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定量评价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江西省2009~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3年江西省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且整体开发潜力较大,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江西省水资源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依据PSR框架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阈值为依据构造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能够很好地拟合指标因子与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之间的关系,训练模型精度高,方案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应用性;随机森林算法能无偏识别变量重要性,其中需水模数与供水模数是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应予以重点防控;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鄂西地区和咸宁市水资源承载力为良好级,鄂东和鄂中地区为一般等级,以武汉市为核心的江汉平原地区属较差级,建议加强水资源分区管理,以促进水资源涵养能力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构建了哈尔滨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状态评价法,并结合2016年哈尔滨统计数据,找出了哈尔滨土地承载力的短板因素和制约性因素。结果显示,哈尔滨土地承载力在水土协调度、人均居住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人均道路面积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这为促进哈尔滨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该地区的土地承载力,完善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邵金花  刘贤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17-5018,502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及各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0.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实地调查了大庆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大庆市1988—200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模型确定的方法,构建了大庆地区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对大庆市1988—2001年区域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近10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状况,基于社会发展压力、经济发展压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8—2017年天目山-怀玉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森林覆盖率对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有较大影响。2008年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基本安全的城市有6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5个,不安全的城市有2个。2017年研究区城市里生态承载力评价等级较安全的城市有1个,基本安全的城市有1个,较不安全的城市有7个,不安全的城市有4个。2008—2017年5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8个城市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城市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中心向南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成都市2000-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值在2000-2012年呈上升趋势,受成都市节水政策和产业转型影响,2013年相对降低,2014年和2015年趋于平缓;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2,旱情灾害影响成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2006年与2009年的干旱使成都市水资源产生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效率16年间增长6.8倍.成都市各区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布不均且在2013-2015年变化较大,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高,各区县处于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但数值逐年下降,水生态安全保障降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利设施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成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动态评估湖北省荆门市2006-2014年生态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荆门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趋同,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先上升后下降,于2012年达到峰值,荆门市的发展在生态上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应以资源为定位器,以市场为导航,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加强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减少赤字的对策,以引领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33-13936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承载力与生态足迹核算法,从经济发展、生态协调、资源利用与社会公平四方面评价在国家尺度上的大同市1999~2012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全市1999-2012年资源一环境承载力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稳定并呈小幅波动,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在国家尺度上均不可持续;大同市社会公平性较好,但人均收入总量显著低于国家水平;生态建设逐渐加强,生态系统日趋优化;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与资源开采回采率总体上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研究结果较好地表征了大同市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可为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希义  徐海量  杜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18-11821
结合乌伦古湖流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所搜集的水资源资料,选取农民人均收入、水资源利用率、旅游收,,M/GDP、森林覆盖率等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乌伦古湖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①乌伦古湖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水资源的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②社会经济、环境质量、资源支撑对承栽力的贡献度分别为O.11、0.63、0.26;③在这12个指标中,以农民人均收入、旅游收入/GDP、湖泊水质承载力对乌伦古湖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其贡献度分别占到0.3276、O.1575、0.1222。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敦化市2009-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得到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预测值。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敦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厘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2012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549 1 hm~2/人增长到2.830 6 hm~2/人,在2009-2011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528 6 hm~2/人减少到3.508 1 hm~2/人,到2012年有所增加,达到3.515 4 hm~2/人,生态盈余从0.979 5 hm~2/人减少到0.684 8 hm~2/人,敦化市的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预测数据显示,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763 1 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263 6 hm~2/人,生态盈余为0.500 5 hm~2/人。敦化市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实现土地信息科学合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