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缩至干后溶于甲醇/氯化钠溶液,正己烷脱脂,过C18柱净化,乙腈洗脱,加BSTFA-TMCS在65℃下衍生反应30min,正己烷定容后进样分析,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氯霉素在1.0~500.0μg/L,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在5.0~5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3,加标水平在0.2~10.0μg/kg时,回收率为83.30%~10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2.57%。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1、0.2、0.2μg/kg。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源质谱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CAP)、氟甲砜霉素(FF)和甲砜霉素(TAP)残留量的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实现了氯霉素、甲砜霉素及氟甲砜霉素三甲基硅(TMS)衍生物的良好分离,检测模式采用选择离子检测(SIM),监测离子为:氯霉素(m/z376、378、466、468),氟甲砜霉素(m/z339、341、429、431)及甲砜霉素(m/z409、411、499、501),分别选择466、339、409作为定量离子。方法建立的基质添加标准曲线,有效地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其衍生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在CAP为2.0~200.0ng/ml,FF和TAP在5.0~200.0ng/ml时呈良好线形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基质加标实验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水产品中药残检测的要求。CAP的测定低限为0.3μg/kg,FF和TAP的测定低限为1.0μg/kg。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和残留消除规律,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甲砜霉素混饲口灌后在大菱鲆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等样品中的时间-浓度变化。甲砜霉素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采集给药后48 h内的药时数据,并以DAS软件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甲砜毒素在大菱鲆血浆中达峰浓度(C_(max))和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1.968μg/m L和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319.754 mg/(L·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6.206 L/kg,平均滞留时间[MRT_((0—∞))]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33.984 h和45.841 h。甲砜霉素在大菱鲆的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达峰浓度(C_(max))分别至22.346、27.128和47.718μg/g;在肝脏中达峰时间较快(4 h),在肌肉和肾脏组织中均在9 h;在肾脏中的达峰浓度(C_(max)=47.718μg/g)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最大,为517.768 mg/(L·h),表明肾脏对甲砜霉素的吸收能力最高;在肝脏中的平均滞留时间[MRT_((0—∞))=36.565 h]最长,消除半衰期T1/2z为42.370 h,即给药后48 h内甲砜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较慢。甲砜霉素以60 mg/kg的高剂量单次给药后,采集30 d内的药时数据并以WT程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大菱鲆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理论休药期分别为8.90、10.64、18.19和23.95 d。本研究结果可为甲砜霉素在大菱鲆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水产品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酰胺醇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样品经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和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FF)在0.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在2.0~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MG、LMG、CAP和FF的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5μg/kg;TAP的检出限为0.4μg/kg,定量限为2.0μg/kg。MG、LMG、CAP和FF在0.5、2.0和10.0μg/kg加标水平时,加标回收率为72.0%~102.6%,精密度小于6.4%;TAP在2.0、10.0和50.0μg/kg加标水平时,其加标回收率为76.5%~95.4%,精密度小于5.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类和酰胺醇类抗生素的残留,可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1):60-67]  相似文献   

5.
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市场上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比较这8种常用抗菌渔药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抑杀菌效果.采用2倍稀释法及抑菌圈法测定.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MIC分别为:甲砜霉素、氟哌酸为3.2 μg/mL,氟甲砜霉素6.4 μg/mL,土霉素12.8 μg/mL,庆大霉索、盐酸诺氟沙星和链霉素为25.6 μg/mL,而新诺明在25.6μg/mL时仍无抑杀菌效果;8种常用抗菌渔药在10倍MIC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2.05 cm,氟哌酸1.75 cm,盐酸诺氟沙星1.35 cm,土霉素1.23 cm,甲砜霉素1.17 cm,链霉素1.10 cm,庆大霉素1.00 cm;联合用药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与氟哌酸1.55 cm,氟甲砜霉素与土霉素1.43 cm,氟甲砜霉素与盐酸诺氟沙星1.42 cm,盐酸诺氟沙星与甲砜霉素1.30 cm,链霉素与庆大霉素1.23 cm,氟甲砜霉素与链霉素1.18 cm,土霉素与氟哌酸1.12 cm,链霉素与土霉素1.00 cm.通过对抗菌渔药筛选中最佳参数的探讨以及临床用药量与药物的负荷量的关系探讨,结论是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甲砜霉素;3组联合用药效果与单独用药相比敏感度不变,5组联合用药则敏感度变低.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水产品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测定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液液分配脱脂后,采用配有ESI源的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负离子模式测定,可同时对水产品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省去固相萃取步骤,具有操作简便、有机试剂消耗量少、测定周期短和定量更准确等优点.方法的检出限:氯霉素为0.01 μg/kg,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为0.03 μg/kg.  相似文献   

