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份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营养物质变化,建立基于理化及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测定11个油茶物种和20个普通油茶品种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酸值、过氧化值、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酚类物质等理化和营养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含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邻香草醛、邻香豆酸和反式肉桂酸。[结论]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微量营养物质(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物种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与其含油率不一致,在油茶选育过程中,除了考虑油茶籽含油率,应结合其微量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包合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 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 12 MPa;包合反应时间 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 55 ℃,萃取剂CO2流量 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 16.37 %,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6.42 %,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 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3.94 %,平均包合比1.55: 1.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12 MPa;包合反应时间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55℃,萃取剂CO2流量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16.37%,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6.42%,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3.94%,平均包合比1.55∶1。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沙棘籽含水量对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酸价、维生素E含量、碘价的影响,当沙棘籽含水量〈7%时,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品质达到商品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松针维生素原浓缩物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原浓缩物是一种橙黄色油质产品,经分析含有β-胡萝卜素(约0.25%)、维生索E(约1%)、叶绿醇(约25%)和谷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临床应用表明,可作化妆品(发乳和美容霜)的生物活性成分。制备1公斤维生素原浓缩物,约需新鲜马尾松嫩枝叶100公斤。  相似文献   

7.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本上是先增加,在9月28日达到最大值0.153 mg·g-1后基本维持稳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随着油茶籽的成熟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亚临界萃取油茶籽油、市售精炼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中多酚含量差异,对比不同工艺油茶籽油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葵花籽油自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油茶籽油、市售精炼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中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6.26、1.70和8.33 mg/g;亚临界油茶籽油的DPPH.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5.39 g/L(VE0.02 g/L),与压榨毛油相当,而明显低于市售精炼油茶籽油(21.66 g/L),表明亚临界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同时亚临界油茶籽油抑制葵花籽油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能力强于压榨毛油和市售精炼油茶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有利于维持茶油产品的的抗氧化能力,在油茶籽油的加工过程中,亚临界萃取工艺在茶油产品生产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文冠果,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文冠果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取试验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C O2流量40 L/h,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44.56%。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籽油的折光指数n20为1.474 5,相对密度d20为0.917 3,其水分与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为0.38%,酸值0.51 mg/g,过氧化值0.000 9 g/g,碘值1.214 g/g,皂化值214 mg/g;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0.9%)、油酸(29.5%)、芥酸(8.89%)、棕榈酸(4.95%)、硬脂酸(2.13%)和亚麻酸(0.4%)、花生四烯酸(0.02%)及山嵛酸(0.5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为82.22%。  相似文献   

10.
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分胡萝卜素和V—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V—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茶油进行VE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用茶果浸提的茶油VE含量最高,其次是低温压榨法制得的茶油,再次是热榨法制得的茶油。精炼茶油VE含量最低。精炼茶油和半精炼茶油VE含量低的原因可能是经过应用酸、碱、高真空等去除有害成分的同时,微量营养成分VE等也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常规水蒸汽蒸馏法从瓯柑果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色谱条件: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240℃并保持3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共鉴定出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共鉴定出3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6%.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具有提取快速、无需加热、能耗低、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技术对在超临界CO2中加入夹带剂萃取牛至的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同时与水蒸气蒸馏产物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超临界萃取中加入夹带剂所得精油得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的精油得率;夹带剂极性越大,萃取物得率越多,抗氧化剂的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 CO2 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以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落叶松木材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可达0.57%.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 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 - 质谱(GC - 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 - 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 - 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 - 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相似文献   

16.
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的资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综述了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的来源和应用。角鲨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动物中以深海鱼类,特别是鲨鱼的肝脏中含量最为丰富,在鲨鱼肝油中的最高含量可达69%;而在植物中则以苋属植物的种子油中含量最高,达5%~8%,在橄榄油中检测到的最高含量为1.16%。角鲨烯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在医疗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角鲨烯易于氧化,贮存时需要加入适当的抗氧剂。  相似文献   

17.
光皮树果实专用型螺旋冷榨机的压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了能源植物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研究,对比了自制硬果核油料专用小型螺旋冷榨机(XLK-2010型)与德国进口的螺旋冷榨机(KOMETCA-59-G型)的压榨效果。重点考察了在出饼孔分别为5mm和6mm的条件下,不同榨机榨轴转速对光皮树果实的生产效率、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自制的小型螺旋冷榨机与进口设备相比,压榨效率相当,但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略低,设备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参数,为大型专用型冷榨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提取栝楼籽油脂,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BHA、BHT、Vc、VE、Vc棕榈酸酯、异Vc和PG7种抗氧化剂在标准添加计量下对栝楼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与不加抗氧化剂(CK)相比,7种抗氧化剂对栝楼籽油都有不同强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HA的抗氧化能力比其它6种抗氧化剂强的多。BHT的抗氧化能力略强于PG、Vc、异Vc、VE和Vc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19.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依兰香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挥发油提取率为3.9%,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技术挥发油得率3.0%。采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技术所得挥发油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确定出依兰香花挥发油成分有β-石竹烯、Germacrene D、苯甲酸苄酯、1,4,7,-Cycloundecatriene,1,5,9,9-tetramethyl-,Z,Z,Z-、以及乙酸薰衣草酯等近20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更适用于依兰香花挥发油的提取,并且β-石竹烯可以作为衡量依兰香花挥发油品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