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研究在不同地力条件下甘薯专用肥对甘薯T/R、块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不同地力条件下的甘薯专用肥配方,促进甘薯生产科学施肥、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地力水平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甘薯专用肥均能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降低T/R,亩增产256.46 kg;显著改善块根品质,提高商品薯产量,平均亩增产311.18 kg,商品率平均提高4.98%;显著降低块根中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甘薯经济效益,平均亩节本增收637.82元。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量对甘薯遗字1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甘薯遗字138最佳施肥量,设置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12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4不施有机肥,处理5~11施一特有机肥。通过对甘薯产量调查及效益情况,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施肥处理中,N2P0K2(有机肥)施肥配比较好,比对照增产607.3kg/667m2,增效894.54元/667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施肥量及基追肥比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甘薯施肥模式,为开州区甘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本试验以渝红心薯98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A(亩施肥量)因素为主处理,分别设置3个水平,即A1、A2、A3分别为50、40、30kg;B(基追肥比)因素为副处理,分别设置4个水平,即B1、B2、B3、B4分别为10∶0、8∶2、7∶3、6∶4,3次重复,共1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州区甘薯生产上采用处理A2B2,即在亩施肥量为40 kg、基追肥比为8∶2时,更有利于甘薯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藜  孙锐锋  肖厚军 《农技服务》2012,29(7):845-846
采用设置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在贵州黔中地区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甘薯的生长影响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分支数,薯蔓长,生物量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甘薯施用氮磷钾肥要适量,可适当施用农家肥,肥料配方为纯N 135 kg/hm2、P2O567.5 kg/hm2、K2O 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2.12%,因此,建议该区在生产甘薯采取该配方,以获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单施缓控释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4)、50%常规施肥+50%生物有机肥(T5)、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T6)7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甘薯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以及R/T值;T6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7%、7.9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38%~15.32%、4.29%~29.14%,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减少了真菌生物量,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以及细菌/真菌比值;T5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大豆品种:垦丰16;肥料:撒可富二铵(64%)、尿素(46%)、氯化钾(60%). 1.2 试验处理 处理 1:对照,亩施肥纯量10kg级; 处理 2:亩施肥纯量12kg级; 处理 3:亩施肥纯量14kg级; 处理 4:亩施肥纯量16kg级; 处理 5:亩施肥纯量18kg级; 处理 6:亩施肥纯量20kg级; 处理 7:亩施肥纯量22kg级. 施肥比例:N∶P∶K=1∶2∶0.5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1000m2,分层施肥,种子分级,精量点播.设计播种量3万株/亩.播后苗前封闭除草采用都尔150ml/亩+宝收1.5g/亩,大豆2片复叶期苗后灭草采用虎威100ml/亩+精稳杀得75ml/亩开花和结荚期各喷施一遍磷酸二氢钾100g/亩,其它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9.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0.
在东海县农科所试验场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相比,水稻有所增产增收,配方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68.44千克/亩,增产率为26.11%,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1.11千克/亩,增产率为5.06%;常规施肥处理为614.02千克/亩,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37.33千克/亩,增产率为22.37%。实现试验区域水稻目标产量645.12千克/亩的肥料配方为P2O58千克/亩,K2O12千克/亩,纯氮20千克/亩,基蘖肥:穗肥为6:4,基肥:分蘖肥为8:2,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花肥(倒4叶):保花肥(倒3叶)为7:3。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甘薯施肥模型,完善甘薯施肥方案,通过设置不同施肥配方,研究其对甘薯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处理6(N∶P_2O_5∶K_2O=6∶2.70∶7.50)为甘薯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比。在试验条件下,经对甘薯产量和肥料效益回归分析,当施肥量为N∶P_2O_5∶K_2O=5.23∶2.35∶10.06时产量最高;但综合考虑,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P_2O_5∶K_2O=4.50∶2.45∶7.60。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甘薯施肥模型,完善甘薯施肥方案,通过设置不同施肥配方,研究其对甘薯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处理6(N∶P2O5∶K2O=6∶2.70∶7.50)为甘薯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比.在试验条件下,经对甘薯产量和肥料效益回归分析,当施肥量为N∶P2 O5∶K2O=5.23∶2.35∶10.06时产量最高;但综合考虑,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P2O5∶K2O=4.50∶2.45∶7.60.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甘薯养分需求特点,以N∶P2O5∶K2O为1∶0.3∶1.2的养分配比进行甘薯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处理的甘薯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14.8%、10.5%,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3.0、2.3、0.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提高4 679.7元/h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上施肥不合理问题,以克瑞森葡萄为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克瑞森葡萄产量及养分带走量有显著影响,以每亩施N 50 kg、P_2O_5 27 kg、K_2O 80 kg,其中果实膨大期后硫酸钾占60%、硝酸钾占40%的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达4 062 kg/亩;果实的N、P、K养分带走量也最高,分别为3.85 kg/亩、0.85 kg/亩、9.11 kg/亩;整株总养分带走量也最高,N为10.39 kg/亩、P为1.87 kg/亩、K为15.12 kg/亩。不同施肥处理的果实N、P、K带走量占整株总带走量的比例分别为27.8%~37.7%(平均为32.8%)、38.3%~45.4%(平均为43.6%)、52.3%~60.2%(平均为56.3%)。本研究为克瑞森葡萄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种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和芬兰复合肥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测定甘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干率、茎叶产量和其他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找出当地甘薯生产复合肥料的利用规律,减少甘薯生产盲目施肥。结果表明:甘薯生产中最高产和最佳效益施肥量均为潍坊硫酸钾复合肥375 kg/hm2,潍坊硫酸钾复合肥这种新型复合肥可作为甘薯专用肥施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薯的“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中等肥力田,甘薯的最佳施肥量为N:8.32kg/亩,P2O5:3.94 kg/亩,K2O:4.48kg/亩,甘薯产量为2406.35 kg/亩,最佳利润为897.90元;最大施肥量为N:9.74kg/亩,P2O5:4.32 kg/亩,K2O:4.92kg/亩,甘薯产量为2436.02 kg/亩.对甘薯施肥量的优配比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甘薯施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泉州沿海重要栽培作物之一,近年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晋江、南安、惠安3个主栽县(市)共有49.95万亩,占83%,以赤砂土为主,历年产量低而不稳。施肥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甘薯生产发展,合理施肥是夺取甘薯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甘薯施肥现状调查,结合近几年来的肥料试验结果和配方施肥经验。就施肥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为甘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4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甘薯新品种龙薯14最佳钾肥施用量,优化甘薯生产综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设计了7种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条件下,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龙薯14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新品种龙薯14薯干与淀粉产量较高,薯形好,大中小薯比例适当,产量高,商品率达90%以上,抗病强,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在福建省长汀县境内推广种植。在施用等量的氮、磷肥条件下,钾肥施用量对龙薯14的产量影响较大,鲜薯产量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亩施用18kg纯钾,即硫酸钾36kg时,龙薯14产量最高,达2 512kg/亩,取得的效益最好。这一结果为甘薯生产平衡施肥、配方施肥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明不同施肥下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的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潮土区甘薯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4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分析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NPK、M、MNPK)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其中施肥处理中以MNPK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产量方面,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以及块根产量,且处理NPK和MNPK的产量均显著高于M处理的,但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明不同施肥下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的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潮土区甘薯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4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分析甘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NPK、M、MNPK)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其中施肥处理中以MNPK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产量方面,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以及块根产量,且处理NPK和MNPK的产量均显著高于M处理的,但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