7.
水产致病菌对氟甲砜霉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氟甲砜霉素对7种水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氟甲砜霉素及其它24种抗菌药物对7种水产致病菌的药敏试验,并测定了7种水产致病菌对氟甲砜霉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对水产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测试的7种菌中有5种菌对氟甲砜霉素高度敏感,1种菌中度敏感,1种菌产生耐药性,而且测试菌对氟甲砜霉素的耐药性获得速率也较慢.  相似文献   

8.
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通过单剂量口灌给药,对甲砜霉素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鲫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重,实验水温(20±0.2)℃,鲫平均体重(40.70±7.87)g。取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36、48、72 h鲫的肌肉、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鲫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鲫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46 h、1.958 h、7.410 h和1.376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712 h、21.267 h、79.970 h和25.600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69.073μg/(mL.h)、271.260μg/(g.h)、3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吸收快,肌肉和肾脏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2007、药动学3p97软件和kinetica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了鲤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ila的活性,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细菌陛败血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给鲤单剂量口灌30mg·kg-1剂量的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鲤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1.361h血药达峰(Tpeak),峰浓度(Cmax)为39.825μg·mL-1,吸收速率(Ka)为2.58h,分布半衰期T1/2(ka)为7.317h,滞后时间(TL)为0.234h,消除半衰期T1/2(ke)为77.29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5.62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MIC血清为35.37h,Cmax/MIC血清为24.89。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52~47.94mg·kg-1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TAP)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甲砜霉素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药饵的治疗剂量为47.94mg·kg-1,预防剂量为8.52mg·kg-1。  相似文献   

10.
罗靳 《河北渔业》2016,(9):40-42
尝试前处理采用超声波一步提取淡水鱼氯霉素药物残留并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的方法,相比于GB/T 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步骤相对简单、快速,采用内标法定量,选用鲢鱼为空白,添加0.1μg/kg、0.3μg/kg,回收率在90%~120%,在0.1~2.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9%,满足GB/T20756-2006和GB/T 27404-2008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通过计算得到理论方法检出限(LOD)为0.002μg/kg,理论方法定量限(LOQ)为0.008μg/kg。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建立了斑点叉尾鮰体内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方法甲砜霉素在5-1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平均回收率在79.05% -95.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01%-9.36%之间,血浆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 μg/L,肌肉、皮肤、肾脏、肝脏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 μg/kg。试验在水温为28 ℃条件下,单次口灌(17.5 mg/kg b·w)甲砜霉素,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研究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甲砜霉素血浆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8.00 h,血药浓度峰值(Cmax)为933.75 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2.10 mg/L,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32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4.97 h。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以一级药代动力学方式消除。该方法简单可靠,满足甲砜霉素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竹桃霉素(OLD)、红霉素(ERM)、吉他霉素(KIT)、交沙霉素(JOS)、螺旋霉素(SPI)、替米考星(TIL)和泰乐菌素(TYL)]残留检测的HPLC-MS/MS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和正己烷净化后,以选择反应检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在1~100 ng·mL-1范围内,7种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试验选择不同阴性样品为试样,在4μg·kg-1、20μg·kg-1和40μg·kg-1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5.4%~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65%~12.9%。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kg-1,定量限为4μg·kg-1。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苯尼考属于动物专用的氯霉素类抗生素,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开展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对正确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在22%水温条件下,采用药饵给药,剂量为10mg·kg~(-1)体重,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血浆和肌肉峰药物浓度(C_(max))分别为4.46μg·mL~(-1)和6.88μg·g~(-1),达峰时间(T_(max))均为12 h,血浆和肌肉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8 h·μg·mL~(-1)和112.71 h·μg·g~(-1),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10.03和10_97h。本实验条件下,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MIC 取0.8μg·mL~(-1))以上的时间均在40 h 以上。在给药后168 h,血浆中药物浓度为0.04μg·mL~(-1),而肌肉中已经检测不到氟苯尼考(检出限为0.03μg·g~(-1))。试验数据表明,氟苯尼考不仅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在罗非鱼体内消除快、残留少,具有良好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氟甲砜霉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马向东 《科学养鱼》2000,(10):35-35
氟甲砜霉素 (Florfenicol)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属氯霉素类。该药最早由美国 Schering- Plough公司研制成功, 1990年在日本首次上市,商品名 Aquafen,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同年也在韩国上市, 1993年挪威用于大西洋鲑鱼的疖病, 1995年以后法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用于治疗牛呼吸系统细菌病,都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氟甲砜霉素在国内刚刚开始研制生产,已用于治疗鸡的白痢病、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等。近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氟甲砜霉素商品名为“安达灵”。 …  相似文献   

