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豌豆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3种不同的染色体制片技术,以豌豆(Pisum sativum)为材料,对常规压片(醋酸洋红染色)、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和去壁低渗法(Giemsa染色)3种不同制片技术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3种方法各有特点,去壁低渗法易获得分散细胞,有利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2.
赛默飞世尔科技携手戴安强强联合开创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新里程戴安(Dionex)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色谱质谱技术交流会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举办。此次技术交流会是戴安正式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后的首场联合技术报告会,首次与业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旨在以新形象展示给广大用户,并让更多的用户充分了解赛默飞世尔与戴安的联合将会为其带来更多技术及便利的价值体验,向用户介绍先进的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96%金都尔乳油(以下统称金都尔)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土壤封闭除草剂,自2001年以来,143团每年使用金都尔近9千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用除草剂草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福建省的40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分布的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青枯雷尔氏菌现有种下分化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分布;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聚成的各类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特点以及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的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聚成3类,即group Ⅰ、group Ⅱ和group Ⅲ;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类群,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roup Ⅰ为无致病性菌株,group Ⅱ为过渡性菌株,group Ⅲ为强致病性菌株。【结论】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明确不同来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特点,比较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及其与普通小麦的FISH核型差异。【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pTa535和pSc119.2在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布特点;以禾本科植物着丝粒专化寡核苷酸Oligo-CCS1为探针,明确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着丝粒位置,测量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相关参数;通过FISH核型比较明确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及其与小麦核型的多态性差异。【结果】Oligo-pTa535主要分布在小麦的D和A组染色体上,在小麦的B组染色体上仅有零星分布,在5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染色体中未显示Oligo-pTa535杂交信号。Oligo-pSc119.2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小麦的B组染色体上,在小麦的A、D组染色体中分布较少,但在5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上均有广泛分布。根据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杂交信号在小麦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小麦的不同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Oligo-pSc119.2杂交信号在不同倍性、不同品种的小麦B组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本相似,而不同来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Oligo-pSc119.2的FISH核型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细胞内的2条同源染色体上Oligo-pSc119.2杂交信号的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来源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小麦B染色体组的FISH核型存在明显差异。PI542238的7对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4=14m。其余4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4S染色体均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皆为2n=14=12m+2sm。【结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上含有丰富的与pSc119.2高度同源的重复序列,不含有与pTa535高度同源的重复序列。不同来源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之间以及同一来源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个体间甚至同一个体内的同源染色体间在pSc119.2的分布上均具有遗传多样性。以Oligo-pSc119.2为探针建立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FISH核型与小麦B组染色体的核型具有显著差异。利用荧光标记的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为探针进行FISH分析,可以准确区分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不同染色体,并能将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小麦的染色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除真空管吸收器外,腔体吸收器是可用于线性菲涅尔集热器的另一种吸收器.与真空管吸收器相比,腔体吸收器截光面积大,结构上为槽式空腔,无真空设计,制造更为简便.目前对菲涅尔集热器腔体吸收器的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该文重点对腔体吸收器与线性菲涅尔反射镜聚光器的结合优势,及在线性菲涅尔反射镜集热器中的腔体吸收器的结构类型、不同类型腔体吸收器热性能及优缺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简讯     
2012年4月,《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社与全球最大的出版商荷兰Elsevie(r爱思唯尔)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将该刊纳入爱思唯尔集团旗下出版。爱思唯尔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前喷施叶面肥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带苞、喷整形素、喷必扑尔和涂膜等方法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成熟度不够是南方板栗不耐贮藏的重要因素,喷叶面肥可增加板栗的淀粉含量,促进提早成熟和提高耐贮性,杀菌剂和呼吸抑制剂对板栗的保鲜都有一定的效果.涂膜必扑尔1 000倍+NAA1 000μg/mL+1%聚乙烯醇处理对板栗有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枯雷尔氏菌在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青枯雷尔氏菌在不同寄主发病植株、在同一寄主不同侵染状态植株和同一寄主不同发病阶段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从生态位角度来初步探讨该病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田间采样,室内测定样本的含菌量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弱化指数),统计分析比较青枯雷尔氏菌在寄主植株体内的分布和致病力的异质性。【结果】番茄和茄子病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的平均含菌量>100×108 cfu/g,显著高于烟草、花生和生姜(<70×108 cfu/g)。青枯雷尔氏菌的分布在番茄体内依次为根部>中部以上茎>中部以下茎;茄子和花生从根到上部茎依次含菌量逐渐降低;烟草根部和中部茎的含菌量显著高于下部和上部茎;生姜下部茎的含菌量显著高于姜块和中上部茎。不同寄主植物植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差异显著,根据弱化指数的划分标准,平均弱化指数的大小依次为茄子>烟草>花生>番茄>生姜;生姜体内的青枯雷尔氏菌的平均弱化指数为0.49(<0.60),明显表现为强致病力,茄子体内的为0.80,接近于无致病力,烟草、花生和番茄为0.64~0.70,属于致病力不确定的菌株。茄子、生姜和花生的健康和发病植株检测的结果表明,仅有花生的健康与发病植株同时存在着青枯雷尔氏菌,而茄子和生姜健株无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结论】青枯雷尔氏菌在不同寄主、不同发病状态、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的分布及致病力呈现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的特征,了解这一特性对于青枯雷尔氏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是农作物施肥技术的重大改革。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最好的物质载体,慧尔牌 BB肥因土壤、气候、作物的需要随时调整氮、磷、钾比例。高效生态 BB 肥养分含量高、颗粒大,养分释放慢,利用率高、肥效稳长,因而损失少。慧尔牌 BB 肥加之配有"健康"营养元素,能增强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又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和化肥施用不当造成氮、磷  相似文献   

