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耐抽薹种质缺乏现状,从日、韩引进了12份春萝卜种质。为合理利用这些种质,进行了春季大田田间性状鉴定、人工春化耐抽薹鉴定、春季分期播种耐抽薹性鉴定、花期性状调查及不育种质胞质类型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除了从日本引进的1份种质不耐抽薹,其余11个种质耐抽薹性、早熟性等性状均适合春季播种。该鉴定结果,对合理、有效利用这些引进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 2~ 4℃条件下春化处理已萌动的萝卜种子 ,结果表明 ,在 10~ 30天范围内随着春化天数的增加 ,萝卜抽薹开花期提前 ,且抽薹率提高 ;对萝卜抽薹过程中GA3 和IA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GA3 在抽薹前夕有一个明显的高峰 ,而IAA含量在花芽分化及抽薹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抽薹开花是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的性状之一。秋冬季节低温环境,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过早完成春化,导致未熟抽薹,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本研究采用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出萝卜抽薹开花相关基因272个。对萝卜NHJS1、NHJS2和2#材料不同春化阶段的转录组数据进行重分析,筛选出春化相关基因;再结合META分析技术,共确定萝卜春化响应关键基因25个。利用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了春化响应关键基因之间潜在的互作关系。对富集在春化、冷响应、赤霉素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上的春化响应关键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RsGA20ox1、RsAGL18、RsFLC2等基因在萝卜春化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萝卜春化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生殖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d,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耐抽薹性强的白麻叶类型材料的影响效果略低于青麻叶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对耐抽薹萝卜种质资源的研究,加快耐抽薹萝卜育种进程,从206对SSR分子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1对,用于57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PCR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平均4.86条,每对引物2~9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为95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3.14%。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67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419 1,有效等位基因比例为81.52%;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5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528 9。UPGMA法聚类结果把供试萝卜材料分为3个类群,5个亚类:第Ⅰ类为来源于德国的极耐抽薹材料,第Ⅱ类为来源于韩国和日本的耐抽薹材料,第Ⅲ类为来源于我国的材料,其中第3亚类共有45份,占材料总数的78.95%,第4亚类为5份极易抽薹材料,第5亚类仅有1份。各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8 1,变幅范围0.347 8~0.934 8,0.7的仅22.87%,遗传差异较大。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所表现出的丰富多样性,对萝卜种质资源管理和耐抽薹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加强对耐抽薹萝卜种质资源的研究,加快耐抽薹萝卜育种进程。[方法]筛选出16对ISSR和21对SSR分子标记引物,用于64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ISSR-PCR共扩增出90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6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5.56%;SSR-PCR共扩增出86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6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2.09%。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引物扩增结果都反映出供试材料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法聚类结果中,均可把供试萝卜材料分为4个类群,7个亚类。其中,ISSR标记聚类结果与供试萝卜材料的根叶类型比较接近;SSR标记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相似;整合ISSR和SSR后的聚类结果能够反映出2种标记的特征。Mantel检验显示,2种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64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间相关不显著(R=0.171,P0.05),而ISSR+SSR与ISSR标记(R=0.612,P0.05)以及SSR标记(R=0.894,P0.05)呈显著相关。[结论]2种标记整合后的聚类分析,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而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所表现出的丰富多样性,对萝卜种质资源管理和耐抽薹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萝卜耐抽薹性鉴定和留种方式是春萝卜选育过程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种子低温处理和日光温室(冬暖大棚)播种对青萝卜耐抽薹性的影响和留种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种子经低温处理21d栽入日光温室后35d不抽薹的单株,其后代有可能春季4月中旬露地播种不抽薹;冬季12月底日光温室播种,播后71~81d为青萝卜耐抽薹性选择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耐抽薹和不耐抽薹两个萝卜品种低温处理(春化)过程中顶端生长点的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指标和赤霉素(GAs)等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抽薹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耐抽薹的萝卜品种长春大型,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短叶十三,游离氨基酸含量则相反。两品种赤霉素(GAs)、生长素(IAA)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时均有较明显的峰值,在处理后期又出现另一明显峰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开展了洋葱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等研究,共收集种质资源307份,结合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鉴定评价,挖掘出早熟优质资源35份,中熟优质资源68份,抗逆、耐抽薹资源45份,为洋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317份的抗(耐)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但存在着高抗(耐)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在芥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1份(高抗3份,高耐8份)、高抗(耐)菌核病的种质资源有3份、高抗(耐)霜霉病种质资源1份;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份;甘蓝型油菜无高抗(耐)3类病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大部份油菜种质资源对3类病的抗性为低感至高感,占油菜资源总数的89.4%。  相似文献   

11.