15.
水温为(20.0±3)℃,盐度为30.0±1.5下,将灵芝多糖1、灵芝多糖2、脂多糖和酵母多糖分别配制成0、1.0、5.0、10、50、100、200μg·mL-1质量浓度,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CL)和凝聚法检测其对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血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血清凝集活力的影响。这些多糖均能增强鲍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和吞噬能力,其增强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灵芝多糖2>灵芝多糖1>脂多糖>酵母多糖;同种多糖中,急性组增强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和促进血清凝集活力的能力强于孵育组。本研究还比较了浸泡和注射灵芝多糖2(50μg·mL-1)和脂多糖(10μg·mL-1)对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和血清凝集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的效果优于浸泡。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和复合微生物制剂在西施舌幼虫培育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换水、添加以光合细菌和芽胞杆菌属为主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于水中对西施舌(Coelomactraan tiquata)育苗的影响。以幼虫培育密度为0.5,1ind·mL-1,分2大试验组进行不换水而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试验,结果表明:这2大组中都是添加光合细菌40μL·L-1、微生物制剂2μg·L-1的小组,其幼虫生长最快;幼虫密度为0.5ind·mL-1的试验组,8d内换水与不换水,添加与不添加复合微生物,对于幼虫成活率影响不大,而幼虫密度为1ind·mL-1的试验组必需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光合细菌40μL·L-1、微生物制剂2μg·L-1)才可达到与换水对照组同样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 22338—2008)规定了对水产品中氯霉素类(CAP、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测定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加标回收率经常超过100 %,且不稳定,难重复。在实际检测中,应用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负化学源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更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文章指出基质效应是造成前一种方法加标回收率偏高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后一种方法的前处理过程和实验条件,并对改进的部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培氟沙星对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培氟沙星对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进行了体外和体内抗菌药效试验,并通过生产防治试验进行了药效验证。体外抗菌试验采用试管稀释法对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培氟沙星对两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0.01μg·mL-1和0.02μg·mL-1,而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25、2.5、0.039μg·m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0、5、10、0.078μg·mL-1;对温和气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0、5、5、0.005μg·m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40、10、20、0.02μg·mL-1;除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培氟沙星外,培氟沙星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均好于其他药物。培氟沙星对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鲤鱼体内预防和治疗试验以及生产防治试验的结果,治疗组的成活率达到90%,预防组的成活率为87%;生产防治试验面积1500亩(15亩=1 hm2,下同),有效率达95.46%。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0.5%甲酸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经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去蛋白后,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TSK改性凝胶柱为色谱分离柱,5 mmol·L-1甲酸铵(含0.5%甲酸)-乙腈(含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并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测试对象,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在50~600μg·kg-1添加水平下,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平均回收率为72.3%~91.1%(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9%~9.5%(批内)。STX、dc STX和neo STX定量限(S/N10)为100μg·kg-1,GTX1~GTX5、dc GTX2和dc GTX3定量限为50.0μg·kg-1。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经丁香酚麻醉后苏醒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浆、肝脏及肌肉中丁香酚的质量浓度变化。试验结果:采用30 mg/L丁香酚药浴后,罗非鱼血浆、肝和肌肉中的药时数据均符合非房室模型;丁香酚在罗非鱼血浆、肝脏和肌肉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8 257.52μg/m L、88.62μg/kg和73.78μg/k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5、1和2 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267 3、75.616 1和24.147 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83 738.054 3 h·μg/m L、1 466.467 7 h·μg/kg和1 131.101 7 h·μg/kg,0~∞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11.498 2、85.284 4和39.388 7 h,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1.941 2m L/kg、743.903 0 kg/kg和307.994 9 kg/kg。结果表明,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分布广泛、消除慢、停留时间长。本研究可为罗非鱼活体运输中麻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