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树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树莓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07、2.14、3.21 mg/m3)1-MCP处理20 h后置于(0±0.5)℃冰温库中贮藏,每4 d进行一次取样,通过测定树莓贮藏期间感官品质、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等指标,研究1-MCP处理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维持树莓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显著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总酚含量的下降,维持贮藏前期较高的类黄酮含量,降低花青素的积累,抑制腐烂率的升高。在3个浓度1-MCP处理中,1.07 mg/m3和2.14 mg/m3表现出的效果较好,能更好地维持采后树莓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2.
采用拮抗酵母菌(美极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单独处理或结合热水浸泡处理(55 ℃,30 s)冬枣果实, 研究在模拟货架条件下(24 ℃)贮藏7 d,不同处理对人工接种橘青霉或链格孢菌后冬枣伤口的腐烂率、病斑直径和对冬枣自然腐烂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拮抗酵母菌单独处理及结合热水浸泡处理都可显著降低人工接种致病菌冬枣的腐烂率、病斑直径及减轻冬枣的自然腐烂程度,并能提高冬枣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美极梅奇酵母菌结合热水浸泡处理的效果最佳,是一种可替代化学杀菌剂控制冬枣果实采后腐烂的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前钙处理对木洞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果实进行采前喷钙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延缓衰老的影响,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结果表明:钙处理能有效维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下降;钙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损失率和呼吸强度;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品质。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 0.25% CaCl2 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贮藏特性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采后分别用0.5‰、1.0‰、1.5‰三种浓度水杨酸(SA)浸泡5 min,6~8℃冷库低温贮藏,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贮藏特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不同浓度SA处理可抑制哈密瓜果实的腐烂,延缓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增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1.0‰S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前水杨酸喷施对红地球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分别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前2天(预收期)喷施葡萄果实,采收、预冷后在0℃条件下贮藏,研究其对葡萄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能有效抑制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落粒率、失重率和果梗褐变的增加,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同时有效维持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1.0 mmoL/L SA为适宜喷施浓度,此浓度SA处理能提高葡萄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综上所述,采前SA喷施可有效提高鲜食葡萄采后贮运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能提高葡萄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冬枣采后臭氧去感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臭氧去感染技术对采后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臭氧浓度、不同处理次数、不同包装材料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冬枣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品表面病菌数量、好果率,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冬枣的腐烂,延缓冬枣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冬枣的最佳浓度为40 mg/m3,可使冬枣的保鲜期达到120天,处理次数和包装材料对冬枣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大久保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成熟大久保桃为试材,研究了包装和乙烯吸收剂——乙烯净处理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出汁率以及腐烂和褐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和包装处理较对照处理明显地抑制了果实硬度的下降、TSS上升和出汁率的增加,延缓了腐烂和褐变的发生,但对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乙烯吸收剂的添加不影响果肉的正常成熟软化.其抑制腐烂的效果好于包装处理.但褐变现象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10^-410^-5、10^-6mol/L浓度的精胺(Spm)处理赛买提杏,于(O±O.5)℃条件下贮藏30d,测定分析果实生理与品质的相关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精胺处理的转色期赛买提杏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三种浓度精胺处理赛买提杏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对照,其中以浓度为10^-4mol/L的精胺保鲜效果最好,可更好地延缓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下降,保持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腐烂率,有效提高采后赛买提杏的贮藏品质,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经不同浓度1-MCP(250,500,1000nL/L)处理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30天时,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冬枣乙醇积累,保持较好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降低腐烂指数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贮藏后期呼吸速率,但对失水率和转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1-MCP处理以1000nL/L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乍娜葡萄为试材,研究0.5μL/L和1.0μL/L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对葡萄采后常温(25±0.5)℃货架期的主要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果穗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货架后期可滴定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果实货架期的品质。