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运行状况,找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翔实资料,笔者对安徽、山东等5省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研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利用已有的实证和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调研资料和既有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经营规模偏小、土地资源紧张与抛荒、经营效率低下并存、产权所有权主体不够清晰、使用权不够稳定、土地流转市场配套缓慢、运转不够规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土地调整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税取消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与对农地耕作的态度的列联表分析表明,土地调整并不存在必然性,但其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农业税取消前后,家庭收入水平与对承包土地的耕种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农业税取消后,农户家庭土地流转的意愿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多样性的理论和历史,正确认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模型和历史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农民生产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有利于农地产权的制度竞争,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地产权制度的政策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利益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体现出整体主体多元化、重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注重生态景观美化等理念和制度特点,这也为其具体操作中的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概念与内涵、模式分类、驱动力、效益评价等问题上。对各类整理模式的整体性特点,尤其是不足之处的研究有所涉及,但较薄弱。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鲜有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少数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体现出要关注此问题的思想萌芽。探讨合理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各整理主体利益,将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State-ow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evolved and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but use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lagged far behind, so th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been split with a result that use effi 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is poor and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of peasants are damag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and also the causes, modern land property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re applied to study dynamic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o construct the unifi 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system of China, and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polic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5.
王兵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86-188
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交易费用较高、流转制度安排存在不足、相关配套设施缺乏等,这些成为制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与管理研究——以铁锋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以期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流转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借鉴。通过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11个行政村的实地走访调研和218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案例的有效问卷,借助SPSS软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筛选,并探索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结果表明,(1)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筛选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并建立以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人口为评价导向的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异于城镇土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独有特征。(2)距城镇中心距离和道路类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量影响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34、0.633,正向影响最为显著。(3)以行政村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定级单元,有利于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和管理。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量文献对这种变化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结果: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需完善,空间分布提取方法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尚需整合。  相似文献   

8.
秦文佳  江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33-437
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新的阶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河南若干地区进行选择区域性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研究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手续不健全、流转形式单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强化流转规范化管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若干对策,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土地法制的健全,在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农民权益上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本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差异,为乡村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四川丘陵区的平乐镇和高山峡谷区的梭坡乡为研究区,收集乡村旅游相关文献和资料,使用遥感影像和外业调查绘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和变化强度,比较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呈耕地和林地减少、交通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农林地相互转化现象,旅游业、农林产业发展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2)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丘陵区平乐镇的变化强度大于山地区梭坡乡。四川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宜根据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等制定农林业、旅游业综合规划,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宏观形势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 要: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充平衡中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中国功能区划工作完成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新宏观形势,分析总结了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四点特征:(1)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新增耕地逐渐由开发为主向土地整理转化;(3)平衡管理由“数量”向“数量质量”平衡,由“区域平衡”向“项目平衡”转化;(4)耕地后备库“批、供、用、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和存在的非持续利用因素,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抵押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随后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在一些省市(自治区),逐步开始试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大量当前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资料的基础,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抵押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提出运用多标志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开展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比较研究。提出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明晰农地产权关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是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为探讨物元模型在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基于物元模型,按照相关项目相关标准,从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等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成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点适宜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鄂州市汀祖镇居民点建设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适合用于鄂州市汀祖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利用物元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进行评价,将有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中国南方农村地区水贫困现状及其评价方法,以国外的水贫困指数(WPI)为基本框架,结合中国南方农村社区水资源系统的特点,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利用能力、使用效率和环境状况5个方面选择23个指标,建立一套基于村级尺度的南方农村社区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级打分法量化数据,构建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并对湖南衡阳县礼梓村水贫困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礼梓村的WPI指数值为58.91,呈现中等水贫困现象。其水贫困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能力和使用效率低下、环境状况堪忧以及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方面。该项研究表明,中国南方自然水资源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同样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301-307
由于土地利用分类中缺乏农村宅基地的用地类型,中国目前尚缺乏全国尺度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估算结果,不利于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和部署。笔者建立了依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推算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和农村人口等比例缩减法3种方法,估算了中国2020年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研究表明:(1)2020年,依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推算法测算的宅基地整理潜为239.05×104 hm2,户均宅基地标准法的测算结果为597.50×104 hm2,农村人口等比例缩减法的测算结果为130.36×104 hm2;(2)户均宅基地标准法测算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由于缺乏对农村宅基地整理中自然、经济、社会限制性因素的考虑而明显偏大,综合修整后,该方法测算的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约为191.20×104 hm2;(3)统筹考虑各种测算方法的结果,中国2020年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约为200×104 hm2。空间上,中国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潜力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区域;相对而言,东北区和西部地区的整理潜力较小。各省份中,山东、安徽、河南、江苏、辽宁、黑龙江等省份的整理潜力较大;西藏、青海、上海、福建、海南5个省份的整理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中国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不多,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进程。为了中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实施能够顺利开展,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文献综述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设计管理、加强各部门协调、提高镇政府重视程度、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规范监理单位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保证中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顺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97~2002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由68.28增加到75.28,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1.92 %,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非常平稳,在6年间共增长了 796.67 hm2,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0.47 %。以上数据反映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广州的城市化是以自组织为主的城镇化,产业与居住的分散化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呈现均衡性特征。这样实质上把有限的农村空间割裂为多个不大的发展中心。这种多中心往往导致无中心,即建设无重点、发展无中心、各乡镇过度竞争,造成区域内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低效率配置,影响资源向优势区位的流转,无法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当前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其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广州市有农村居民点的各区(县级)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条件可以对上述区域进行分类,分别采用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takes issue with the desakota model developed by Terry McGee by elucidating the illegal land use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ural–urban transition zone in China, with the additional case study of Tianhe Village in Guangzhou City. The paper emphasises the need to examine the geography of illegal activities along the approach of geographies of difference. It has shown that illegal land use and construction is prevalent in rural China. In rural areas where cultivated land has been converted to non‐agricultural purposes, peasants are left with no alternative but to use land and construct buildings illegally. Some have increased their income by leasing out flats to migrant workers, whereas others have not been able to do this.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that underneath the positive and integrative picture portrayed by the desakota model is its negative and disintegrative counterpart. Illegal land use and construction is one such example. Unless we incorporate both into our studies, we will not be able to comprehend the urban morphology of Chinese city regions in the new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