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会-2在凉山州不同海拔地区进行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及马铃薯块生化品质的化验分析,定量地研究了马铃薯品质要素随海拔的变化以及马铃薯从出苗—开花、开花—成熟阶段温度和降水与马铃薯品质要素的关系,建立了马铃薯品质因素的气候生态综合模型.结果表明,①马铃薯品质要素随海拔变化具有抛物线特征,不同要素的抛物线型不同;②温度与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与还原糖、维生素C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都较差.③出苗—开花、开花—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对品质要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秀水134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余姚市种子管理站等合作选育的中熟常规晚粳稻品种,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感光性强,生育期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其高产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化学除草、科学灌水、合理施肥、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及其与水稻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滇型粳稻保持系为材料进行感光性和感温性研究,探讨光照和温度对滇型粳稻保持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部分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具有弱感光性和弱感温性。其次滇型粳稻保持系的感光性与株高、抽穗时间、结实率和百粒重呈极显著相关性;感温性与抽穗时间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耐冷性极强的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粳稻品种南34为亲本,将正反交杂合体在3个不同海拔试验点产生的F2群体种植在海拔2200 m试验点对其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籼粳细胞质背景以及两者的互作均明显影响着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对杂种F1的雄配子选择造成,而不存在明显的雌配子选择。然而,正反交F2群体间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除由雄配子选择引起外,可能还由雌配子选择造成。  相似文献   

5.
云南粳稻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及标准品种的选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43个粳稻品种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稻米食味品质好坏与米饭外观(光泽)粘性,软硬呈正相关,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食味不同,在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区明显优于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基本确定了滇中温暖粳稻区(海拔1,500~1,800米)和滇中北部温凉粳稻区(海拔1,850~2,200米)食味鉴定的标准品种及其等级。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与早、中、晚稻及其早、中、迟熟的趋势一致,二者有平行关系。155个代表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属中等的占多数,弱的其次,强的最少。同地区同熟期的粳稻感光性强于籼稻。还看到两种感光型。  相似文献   

7.
用白芝麻品种鄂芝2号和黑芝麻品种中芝9号分期进行夏播和秋播,使两个品种各生育阶段处于不同的光温条件下,用试验当年相应时段的温度和实际日照长度对芝麻各生育阶段的发育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和蕾期感温性强,感光性较弱,在光温综合作用中,温度是主要因子;芝麻开花最适应的温度为27~31℃,该温度有利于多开花和延长开花期天数。开花阶段历期与光周期中的实际日长的相关性几乎为零;成熟期20~40℃的积温有利于芝麻蒴果种子的发育。中芝9号的感温性比鄂芝2号更强,中芝9号的感光性比鄂芝2号迟钝。中芝9号的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历期较稳定,其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合作秋芝麻栽培。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分析了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分期播种对生育特性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自10月8日至2月8日播种的,均能正常抽穗结实,而以前三期播种的生长期较长、差异较小;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在3月8日,4月8日和5月21日后播种的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而强春性品种则部分能开花结实。春夏播的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停止在单棱期至二棱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播种至出苗、出苗至三叶和拔节至抽穗基本是积温效应,分别为100—150℃、100—130℃、和450—550℃,抽穗至开花的天数取决于抽穗后的外界温度,日平均气温如<20℃则延迟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天数与>25℃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三叶至拔节是各生态型品种对外界温、光反应差异最大的时期,较高的温度可缩短春性品种三叶至拔节的天数,而冬性品种则延长.  相似文献   

9.
为给高寒冷凉地区黄金蜜桃预防花期灾害、安全生产、保证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在高寒冷凉地区(海拔2450m)观察了黄金蜜桃在设施延后栽培(中间露地)条件下的开花和结果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不同位置和植株不同部位开花顺序和坐果率不同,开花周期及坐果率与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开花周期长于传统产区.  相似文献   

