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对近年来育成的一些杂交早稻组合的主要性状分析表明:1.产量和产量性状及产量性状间有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而以每穗实粒数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2.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其它性状通过该性状的间接作用很小,说明早稻生育期范围内,实现高产是可能的;3.按累积贡献率≥85%,确定了穗平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长四个主成份;4.对提高杂交早稻的育种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南充地区1980~87年区域试验中六个油菜(B.napus L.)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都有较大差异,说明品种在本地区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而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并没有相关。有的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而稳产性好的品种一般至少有两个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稳定。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油菜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有价值的手段有助于对参试品种作出较全面的评价,以便合理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七十年代以来,四川省营造的楠竹实生幼林进行典型标准地调查,分别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经营因子等进行观测记载。室内常规方法分析具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影响楠竹幼林生长的气候因子、立地因子、林分结构和经营条件,进一步对楠竹幼林进行产量分级,分别产量级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和决策。  相似文献   

4.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13个棉花区试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纺纱均匀性指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产量因素性状依次为单株成铃〉单铃子棉重〉子指〉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纺纱均匀性指数〉麦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2.5%跨长。主成份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份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9.53%,已反映了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份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名,并把参试的13个品种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年份,每年随机抽取的22个大白菜品种进行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试验,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经过方差分析均呈显著性差异的20个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①1995年主成份I,1996年主成份Ⅱ,1997年主成份Ⅲ是影响大白菜产量性状的主成份,即叶球高,单株净重,小区毛菜产量,小区净菜产量。并且这些性状在三年的试验保持了一致性,说明其具有稳定的遗传机制。②1995年主成份Ⅷ,1997年主成份  相似文献   

7.
选用四川省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县(市)气候、土壤、枣子产量为依据,用主分量分析法确定影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再用主导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力指标将四川省枣树区划为四个分区,即中心产区、重点产区、一般产区、生态非适宜区。  相似文献   

8.
豌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4×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4个F1豌豆(P.sativum)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各性状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高低及其协调;加性和非加性效应都很重要,但株高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七个性状表现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四川不同生态地区的74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利用主成份分析评价了四川大豆地方品种的综合性状,测定了各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上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利用类平均法将74个大豆地方品种聚为8类。同一类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类间的遗传距离大;但这种差异与品种地理上的差异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播种期的小麦、大麦和小黑麦5个品种花后源库性状的影响。使用了逻辑斯蒂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等统计方法,从开花到成熟定期测定籽粒和营养器官干重、叶面积的发展及持续期等性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多数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各性状对插期的敏感性随品种不同而异。提出了品种间粒重差异与灌浆持续期和速度的关系可能依材料、生态环境以及灌浆持续期的划分标准不同而各有主次,在不同条件下,两者相互调节,以保证最大可能地充实籽粒。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 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品种主成分值间的欧氏距离作聚类统计量,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最长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来自世界7国的5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个品种可明显地分为6个大类,一些大类可以进一步地划分为若干亚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来自同一地区的品种一般被聚在同一类中。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也被聚在同一类中。不同的聚类方法和不同的聚类统计量其聚类结果非常一致,符合率达94%。本文还证明了表型水平主成分值之间的欧氏距离等于基因型水平主成分值之间的欧氏距离与观测值之间的欧氏距离。  相似文献   

13.
蜡梅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解决蜡梅品种分类的问题 ,该文采用了Q型聚类对蜡梅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 ,对 1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Q型聚类基本上可以按花大小和花型将 2 0个不同的基因型分为 7类。经过主成分分析 ,可将原 16个性状综合为 6个主成分 ,其累积贡献率可达 85 %以上。文中提出用中轮花被片长度代替花径来度量花的大小 ,并将花大小做为蜡梅品种分类的第一级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技术对四川省近50年来年推广面积达66700hm2(100万亩)以上的40个小麦品种特异性位点(即STS-PC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对STS-PCR引物和26种引物-酶组合中,92 3%的引物和88 5%引物-酶组合能揭示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在检测到的92条DNA片段中,86 96%具有多态性,平均每种引物-酶组合检测到3 08条(变幅为1~8条)。这些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 478~0 989,平均GS值为0 753。STS-PC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能将40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其结果与亲缘关系较一致。各年代品种间GS值变化趋势表明,从60年代后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太行山区15个核桃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以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示范基地品种圃嫁接的15个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并测定了各品种核桃的果实特性及种仁营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特性及种仁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别,不同品种核桃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测定的15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提取出的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5个供试品种综合性状的88.233%,其中总蛋白质含量(文中提到的含量是质量分数)、单果质量、P含量、维生素E含量、出仁率、坚果产量是评价核桃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应用主成分综合得分对15个核桃品种进行排序,由大到小顺序为:绿岭、辽宁1号、绿波、元丰、香玲、中林1号、辽宁3号、鲁果1号、鲁光、金薄香2号、辽宁8号、鲁果6号、上宋6号、阿克苏9号、绿早。15个核桃品种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绿岭、辽宁1号、绿波表现较好,可在类似地区进行引种。  相似文献   

17.
部分柚类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卢华琼  苏智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10-5511,5526
利用SPSS12.0软件对柚类31个品种的23个果实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品种的Q型聚类及其性状的R型聚类,并对23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Q型聚类可分为4个组群;R型聚类可分为5个组;经主成分分析,23个性状可综合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8.7%,根据前7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了影响力比较大的13个性状。  相似文献   

18.
锦橙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锦橙在江津栽培条件下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分类。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4.46693%。根据主成分的因子负荷量及其主要指标组合,将12个生物学性状分为5类,分别称之为花序因子、枝梢因子、冠形因子、干形因子、叶形因子。主成分分析说明了这5类因子对锦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5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6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9%。53个品种(系)被分为七类。距离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无直接联系。系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品种间的距离能较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