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养鸡业的危害非常大.由于大肠杆菌病耐药性日趋严重,目前很多抗菌药物都不能有效控制鸡群的大肠杆菌病,研制安全、有效的大肠杆菌疫苗成为防控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5和嗜热链球菌G7共培养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和大肠杆菌对乳酸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弱受其活力和大肠杆菌浓度的影响.乳酸菌活力高抑制作用强,大肠杆菌浓度低抑制作用强.同样,大肠杆菌可以影响乳酸菌的产酸、产香、生长、产粘、水解蛋白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兽医临床耐药大肠杆菌的不断出现,新抗生素的研制困难重重;因此研究大肠杆菌噬菌体用于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受到重视.文章从噬菌体类型、大肠杆菌噬菌体溶菌机制、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动物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新生幼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又称犊牛白痢.严重者因衰渴、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也有表现败血症状的.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病原主要是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此外,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也可致病.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尤以初生幼畜特别易感,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能力低下,甚至造成死亡,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按目前国际上的分类,大肠杆菌大致有6种致病型,包括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il,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rrhagic E.coli,EH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dve E.coli,EAggEC)和弥散性黏附大肠杆菌(difuse adherence E.coil,DAEC).  相似文献   

6.
1概念 大肠杆菌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包括大肠杆菌陛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气囊病(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大肠杆菌性骨髓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及大肠杆菌性脐炎,卵黄囊感染.  相似文献   

7.
鸡的大肠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蛋鸡还是肉鸡的危害性都很大.本文着重记述大肠杆菌病的基本特征和防治,主要有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时间和特征;大肠杆菌病和其他几种病混发时的治疗效果及关系;饲料环境对大肠杆菌病的影响;药物预防治疗程序;大肠杆菌病与疫苗的关系;保肝护肾药的应用;中药治疗大肠杆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猪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是人及动物体内的主要共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是抗菌药物压力的指示器,也是耐药基因的潜在来源库.大肠杆菌病之所以广泛流行,与大肠杆菌中含有的耐药质粒有关.因此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氮磷营养盐对环境大肠杆菌(E.coli)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本试验通过建立模型生态系统研究氮磷营养盐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CHL)产生耐药表型的影响,并对分离到的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进行cat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不同剂量氮磷营养盐可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46株耐氯霉素大肠杆菌cat基因的阳性率为89.13%;16株对氯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未检出cat基因.结果表明,模拟生态系统中加入氮磷营养盐可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氮磷营养盐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耐药与cat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给养鸡业预防和治疗该病带来很大困难.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以及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正确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90份,开展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8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青霉素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78.21%~94.87%)。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现象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川省藏香猪源大肠埃希菌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从四川省藏香猪养殖场中无菌采集腹泻仔猪肝脏、肛拭子及粪便等组织病料253份中,分离得到155株大肠埃希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玻板凝集试验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15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155株分离菌中120株有致病性;玻板凝集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属于14个血清型,以O111、O147、O109和O119为主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耐药性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94.2%~98.3%之间,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率在44.2%~85.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5.0%~37.5%之间。说明该地区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大肠杆菌形成多重耐药的原因主要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存在的AcrAB外排系统有关。本试验首先用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对敏感大肠杆菌进行多重耐药诱导,使敏感大肠杆菌具有了多重耐药性。然后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对Acr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了1005bp的片断,并与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为99.8%。结果表明:AcrA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样品(50份)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后的致病性猪大肠杆菌选用12种中药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将筛选出来的中药与抗生素进行中西联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并分析中西药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集的50份样品有23株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且23株菌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23株试验菌株对测试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试验菌株对甘草耐药率最高(82.6%),其次为生地(78.2%),而对黄柏(17.3%)和白头翁(21.7%)耐药性较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柏、白头翁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不仅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延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以药物控制为主要手段,但是随着抗菌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了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产生,给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带来严重的障碍,通过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现状、作用机理、主要特点、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展望,为消除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更好地防治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体外诱导猪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防病促生长剂量的吉他霉素(20mg/L)、金霉素(100mg/L)、泰乐菌素(20mg/L)对耐药型和野生型致病大肠杆菌耐药性累积、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能量利用和代谢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生耐药性后的大肠杆菌在防病促生长剂量环境中继续培养,不影响最小抑菌值(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野生型大肠杆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菌液总蛋白和总AA产量(P<0.05)、乳酸产量(P<0.05)、Na+-K+-ATP酶活性(P<0.05)和NO产量(P<0.01)。由此可得出,猪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以后,继续使用饲用抗生素不会进一步增加耐药性,但显著增强能量、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镇养殖场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笔者在该镇某猪场及某鸡场采集了5份猪粪及10份鸡粪,从中分离出大肠杆菌,随后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在15份粪便中分离到了15株大肠杆菌,包括5株猪源性大肠杆菌和10株鸡源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这15株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很高,2/3的菌株对超过23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erotype, resistant phenotype and genotype of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and Salmonella in piglets, this study collected 128 samples of diarrhea piglets from seven large-scale pig farms in five c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E.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animal test.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main pathogen was tested by drug susceptibility paper. The resistance gene of each pathogen was detected by PCR.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genotype correlation of the bacteria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8 strains of pathogenic E. coli and 21 strains of Salmonell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The serotypes of pathogenic E. coli were predominantly O138 and O87.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almonella Enteritidis were predominant serotypes.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t strains of 78 strains of E. coli were more than 80% resistant to β-lactams and more than 40% for other antibacterial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21 strains of Salmonella to aminoglycosides was more than 50% and more than 20% to other types of antibacterials; 12 and 10 kinds of drug resistance-related genes of E.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resistant genotype and phenotype of two kinds of bacteria were above 60%, and both were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This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glets diarr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