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林带设置 1.林带结构 乌苏市常用的防护林带结构为通风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通风结构林带上部树冠紧密,下部通风透光较好,主林带4行以上,副林带2行以上;疏透结构林带,采用乔灌混交方式,主林带4行以上,副林带2行以上,中间杨树、榆树、柳树、胡杨等,两边配置沙枣、红柳等半乔木和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2.
沙岸不同结构木麻黄老林带后农作物风害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4-164,202
通过对疏透结构、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后侧花生和地瓜受风害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保护下地瓜和花生受害程度不同,疏透结构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风害轻微.而通风结构的木麻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害严重。疏透结构的林带下套种木麻黄后防护效能得到提高,林后花生受风害率低于不进行套种的疏透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  相似文献   

3.
季永华 《农家致富》2006,(23):36-36
五、林带疏透度模型及调控技术 根据林带结构与防护效应的相关原理,采用定性分析与近代回归分析结合的方法。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防护特征因子的最优化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京郊北藏乡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副林带过宽 ;组成林带的物种类型单一 ;整个景观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经过分析论证 ,对该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向提出了建议 :应适当增加主林带的宽度 ,减少副林带的宽度 ,重视混交林的营造 ,中间乔木树种两侧辅以灌木的乔灌混交形式较适合 ,林带透光疏透度应保持在 0 .3~ 0 .4 ,闭合林网数应达到 1 3个 km2 .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为防风林建设及调整提供合理化意见。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防风林林带照片进行自动识别,通过Otsu算法自动将树木实体区域和孔隙区域分割,从而测定林带疏透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Otsu算法测定林带疏透度的方法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快速、准确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防风林疏透度与林带行数、棵数、枝下比例、株行距、密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构建疏透度与林带行数、密度间的关系模型:β=-0.060 1N-0.065 8ρ+0.810 9(R2=0.961 3,P=0.000 29)。根据建立的防风林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可对防风林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化的指导,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度)的林带防风效应相差不大,超过5H时林带的防风效应随其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风速在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弱幅度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在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结论】林带的疏透度、宽度、高度和风向是决定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对224团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防护林带进行林业调查,结合林带疏透度和防风效能,分析了各林带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树种配置、疏透度有密切的关系,乔灌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乔乔混交林,并且乔乔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纯林,防风效益最差的是灌木林。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平均防风效能为33. 69%,疏透型次之,平均为24. 29%,通风型和紧密型防风效果最差,防风效能分别为20. 05%、17. 91%。林带防护效能较好的疏透度为32%~47%。因此,林带结构应以稀疏型为主,以乔灌混搭(新疆杨×胡杨×柽柳)的配置模式进行防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9.
山脊防火林带透风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了湖南省双牌县山脊防火林带,其林冠层透风系数为0.4177-0.5273,接近林带透风系数的最佳值0.45-0.50,林带冠层中,中间林道的相对风速最低,林带中设计林道,有利于提高林带的防火效益,模拟提出了山脊防火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建波 《农村科技》2014,(10):63-64
<正>为使巴里坤县防护林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现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需大力发展建设防护林体系。一、林带防风作用林带的防风作用,取决于2个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从林带上空越过的气流,在林带背风面下沉的速度和距离;二是气流穿过林带后能量减少的程度。1.林带结构与防风作用林带结构是指组成林带各林木的枝叶,在整个林墙上分布的层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与树种组成和宽度有关。根据林带外貌和透光孔隙分布状况,可  相似文献   