暗期中断对萝卜抽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萝卜经过春化后不同的暗期中断时间、处理天数的实验 ,结果表明 :春化 3 0d后黑夜中间暗期中断处理 1h ,持续 15d以上就可以引起萝卜在短日照的条件下抽薹开花。不同的品种对处理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与其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冬性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萌动种子在2℃低温处理过程中,其硝酸还原酶(Nitric acid reductase,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e enzyme,POD)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D)同工酶和β-酯酶(Beta-esterase isozyme,β-EST)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变化。结果表明,萌动种子NR活性与大白菜的耐抽薹性密切相关,即随着耐抽薹性减弱NR活性降低,极耐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是易抽薹品种的3~4倍,萌动种子中NR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大白菜的耐抽薹特性。在春化过程中,极耐抽薹品种的萌动种子NR活性表现为先快速下降,然后维持一段低活性水平;易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表现与之相反,先是快速升高,到春化处理的15d达最大值,然后快速下降。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倒"S"型变化;大白菜萌动种子在完成春化的时候陆续有Rf为0.788的特异蛋白出现。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的POD、COD和β-EST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春化20d以后,所有品种Rf为0.632的β-EST同工酶带从大白菜中消失,而POD和COD同工酶活性有所增加,且各材料均陆续出现自己特有的POD和COD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对耐抽薹萝卜抽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喷耐抽薹萝卜的采种成株和小株的生长点,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结果表明500mg/L为最佳浓度,促进耐抽薹萝卜抽薹和开花的综合效果最明显。用各浓度GA3在不同生长期处理耐抽薹萝卜的小株采种株,结果表明3~4叶期为最佳时期,此时喷GA3促进萝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使萝卜显著提早抽薹开花。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耐抽薹萝卜品种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但在种植时易发生未熟先抽,风险也大。同时种子生产过程中又存在抽薹困难,制种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早春萝卜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生产需要,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子质量,本文以我司选育的白龙春玉303为例,总结出一套适于石家庄地区的萝卜良种繁育、商品生产技术,以期为耐抽薹萝卜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耐抽薹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本地常用的耐抽薹萝卜在产量、耐抽薹性、商品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白雪春2号、特新白玉春、韩白雪3个品种表现出产量高、根形好、根皮全白、耐抽薹性好等优点,适合在本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慢抽薹型萝卜新品种白沙迟花晚萝卜的特征特性,指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毒病和软腐病及耐抽薹等优点;同时简述了白沙迟花晚萝卜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整地、施基肥、播种、间苗、定苗、中耕、水分管理、肥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早春大棚萝卜可于1月中旬至2月中旬分期播种,小拱棚加地膜覆盖可以在2月中旬至3月底分期播种,选用冬性强,生长期短,对春化要求严格的品种,目前全国各地大多以白玉春系列品种为当家品种。白雪春白萝卜早熟、极耐抽薹的春萝卜杂一代品种。适合早春保护地或春露地种植,高冷地可夏季种植。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生长正常,肉质长圆柱形,白皮白肉。大棚套小棚栽培,播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9.
1、抽薹的原因及防止。胡萝卜属绿体春化长日照作物,根据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感应性不同中,可分为易抽薹品种,较耐抽薹品种与耐薹品种。易抽薹品种在苗期4~5片真叶甚至2-3片真叶时就能感受低温而进行花芽分化,以后在五六月份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据日本学者的研究“黑田五寸”类型品种苗期遇到10℃以下低温累积360小时以上,就有抽薹的危险,温度愈低,持续低温时间越长,抽薹率越高,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泉地区早春栽培的萝卜品种,对引进的10个萝卜耐抽薹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萝60品种萝卜表现最佳,耐抽薹能力强,产量高,商品率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考虑在龙泉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