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2.
把25份苦瓜品种的13个性状归成单株产量、营养品质性状、果实性状和早熟性状4组,分析13个性状间及4个性状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果实性状的多元相关高于与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也高于与早熟性状的相关.因早熟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多元相关不明显,可望育成早熟丰产型苦瓜品种.而主成分分析、遗传相关信息及其贡献的研究结果揭示;通过利用定植至始收天数、果长、蛋白质含量,单果重等遗传相关贡献大的性状选择的亲本进行配组及系统选育,可能获得强的杂种优势或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  相似文献   

3.
长豇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构成长豇豆产量各性状间及其与蛋白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它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侧蔓数、第一侧蔓节位、采收期),均以较大的间接效应,通过单株结荚数而作用于产量的。因此,单株结荚数是决定产量至关重要的性状。 试验还表明,长豇豆主蔓结荚重量占全株产量的70~90%。荚肉的重量是构成豆荚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荚重的80%以上。 蛋白质含量与豆荚长度是显著正相关,与单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对蛋白质有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单荚重是通过荚长的间接效应较大而作用于蛋白质的。因此,荚长是决定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性状。且荚长的广义遗传力达93.6%,选择效果好。 因此,在长豇豆选育工作中,注意选择单株结荚数目多,荚肉厚、荚长度长的单株或株系,有利于提高对产量和蛋白质性状的选择效果,可能育成高产量高蛋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及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用俞世蓉提出的稳定性参数分析了通化所选育的9份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及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农9号、通农10、通农11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子粒外观品质好且稳定性好;并指出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的、完全粒率高的、褐斑粒率低的、虫食粒率低的品质性状稳定性好,化学品质比子粒外观品质稳定;同时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及高蛋白大豆各品质性状的变异大小与开花至成熟阶段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是、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8个品质性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及直甸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量等4个产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任两个品质性状之间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某种遗传相关,其中有的性状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遗传相关,存在两种以上的遗传相关分量,而另一些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为简单,仅存一、二种遗传相关分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产量不同、蛋白质含量不同和加工品质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同化运转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物质的积累量,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高产低蛋白品种和干物质产量高于低产高蛋白类型,高产高蛋白类型积累量最高;营养体的氮素积累变化动态.因向籽粒中转运量的不同而异.各营养体对籽粒氮的贡献顺序为茎(含叶鞘)>叶片>穗轴和颖片;品种间开花前后的氮素同化量不同,高蛋白品种倾向于花前同化量多,高产品种花后同化量比例相对增加,高产高蛋白类型两者兼之,品种间花后氮素同化量占总同化量的变幅为15.35%~48.35%;生育期干物质产量高是高产高蛋白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氮素总同化量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氮素转运效率与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NHI:GHI比例决定着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选用10个春小麦新品系,对单株籽粒蛋白产量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广义相关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蛋白产量的主要遗传因素是生物学产量、单株粒数和蛋白含量。利用它们对蛋白质产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效率大于直接选择,但蛋白质含量为主要限制因素,选择时不宜要求过严。  相似文献   