其中以1μL/L浓度1-MCP处理的作用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2、SA和CaCl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青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昌地区的青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青枣货架期好果率、腐烂指数、失水率和热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的热水处理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50℃热水处理10min,能显著提高青枣货架期品质,抑制腐烂,提高好果率,延长青枣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注入技术对枣树接穗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探索和掌握等离子体注入对枣树接穗的诱变技术,寻找选育综合性状良好的红枣抗裂果材料的新途径,利用等离子体注入诱变的新技术手段,对山西名枣‘骏枣’和‘壶瓶枣’分别用氮、氩离子进行等离子体注入诱变处理,并嫁接调查。结果显示:用氮、氩2种离子注入枣树接穗都能引起变异。在注入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氩离子处理的样品变异率明显高于氮离子,有利变异大多出现在氩离子处理的样品中,综合处理嫁接后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因素,确定了氮、氩2种气体对枣树接穗的最适处理剂量为(6×1016~8×1016)/cm2(每平方厘米离子数),注入速率为10 mA×28 kV,脉冲间歇最佳占空比为60%。调查发现,诱变处理后的接穗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归纳为生长速度、开花座果、叶形、果形、生育期(成熟期)5个方面。经4年的连续试验,筛选出成果率高、裂果率低的丰产型材料1个,生育期推迟10~15天,且明显抗裂果的材料2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蜂蜡涂膜剂对台湾青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台州地区的脆蜜台湾青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蜂蜡涂膜剂处理对常温(10~15℃)条件下台湾青枣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1‰和2‰浓度的蜂蜡涂膜剂处理台湾青枣果实的保鲜效果均好于对照(不涂膜),其中以2‰浓度的蜂蜡涂膜剂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以明显控制果实的失水,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率,贮藏15 d好果率接近70%,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栽培中赤霉酸处理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栽培中不同赤霉酸(GA3)处理次数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霉酸处理次数的增多,葡萄的果梗直径、果形指数、单果粒质量、脱粒率、脱粒指数、空腔率、空腔直径、褐变率和腐烂率升高,果刷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降低,且外观色泽变淡。综合考虑栽培中赤霉酸处理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建议用10 mg/kg赤霉酸花前10 d处理1次或花前10 d和花后10 d各处理1次来提高葡萄的单果粒质量,保持果实较低的褐变率和腐烂率。  相似文献   

16.
以‘扁核酸’大枣品种为材料,以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枣果涂膜,5℃冷藏,研究海藻酸钠对冷藏大枣呼吸作用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海藻酸钠在大枣冷藏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冷藏期内,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可显著降低枣果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抑制枣果呼吸高峰的出现,其中以2.0%、3.0%、4.0%海藻酸钠处理效果更为显著;海藻酸钠涂膜处理还可显著提高枣果SOD、POD和CAT酶活性,其中以2.0%、3.0%海藻酸钠涂膜处理效果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海藻酸钠涂膜处理能够提高枣果保鲜效果,以2.0%涂膜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香蕉果实采后软化及腐烂是制约和影响香蕉贮藏运输的主要因素。以巴西香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的水杨酸浸泡香蕉果实6h,具有明显的保持果实硬度、降低果肉与果皮比值、延缓淀粉降解及向可溶性糖转化等作用。水杨酸浓度过高(大于或等于1000 μmol时)不利于香蕉果实的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使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果实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绿色冷藏前处理技术及其抗活性氧损伤的生理机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台湾青枣果实经过浸钙、壳聚糖浸泡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台湾青枣低温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处理均降低果实重量损失率;浸钙和温烫处理提高好果率,壳聚糖浸泡处理降低了好果率;各因素处理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与各自对照的无显著差异,果肉可滴定酸含量(TA)则在不同时间与各自对照出现不稳定相对高低变化,果肉固酸比(TSS/TA)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的或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肉丙二醛(MDA)含量;3因素处理对果肉PPO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浸钙处理以提高果肉SOD活性为主,壳聚糖浸泡处理则以抑制果肉SOD活性为主,温烫处理对果肉SOD活性无显著影响;浸钙和温烫处理对果肉POD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在短暂时间里还能促进其活性升高,壳聚糖浸泡处理则在前15天对果肉POD活性无影响;3因素处理对果肉CAT活性无抑制作用,在高峰期还呈现提高果肉CAT活性的效果。可见,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改善台湾青枣果实贮藏效果和减轻果肉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 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外源SA和ABA对提高冬小麦抗寒性及羿年返青率的影响。三叶期开始用SA、ABA和(ABA+SA)混合液处理麦苗(水作对照CK)。在5℃、0℃、-10℃、-25℃条件下检测麦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羿年返青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喷施(ABA+SA)均能有效提高麦苗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ΦPSII、qP值而降低NPQ 值;随温度的降低,‘DN1’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增加;喷施SA、ABA、(ABA+SA)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10℃条件下(ABA+SA)处理组较其他处理组效果更显著。在0℃条件下(ABA+SA)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根长和样品干重。ABA和(ABA+SA)处理均能提高返青率,且(ABA+SA)处理的返青率略高。综上,外施(ABA+SA)混合液处理对于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以及提高返青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揭示枣缩果病的发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枣缩果病提供依据。以‘婆枣’为试材,研究缩果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发病初期O2?-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三大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也显著上升,病果和健果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O2?-可能在‘婆枣’缩果病症状表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大保护酶和酚类物质虽然可能参与了枣果对缩果病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但并不足以有效抑制缩果病导致的O2?-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