11.
生物防火林带有效宽度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森林火灾实例分析法,通过对2场特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规律与火场热力学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主防火林带宽度S,至少应达到S≥VM*√2H/G,VM为防火林带建设处最大风速最大值,H为平均火焰高度,G为万有引力常数;利用前式计算副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宽度S时,VM应为防火林带建设处最大风速平均值;生物防火林带最佳结构为疏透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望江县农田林网的合理网格模式和林带结构,总结出望江县农田林网网格面积适宜在300-800亩弹性范围内;林带结构以疏透度0.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林带结构是林带防护特征之一。由于不同林带结构的防风性能不同,因此人们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营造防护林带的目的,选择设计不同结构的林带。林带的基本结构类型通船为紧密结构、稀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正确划分林带结构,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林带结构的防风性能。目前人们对于林带结构的命名与划分比较混乱,如对上下均匀透风的林带,有的研究者命名为稀疏结构林带,而另一则命名为疏透结构林带,后者的命名则与林冠部分稀疏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防护林带的林学特征和气象学特征(透风系数为主),将林带划分为三类四种:一、紧密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小于0.4),二、疏透结构林带,(透风系数0.41—0.60),三、稀疏结构林带,包含:(一) 稀透结构林带(透风系数0.61—0.80),(二) 通风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大于0.81)。本文以吉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部分地区为例,划分出:一、干旱防护林区;二、大风防护林区;三、风沙防护林区。  相似文献   

15.
陕北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林带结构选择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主林带间距以150~200 m为宜,副林带间距200~300m为宜,林带树种选择应主要考虑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长效速生的杨树、常绿的樟子松、抗病虫性能好的新疆杨和经济效益好的梨、苹果、桑树等;同时还  相似文献   

16.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不同林带结构的防风效应。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随机抽取202个数据,建立一个林带结构防风效应的数学模式, 即:Y=0.19094α+27.53397T+1.36578L+1.84616V-18.89249,以综合分析的手段,探讨林带结构因子与防风效应的内在关系。同时,也进行了调节林带结构与防风效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林网内的防风效应主要取决于林带的疏透度,与林带树种防风特性指标、林带宽度、风速和风向也有密切关系;人工调节林带结构的措施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这一数学分析方法,阐明农防林防风效益的普遍规律及其特点,并予以科学地评价。通过对依变量(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的风速相对值和透风系数)与自变量(疏透度、大气热层结、风向交角和风力等级)之间变化的分析,依据各自变量的得分范围,偏相关系数,定量说明各自变量对依变量的贡献。结果依变量的变化与自变量中疏透度的变化相关最为密切,其余自变量则依次排列。疏透度是人为所能控制和调解的,而其余因子对防风作用的影响则可以通过大面积推广窄林带小网格的林网化建设,建立综合防护林体系而积极产生作用,使其影响降低到极小程度,最大地发挥林带本身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农田防护林现状的调查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分析,指出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气候、水土条件、生态环境、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与当地多年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实践,得出适宜的农田防护林配置方式:1农田防护林宜选用灌木柠条和乔木白榆、小叶杨为主要造林树种。2北部丘陵防风固沙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木防护林带模式,南部丘陵滩川农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乔木带状混交防护林带配置方式。3林带结构宜为疏透型,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最适疏透度为0.25~0.35。在网格南侧副林带留出风缺口,以减轻农田风蚀。4防护林配置时,其主林带方向应尽量与主风向垂直,主林带方向为近南北方向,副林带为近东西方向,充分考虑地貌条件,其配置走向应尽量与田块走向一致,与农田道路、渠系相结合,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20.
绍兴钢铁厂防污绿化的净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6年以来,我们对绍兴钢铁厂设置的林带、绿篱、散生树三种结构的空气净化效应进行了测定研究。研究表明,在距林带边缘 1米、 10米、 50米、100米处的林带的净化率分别达到18%、33%、47%、57%,不同的林带结构以疏透型的最好;绿篱的净化率平均可达43%,而且绿篱的高度越高,影响的距离越远;散生结构的净化率则因树种而异,影响净化率的主要因子是叶量和叶面积,叶量多、叶面积大的树种净化率高,本文测定的5个树种的平均净化率达到43%。笔者认为工厂区内各种形式的绿化对大气污染都有良好的净化效应,工厂绿化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