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高校的知名度已不再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理性地对高校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由于影响校园满意度的诸多因素,如景观格局、师资等,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如何使高校校园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量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校园满意度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满意度评估中的应用和模型建立,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校校园满意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取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南某地区近5年来城镇生态建设概况为案例,确定6个准则层和68个指标层。应用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确定各个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并计算该地区城镇生态化指数,3种方法对于该地区生态化水平2014—2018年总的趋势都是上升的,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0.30、0.28、1.80倍,而且3种方法都显示出2016年是该地区5年内生态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一年。所得结果与近5年来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该研究确立的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研究成果为其他地区评估城镇化发展生态化程度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AHP方法建立校园道路景观评价体系,以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道路景观作为实证研究,从道路景观三元论角度选择生态环境、功能服务和美学文化3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求得道路景观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适用于校园道路景观评价,可用以指导高校改建项目中的校园景观品质提升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6个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成都、西安、兰州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根据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乌鲁木齐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校园景观与师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了校园的学术氛围与文化传承。在校园景观更新的热潮下,其景观评价模式值得研究。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16项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对昆明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发现,昆明理工大学校园景观空间尺度较大,缺乏地域特色,植物层次性有待加强。通过量化的评价方法,旨在为今后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升级提供一些数据和思路,乃至为同类大学的校园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目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并从经济组织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生态组织结构3个方面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以构成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沿江8市的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现状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类,即经济优势型城市,环境优势型城市,中间型城市;提出了各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校园环境景观的特点与功能要求,运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chical Model,AHM)法构建校园评价体系。通过AHM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应用,对校园评价对象进行指标得分评价,以获取校园景观环境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用AHM方法评价校园景观环境是科学准确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景观环境总体质量评价结果为57.15分,评价等级为C。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一个适合沈阳市的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沈阳市沈北地区进行生态评价,评价结果: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指标指数0.618;社会发展环境指标指数0.662;自然环境指标指数0.766。总的生态化程度指标指数为0.684,生态化建设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陈旋  张健  杨在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37-7539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有助于分析以往生态城市实践的得失,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该研究在分析现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小城市的特点,构建了针对佛山市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对佛山市2002和2003年的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但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经济子系统是佛山市创建生态城市的优势,而社会子系统则有待加强。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加大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文化教育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骆永锋  李淑云  罗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94-6796
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和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各层影响因子,建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并以浙江师范大学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高校植物景观综合分析评价,尤其是可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校园植物景观优化方案设计,对于定量评价因子则可根据应用校园的特殊性具体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者为主体,以使用后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最后评价结果为E4,即较好。将所评价的相关反馈信息作为校园环境空间进一步设计及建设的依据,为完善校园环境空间提供了理论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校园是一个建立在遵循生态规律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校园群落环境.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现状的深入分析,总结生态校园建设特别是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重要生态节点的植物配置为例,充分体现环境、人文、景观等综合效益,为实际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反映成都市高校校园草坪现状,对成都市9个不同时期建植的高校校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西南民族大学双流校区、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草坪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植的草坪综合指标在0.59~0.63,质量一般。90年代以后建植的草坪综合指标在0.69~0.86,质量较好。草坪外观质量和使用质量逐年变化较大,生态质量变化较小。各时期建植的草坪主要存在校园草坪种类少、搭配不合理,人均面积少、分布不均匀,退化严重、建植和养护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草坪建植和基本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范利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80-9382,9447
以当今大学校园的大批兴建为背景,在论述了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意义及作用、影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绿色生态性校园、地域人文性校园、知识研究性校园。最后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重点阐述了校园的分区规划和科技成果应用规划。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规划建设为例,从选址、规划、建设等方面,经过多方调研与讨论,提出"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校园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将校区建成"两园合一(即校园与植物园合而为一)、生态种植、示教结合,收藏独特"的校园框架。立足于学校技术力量,立足于校区的自然环境,立足于建设生态化大学的理念,努力做好环境与景观规划。经过8年多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一座集教学、学生实习、科研、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植物园式校园已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池州学院的生态效率为1.732 6人/hm~2。[结论]池州学院符合绿色大学的定义,说明该校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慧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97-8799
根据聊城大学环境景观现状与地域特点,提出因地制宜、发扬地域文化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总体构想,为营造生态化、园林式校园景观作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山东省滨州学院不同功能区的昼夜间环境噪声值,计算出滨州学院校园的实际连续噪声等级值,与国家规定的大学校园应执行的噪声管理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价校园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噪声状况影响较大的污染源。结果表明:学校除了南门口、大学生服务中心、15号宿舍楼噪声污染较大外,其余区域的噪声在昼间基本上均不对师生学习和工作造成影响,但在夜间文教区与学生宿舍的噪声值超标较多,并且已对师生们的学习和休息造成一定影响。总体上讲,学校声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对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足迹为12552.82 hm2,主要构成成分为食物、能源和垃圾;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效率为1.59人/hm2。提出了降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生态足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