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断奶是仔猪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极易造成仔猪断奶应激,破坏仔猪肠道屏障功能。有效降低断奶应激导致的仔猪肠道损伤、提高养分的吸收能力,对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含有5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肽,对动物肠道健康具有营养生理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EGF对断奶仔猪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以期为EGF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饮食、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不完善,易引发断奶应激综合征,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紊乱。有效修复因断奶应激引发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提高仔猪肠道消化吸收及免疫机能对促进仔猪生长、防治腹泻具有重要意义。益生菌是一类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抗菌、抑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维护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缓解断奶应激。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调控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益生菌|断奶仔猪|肠道屏障|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早期断奶易造成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仔猪断奶后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生长阻滞和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肠道屏障受损。鉴于肠道微生态区系为肠道第一道防御屏障,因此,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区系及其营养调控技术,对于防制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几种常用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植物多糖、酸化剂、微量元素、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对肠道微生态区系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断奶应激导致断奶仔猪的饲料摄入量减少和生长速度减慢,损害仔猪的肠道完整性,干扰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加肠道氧化应激和疾病易感性。改善肠道发育和健康对于提高断奶仔猪的养分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饲粮补充有助于提高仔猪在这一脆弱阶段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抗菌肽、功能性氨基酸、短链脂肪酸和植物提取物这几种饲粮补充选择不仅有益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肠道健康和发育,还具备抗菌作用,减少断奶对仔猪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饮食、环境的改变断奶仔猪易引发断奶应激综合征,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紊乱。丁酸梭菌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可有效维护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屏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丁酸梭菌调控断奶仔猪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断奶仔猪肠道中定植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断奶仔猪的肠道黏膜免疫过程。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TLRs和NLRs通路分子分别发生作用。本文对肠道黏膜免疫的特点及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利用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维持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仔猪的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还是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生理特点出发,分析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因素,并从营养角度阐述了其调控措施,从而为提高断奶仔猪的饲养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益生素不仅可维持仔猪肠道菌群平衡,还可有效抑制肠道病原菌,提高动物抗病力,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猪农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生猪养殖的集约化,保持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的健康平衡是生猪养殖者的一大挑战. 1仔猪断奶后所引起的肠道健康问题 仔猪断奶后,突然离开母猪且日粮从母乳突然转换成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双重应激对仔猪胃肠道是极大的挑战.另外,断奶仔猪胃肠道酸系尚未发展完善,加上巨大的断奶应激和饲料形态的改变,导致小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小肠绒毛严重萎缩,隐窝深度明显增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这些变化使得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下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断奶应激一直是困扰现代养猪业的难题,由于幼龄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尚未发育成熟,早期断奶容易造成仔猪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仔猪断奶综合征。肠道是断奶仔猪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因此,通过研究仔猪肠道健康,阐明仔猪肠道生理结构及功能的发育规律,分析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免疫调控特点,为不同日龄断奶仔猪确定合理的营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仔猪肠道生理及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商业化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3~4周龄)恰是肠道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断奶应激带来的持续性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是断奶仔猪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及断奶后腹泻的主要诱因。饲料端“禁抗”背景下,运用营养策略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功能的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早期断奶对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多种营养策略对断奶仔猪肠道功能改善的作用,综述了早期断奶致仔猪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机理及氨基酸、抗菌肽、益生菌、膳食纤维、低聚糖、有机酸、微量营养素和脂质营养等营养策略改善仔猪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营养策略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功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饲粮蛋白质源影响断奶仔猪小肠发育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猪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不同蛋白质源饲粮下断奶仔猪(断奶 0、3、7和 14d)小肠转录谱,24头仔公猪随机分为 2个处理,处理 1采用乳源蛋白质 30%替代饲粮总蛋白质,处理 2采用全植物蛋白质源饲粮。结果表明:1)处理 1获得 37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采用序列试验聚类分析,共获得26个表达模式,其中有 3个显著表达模式,模式 5和 11显著性水平最高(P<0.01)。处理 2获得 263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序列试验聚类分析得到 26个表达模式,其中模式 3和 22显著水平最高(P<0.01)。2)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和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肠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基因芯片数据,从 2种蛋白质源饲粮处理下的基因调控网络中筛选出 12和 9个具有重要影响和研究价值的基因,以及 9个在 2个处理中网络调控地位发生改变的共表达基因。通过基因芯片数据,从 2种蛋白质源饲粮处理下的基因调控网络中筛选出 12和 9个具有重要影响和研究价值的基因,以及 9个在 2个处理中网络调控地位发生改变的共表达基因。总之,本试验筛选出了一些在不同饲粮蛋白质源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和功能过程中可能具有深入研究意义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诱导的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平均体重为(6.94±1.26)kg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采用3×2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中真可消化苏氨酸水平为0.74%、0.89%和1.11%;仔猪接受免疫应激(注射PRV弱毒苗)或不应激(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处理。免疫应激仔猪于试验第8天早上注射PRV弱毒疫苗。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PRV的注射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血清PRV特异性抗体水平(P<0.01),表明PRV疫苗攻毒诱导免疫应激模型构建成功。PRV诱导的免疫应激有提高仔猪7~21 d的料重比的趋势(P<0.10),且显著提高了1~21 d的料重比(P<0.05),极显著提高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并引起十二指肠黏膜变性坏死脱落等形态学病变。