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肥与化肥配施改土增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前作玉米施肥对后作大豆产量及子粒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 ,但土壤结构有变劣的趋势 ,有机农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 ,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 ,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前作玉米施农肥对后作大豆提高产量及改善子粒外观品质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肥与化肥配施施土增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前作玉米施肥对后作大豆产量及子粒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土壤结构有变劣的趋势,有机农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前作玉米施农肥对后作大豆提高产量及改善子粒外观品质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有机肥,副区为无机肥,计24区,14年(1980-1993)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区和无肥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公顷有机质矿化量为270-480公斤,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耕层有机质呈增加趋势,年化顷有机质生成量为420-640公斤,并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强度,与单施化肥区比,土训氮磷钾养分增加5-28%,土壤物理性状趋势于好转,总孔隙度、田间持水孔隙,通气孔隙增加4-22%,容重下降10-22%。土壤微团聚体发育良好,呈松散柔和的絮状分布,土壤生化性状趋向改善,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增加25-124%,微生物总量高8-27%,玉米高产稳产、公顷产玉米14年平均为8200-8800公斤,比单施化肥区提高10%左右,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所提高。公顷就有机肥30吨,配施N150公斤,玉米产量达8200公斤,比较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明单施化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有直接作用,但同时土壤结构会有变劣的趋势,结合有机农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对红壤性稻田土壤有机质性质及其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和无肥处理比较,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且其品质也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易氧化有机质、胡/富比、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松结态有机质的数量明显提高.有机质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土壤氮素贮量,活化了土壤氮素,明显增加了土壤酸解氮总量,其中,氨基酸态氮和未鉴定态氮增加尤为明显,同时还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物理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及其复合状况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Kos 值)与土壤氮素肥力、CEC、土壤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松结态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初步认为,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可作为衡量稻田土壤培肥效果和土壤有机质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的水分含量、pH值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的土壤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水分含量高、pH值接近中性,土壤物理结构较好。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化肥减施量对玉米生产力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21年夏玉米生长季开展了化肥减施大田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偏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对玉米生长影响较佳的化肥减施比例。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控释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其中化肥减量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1 278.3 kg/hm2,与化肥减量33.3%、化肥减量50%处理的产量差距不大,说明化肥减量施用并协同施用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化肥减量50%处理氮、钾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33.3%处理磷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50%处理氮、磷、钾肥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综上所述,一定用量的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与普通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8.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相似文献   

9.
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特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稻田土壤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五种不同施肥(无肥、化肥、猪粪+化肥、鸡粪+化肥、稻草+化肥)处理,监测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亚铁(Fe2+)含量、土壤Eh值和甲烷(CH4)排放的动态变化,分析还原性物质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稻田CH4排放通量、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较高,并随水稻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E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介于-238至118 mv之间,且为水稻生长前期低,后期高。施用有机肥后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比化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3%和11%,而土壤Eh值则低于无肥和化肥处理。相关分析表明,CH4排放通量与土壤中活性还原性物质、Fe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中Fe2+含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控制稻田土壤中Fe2+含量有利于稻田CH4的减排。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肥力、盐渍化及酸碱度的影响,采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0~20 cm土样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和p H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棚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露地和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大棚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这与设施蔬菜化肥投入过高有关,必须控制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从而避免肥料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盐分均无显著变化,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是露地蔬菜的2.2~2.3倍,土壤电导率是露地的2.0~3.3倍,说明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加以防控。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p H值均无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对土壤重金属净化及叶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在施入外源铅的土壤上,有机肥料与化肥,有益微生物配施对土壤铅,汞的净化及卷心菜、油菜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与化肥、有益微生物配施,土壤有效铅的含量及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铅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叶菜类生长状况良好,与对照相比,各项生物性状得到改善,叶菜中的Vc含量明显提高,硝酸盐,铅、汞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相同氮素水平下,不同有机肥对复垦土壤氮素矿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以煤矿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在300 mg/kg氮水平下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鸡粪、猪粪、牛粪,分析0~126 d不同处理土壤净氮矿化、硝化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而硝态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不施肥处理土壤的净氮硝化和矿化速率在整个培养期间变化不大,而化肥、鸡粪、猪粪处理土壤的净氮硝化和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牛粪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从大到小排序均为:化肥>鸡粪>猪粪>牛粪>不施肥,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蛋白酶、天冬酰胺酶活性,对谷氨酰胺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化肥处理抑制了谷氨酰胺酶活性。综上所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矿化,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还可以提高土壤中与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的土壤质量特征,通过建立20个设施蔬菜土壤监测点,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前后的土壤理化指标,再进行单因素描述和指数和法评价分析,科学掌握设施蔬菜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合理的设施蔬菜土壤培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因素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蔬菜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茄子和包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指数和法评价得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有利于土壤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渣与化肥配施的方法,研究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稻田土壤的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灌浆期在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在无菌渣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些不同。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主要受磷素易移动性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为50%时,施用大量菌渣会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用量为100%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肥对山东棕壤、潮土和褐土3种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定位定量施肥试验中,一年两季施用化肥不会引起土壤容重增加,造成土壤板结。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化肥25年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土壤容重均下降,不同化肥处理的土壤容重并无增大的趋势。在三大土类中,以棕壤的土壤孔隙度最低,其次是潮土,褐土最高。此外,三大土类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棕壤和潮土的土壤容重与耕层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而褐土的土壤容重与有机质相关性较差。笔者认为长期施用化肥并未显著提高土壤容重,而能提高土壤孔隙度,因此长期单独施用化肥并非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与中国新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为该国土壤培肥提供对策,保障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方法,分析研究吉国7个州22~ 35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和中国新疆30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结果]吉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近30年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近30年来多趋于上升,个别地区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氮磷钾长期配合施用并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保持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吉国在有限施用有机肥情况下,很少或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造成长期消耗土壤肥力,有机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配以化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有机肥配以化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以化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提高烤烟烟叶的质量,促进烤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有机碳及物理、化学组分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土壤地力提供依据.[方法]以红黏土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秸秆、紫云英还田,分析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组分质量及含量分布变化.[结果]与单施化肥(F)相比,处理秸秆+化肥(SF)、紫云英+化肥(MF)和秸秆+紫云英+化肥(MSF)土壤有...  相似文献   

19.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1984~2004年采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氮磷肥配施种植玉米和小麦,2005年仅施肥和秸秆还田而不种作物为休闲处理。[结果]长期秸秆直接还田与单施化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两者配施效果更好。土壤孔隙度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化肥,而两者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施用磷肥的增磷效果比单施秸秆更有效。休闲处理不仅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升高、物理属性得到改善,而且还使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得到恢复与提高。[结论]长期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用鸡粪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海安县长期施用鸡粪和化肥的稻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长期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鸡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长期大量施用鸡粪还造成氮、磷养分向土壤下层迁移累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