10.
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CMS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感温特性变化规律,为CMS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CMS130A为材料,于2005年秋季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分期播种,研究甘蓝型CMS的育性变化、感温时期及感温临界值。[结果]高海拔地区的初花期较低海拔地区的初花期推迟10~20 d,整个花期缩短2~5 d。不同海拔高度,开花前第8天的日平均温度对130A育性影响均最大。同一不育系在海拔高度750 m时,其临界值为11.7℃;在海拔高度368 m时,其临界值为13.1℃。[结论]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感温临界值不同,高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1.7℃,低海拔区其感温临界值为13.1℃。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条件下6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华  韩清芳  贾志宽  次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92-4793,4836
研究了6种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总产、再生产量及株高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爱菲尼特、赛特、牧歌是适宜在藏区栽种的苜蓿品种,其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金皇后的产量较低,且地区适应性差。各品种在2 300 m海拔上均能正常结实产籽,巨人201在高海拔区域不能越冬。与内地相比,各品种的返青期普遍晚20 d以上,全育期延长15 d,总积温差异至少在380℃以上。在3 800 m海拔以上,各品种均不进入生殖生长,说明在高海拔区不适宜大面积繁育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 (科学出版社、1978)中的表9资料,对39个水稻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作了数量分类。首先以播种至抽穗的天数为 y,日长为 x,对各品种的光周期反应作了 y=a+bx+cx~2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再根据回归的计算,把水稻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分解为:最适光周期(小时),最适光周期的表现——基础营养生长期(天)及其感光性(天/小时),0.5,1.0,2.0和4.0倍于基础营养生长期下的激变光周期(小时);12—13小时,13—14小时和14—15小时不同日长下生育期的差(天);临界光周期(小时)等11个性状,并按相应的标准把上述各性状分成9级。在分级的基础上,依R.sokal 等的方法作了数量分类,把39个品种分为四大群,八亚群。并对各群间感光性的演化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海拔2600、2300、2000和1600 m不同生态环境对苦荞米荞一号的株高、分枝数、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籽粒中黄酮(芦丁)含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荞一号在西昌市1600 m生态环境下其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等显著高于海拔2600、2300、2000 m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在布拖县海拔2300 m生态环境下,米荞一号茎秆和叶片干物质的累积数量显著高于其它生态区域的累积数量;不同生态区域,米荞一号茎、叶、花、果中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美姑县2600 m的生态区域,米荞一号茎、叶、花和果在不同生育时期的黄酮(芦丁)含量最高,且黄酮(芦丁)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籼稻冈优22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齐穗期前提下,低海拔(300-400 m)和高海拔(700-800 m)种植的冈优22外观品质均劣于中海拔(500-600 m),外观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建议可在中海拔区域(最优种植区域)生产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条件下两种耐冷型粳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耐冷性粳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耐冷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云南高原粳稻优质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强耐冷型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生态类型的代表点,比较分析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结果]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的变化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结论]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优质烤烟种植分区农业气象关键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斌  田野  尚峰  高贵  岑启林  易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81-9683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优质烤烟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黔西南烤烟主要种植区的温度、降水、日照条件考察了黔西南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子。[结果]Ⅰ区海拔高度为1 450~1 650 m,≥20℃的天数为80 d左右,活动积温为1 200~2 100℃,年均温为13.5~14.6℃。Ⅱ区海拔高度为1 300~1 450 m,≥20℃的天数为11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100~2 700℃,年均温为14.6~16.3℃。Ⅲ区海拔高度为1 050~1 300 m,≥20℃的天数为150 d左右,活动积温为2 700~3 600℃,年均温为16.3~17.0℃。Ⅳ区分两个区,一区海拔高度〈1 000 m,≥20℃的天数〉160 d,活动积温〉3 600℃,年均温为〉17.5℃;二区海拔〉1 700 m,基本无连续≥20℃日数,年均温〈13.0℃。[结论]该研究提出了各海拔区域的优质烤烟种植农业气候指标条件,为贵州发展烤烟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太宇  张存岭  陈若礼  刘超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65-16566,16617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前13 d和终花后5 d左右,转折点位于拔节前4 d和终花后11 d,籽粒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终花后13 d左右;穗粒质量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9和18 d,千粒重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7和20 d。[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淮北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寒地水稻折衷直播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寒地水稻折衷直播高产新技术体系,其技术核心为早中熟耐寒品种、供氧剂种子包衣、机械旱直播、侧条施肥、早期灌水等5个技术要素.结果表明:选用龙粳8号,供氧剂包衣,播期在5月6~13日,播种量100.0~112.5 kg·hm-2,播深5~20 mm,产量可达到7 5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颖壳叶绿素含量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类型水稻品种为例,对开花后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强势粒的颖壳叶绿素含量高于势弱,但开花10d后强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弱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慢,开花后颖壳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籽粒与籽粒尤其是弱势粒的灌浆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强,弱势粒颖壳最大的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最终粒重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在开花授粉后,套不透明袋能显著降低谷粒的千粒重,据此推测,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可能参与了光合作用并对最终粒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