饲粮添加苏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仔猪7~21 d和1~21 d的料重比(P<0.10),并有提高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趋势(P<0.10),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影响与PRV诱导的免疫应激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且能够缓解PRV诱导的免疫应激产生的肠道形态学病变。由以上的试验结果可知,饲粮添加苏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PRV诱导的免疫应激带来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下降和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of 32 weaner piglets (Landrace×Yorkshire)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ght of 9.6±1.2 kg, and 29.8±2.7 days of age, were used in a 28-day growth assay to compare low-glycoalkaloid potato protein with fish meal as the main protein source. The piglets were housed pair-wise in pens and were fed semi-ad libitum. During feeding the piglets were separated allowing individual feeding within the pen. Four diets were tested with varying proportions of a high quality fish meal (F) and low-glycoalkaloid potato protein (P): diet A (10% F); diet B (5% F and 5% P); diet C (2.5% F and 7.5% P) and diet D (10% P). On average, in weeks 1–4, the piglets on diets C and D had higher feed intakes (17%; P<0.01) and daily weight gains (18%; P<0.05) than the piglets on diets A and B. There was no effect of diet (P>0.05) on feed conversion.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resent study that low-glycoalkaloid potato protein can completely replace high quality fish meal in diets for weaner pigs. The improved feed intake and daily gain with increasing inclusion suggests that low-glycoalkaloid potato protein may be superior to fish meal as a protein source for weaner pig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酶活性的影响,探讨Ala-Gln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选用48头(公母各占1/2)纯种云南撒坝仔猪为试验对象,35日龄断奶,按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对照组)、0.15%、0.30%、0.45% Ala-Gln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 60日龄.结果表明:1)0.30%组显著提高了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随着Ala-Gln添加水平的提高,全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以二次曲线方式提高(P=0.004和P=0.006);2)0.30%组极显著提高了49日龄仔猪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各组血清白蛋白、肌酐含量及肌酸激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仔猪空肠黏膜钠泵(Na+ -K+ -ATPase)和总二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果提示,添加适量的Ala-Gln对早期断奶仔猪具有一定的促生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依据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推荐Ala-Gln适宜添加量为0.27%.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7.12±0.11)kg断奶后1周的“杜×长×大”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600、900、1 200 mg/kg甜菜碱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甜菜碱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增加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P<0.05).600mg/kg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但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代谢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蛋白质的沉积和脂肪代谢,其中以添加量600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The first isolations of Campylobacter mucosalis in South Africa are described. Isolations were made from a 6-week-old weaner pig with necrotic enteritis and from 2 gingival swabs of suckling piglets from herds with histories of porcine intestinal adenomatosis. The isolates were serologically identified as being serotype A strains.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仔猪小肠黏膜脂肪酸结合蛋白( Ⅰ-FABP)和二肽转运载体1( PEPT1)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谷氨酰胺对其的影响.以69头(21±3)日龄断奶杜×长×大仔猪为试验动物,断奶当天选取3头猪进行屠宰,剩余6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谷氨酰胺.断奶后第3、5、7、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取3头猪进行屠宰(共计27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组织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Ⅰ-FABP和PEP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Ⅰ-FABP和PEPT1 mRNA的表达量各肠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2)Ⅰ-FABP和PEPT1 mRNA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表达量均在断奶后急剧下降,断奶第3天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断奶当天(P<0.05),而后逐渐升高,第14天达到峰值;3)试验组Ⅰ-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表现出促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的Ⅰ-FABP和十二指肠PEPT1 mRNA表达提前恢复至断奶前水平的趋势.结果提示,断奶仔猪Ⅰ-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随时间而变化,谷氨酰胺对断奶后Ⅰ-FABP和PEPT1 mRNA表达量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离体培养的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GLP-2调节肠道黏膜屏障的可能机制。将断奶仔猪空肠组织块置于含0、1×10-8、1×10-7mol/L的GLP-2的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考察不同GLP-2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空肠上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90RSK)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基因表达的影响,待确定出GLP-2能有效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剂量后,再向培养液中添加MEK1/2的特异性阻断剂U0126,考察阻断MAPK经典通路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将空肠组织块置于含1×10-7和1×10-8mol/L GLP-2的培养液中培养72 h均能显著促进MEK1/2、p90RSK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除ZO-1的基因之外,上述各蛋白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还随着GLP-2浓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向1×10-7mol/L的GLP-2组添加U0126阻断p90RSK、ERK1/2的基因表达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知,GLP-2能够促进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的基因表达,而MAPK通路可能是GLP-2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n outbreak of porcine pleuropneumonia in an intensive piggery in south-eastern Queensland is described. Haemophilus parahaemolyticus was isolated from weaner piglets at post-mortem examination. The disease began in weaners and later occurred in suckling piglets 3 weeks of age. It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ventilation, hygiene and overcrowding. Treat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included intramuscular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10 mg/Kg body weight), creep feed medication with oxytetracycline (500 g/tonne) and disin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housing. These appeared to be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