8.
部分栽培黑麦单株后代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栽培黑麦为异花授粉植物的特点,对其单株后代群体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小麦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份栽培黑麦材料的20个单株后代群体进行了农艺性状、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发现,品种内株系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差异。与川农16相比,各株系具有植株高大、有效穗多、大穗、多小穗、千粒重低、蛋白质含量略高和赖氨酸含量明显较高等特点。穗粒数与蛋白质含量间存在简单负相关,其他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偏相关关系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谷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氨酸和脯氨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组氨酸和亮氨酸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氨基酸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赖氨酸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存在较弱的正向直接作用。根据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第Ⅲ类的4个株系,即PI346416-1、PI346416-3、PI346416-4和PI412949-2,除丝氨酸含量居中外,其他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均最高。[结论]栽培黑麦对小麦产量、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该研究的结果可为其进一步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葱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个大葱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个品质性状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性以及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这7个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存在很大差异。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除与游离氨基酸外与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外的4个性状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香辛油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SMV不同株系对大豆植株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植株株高、株英数、株粒数、株粒重、百粒重等性状均变劣,产量降低。SMV不同株系间以及不同抗性品种间,单株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6个杂交组合的F2,F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高蛋白、高产、高配合力大豆品种冀豆12为遗传基础,创造高蛋白含量新种质,分析蛋白含量相关QTL及其连锁标记,挖掘QTL中包含的优异基因,为高蛋白育种提供新种质、新标记。【方法】以冀豆12为轮回亲本,来自东北地区的红丰11、茶秣食豆、绥农14等蛋白质含量不同的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有限回交,创造高蛋白新种质。从3个组合的回交后代品系中,选择农艺性状一致、产量与冀豆12无显著差异的4个高蛋白(50%-53%)品系和3个中低蛋白(38%-41%)品系为试验材料,参照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在20个连锁群上,均匀选取并筛选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分析冀豆12及其后代品系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差异,确定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其连锁标记。通过对QTL候选区间内的基因功能注释,挖掘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优异基因。【结果】创制出一批蛋白质含量超过50%的高蛋白新种质。3个组合中分别筛选到209、201和199个双亲间多态性标记;亲本与后代间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的后代中高蛋白品系的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高于低蛋白品系遗传背景回复率。3个组合中4个高蛋白品系与轮回亲本冀豆12之间的相似系数平均值为79.58%,显著高于3个低蛋白品系材料与轮回亲本冀豆12之间的相似系数平均值67.81%;轮回亲本冀豆12传递给高蛋白种质的SSR位点数平均为161个,传递给低蛋白材料的SSR位点平均数为135个,二者相差27%。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共发掘出位于14个连锁群上的2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其连锁SSR标记,其中,18个QTL的蛋白质含量增效基因来自轮回亲本冀豆12。进一步分析显示,4个共性高蛋白染色体区段对高蛋白含量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分别位于C1连锁群(第4染色体)的75.52-80.62 cM、D2连锁群(第17染色体)的67.71-84.18 cM、G连锁群(第18染色体)的80.38-96.57 cM和I连锁群(第20染色体)的46.22-50.11 cM。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途径分析,预测了4个区段内20个可能参与7-磷酸景天庚酮糖、半胱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等蛋白质合成相关代谢途径的候选基因。【结论】冀豆12含有较多的高蛋白QTL位点,供体亲本的高蛋白遗传位点可以在以冀豆12为轮回亲本的后代中表现出来,并通过SSR分析检测到。以冀豆12为轮回亲本,通过有限回交,易于创造出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协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个冬小麦丰产亲本、4个优质亲本,采用品质改良中常用的4种杂交方式组配成16个遗传分离群体,借助于简单相关分析、排序分组--极差中心化分析,对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协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抽穗期在大多数遗传分离群体中可作为沉淀值的间接选择性状;(2) 建议黄淮中部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育种目标以不超过14%(湿基)为宜,这一生态区品质改良的重点应以提高沉淀值为主:(3) 蛋白质产量的选择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导致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种趋势,在个别情况下则可能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的改良对沉淀值的提高无效,但也一般不会导致下降:(4) 蛋白质含量在同等饱满度水平上的比较有助于发现真正的胚乳高蛋白基因;(5) 极差中心化分析具有反映多变量协变关系一般趋势和特殊趋势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直观而综合的特点,在品质性状的选择研究中,可借助于这种方法研究对其中一个性状进行选择时,其他性状的协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中间材料与栽培大豆杂交,配制9个组合,分析了杂种F1代蛋白质含量的表现及与亲本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种间杂交组合F2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的F1代蛋白质含量明显的倾向高蛋白野生亲本。F2代蛋白质含量株系间变异幅度很大,呈现明显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广泛分布,并出现部分正向,负向超亲单株。  相似文献   

15.
从遗传和环境(施肥)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春小麦高产、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氮效率结合的筛选指标及其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效率的遗传潜力、相关性状和施肥技术,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选择指标,提出了能使小麦高产、高蛋白质含量和调拨率相统一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离子辐照对玉米自交系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12C6+辐照4个玉米自交系,对M3代稳定变异株系籽粒进行粗蛋白及蛋白质组分、赖氨酸、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的测定和比较,并分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株系A20和B20的粗蛋白含量、A10和A15的赖氨酸含量、B30和C30的粗脂肪含量、B15和B20的粗淀粉含量与各自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0.05);辐照后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变化较复杂;辐照后得到4个高赖氨酸株系、5个高脂肪株系和1个高淀粉株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谷蛋白与蛋白各组分及粗脂肪、粗淀粉与粗脂肪及球蛋白、赖氨酸与清蛋白及球蛋白和粗脂肪间均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间两两均呈正相关,且醇溶蛋白和粗蛋白含量对赖氨酸、粗脂肪、粗淀粉的关系中表现一致,说明重离子辐照对玉米自交系营养品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研究了高产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高产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较高,生育后期NRA下降较慢,高NRA的持续时间较长。相关分析表明,NRA与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NRA可作为作物高产高蛋白含量与高氮肥效率的一个很好的生理指标,选择关键生育期的NRA作为选育小麦高产高蛋白含量与高氮肥效率品种指标,对科学的选育小麦优良品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F2分离群体,F3混合群体以及F3家系的性状相关表明: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F2和F3表现基本一致。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间均显著的正相关,但Zeleny沉淀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因组合而异,表现出相关不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烘烤品质同时得到改良完全有可能的。不同世代籽粒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虽有时出  相似文献   

19.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杂种F_2代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杂交组合的F_2、F_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_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值较低。广义遗传力值因组合不同而表现有差异.(3)株高、生物学产量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收获指数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平均为110%.并且在生物学产量表现高的组合,其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更高,达1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