运用PID和模糊两种控制方法共同对EPS控制,E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反应迅速.  相似文献   

18.
薛伟  万雷 《森林工程》2014,(3):94-97
结合桥式起重机工作特点,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桥式起重机吊重偏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QD32/5型号桥式起重机作为仿真对象,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在起停阶段和制动后的摆动情况进行仿真。分别控制钢丝绳长度为5 m和10 m,吊重质量为12.5 t和25 t,研究它们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吊摆系统在起停阶段做受迫摆动,制动后做有阻尼摆动;小车运行速度不能稳定,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吊重的质量;制动阶段最大摆角分别为0.12、0.12和0.18 rad,需要加以控制;制动后吊重摆动完全消除的时间都超过12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