11.
嘎木珠尔涂膜剂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嘎木珠尔涂膜剂对家兔的长期毒性实验,对其安全性作初步评价;方法:设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连续用药4周,检测血液学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嘎木珠尔涂膜剂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高、中、低剂量嘎木珠尔涂膜剂用药2周对家兔一般行为活动、血象、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影响,4周后高剂量组肝功、肾功部分指标有明显改变;随剂量增加心、肝、肾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结论:嘎木珠尔涂膜剂临床短期外用是相对安全的,但应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否则会对内脏组织有一定的吸收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探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防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菌水为对照(CK),分别接种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接种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72 h)取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  相似文献   

13.
一、玉米高产的内在基理。(一)玉米是一个C4植物,光合效率高,增产潜力大。玉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最初产物和长尔文循环显著不同,生产的产物不是甘油酸磷酸,而是草酰乙酸等四个碳的二羧酸,因此,把这一固定CO2的途径叫C4途径。其主要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 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d发病,但到第8d,...  相似文献   

15.
青枯雷尔氏菌在芝麻植株内的分布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芝麻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通过测定健康植株、不同发病时期的自然病株及人工接种病株内不同部位青枯雷尔氏菌数量,旨在明确病菌在芝麻植株内的分布及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病株内青枯雷尔氏菌总数量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加,之后随着病情严重度的加重而下降。病菌的致病力则随着病情发展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检测的所有芝麻健株各部位均无青枯雷尔氏菌分布,说明芝麻植株不存在无症状侵染现象。青枯雷尔氏菌在芝麻病株内的分布呈现丰富的多态性,自然病圃和灌根接种的Ⅱ类、Ⅲ类病株各部位菌量分布随着植株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但其Ⅰ类病株中下部菌量却高于基部。针刺接种的Ⅰ类、Ⅱ类和Ⅲ类病株,接种点以下的根部和基部均有青枯雷尔氏菌分布,说明青枯雷尔氏菌不仅可随植物蒸腾向上扩散,也可向下蔓延。  相似文献   

16.
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的作物细菌病害,该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茄科雷尔氏菌属薄壁菌门β- 变形菌纲雷尔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好氧棒状杆菌,可侵染50 多科200 余种植物。该病原菌在无寄主植物存在时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5 年以上,一旦有合适的寄主植物,即可通过寄主植物的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起寄主植物整株性、不可逆的萎蔫枯死。茄科雷尔氏菌是一个复合种,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已发现有5 个生理小种、5 个生化变种、4 个演化型和57 个序列变种。作物青枯病在广东省多种作物上发生十分严重,是广东省重要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目前,至少发现有35 种植物受到茄科雷尔氏菌的侵染与为害,其中桑、桉树、甘薯、沙姜、南瓜、空心菜、菊花、向日葵、广藿香、胜红蓟和人参果等作物青枯病被首次发现与报道,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外茄科雷尔氏菌及青枯病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本团队近20 年来在青枯病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土壤封闭除草剂对观赏向日葵主要观赏价值指标的影响,筛选适用于观赏向日葵的土壤封闭除草剂.以观赏向日葵早熟矮大头、Gmb18、317R为试验材料,综合评价不同土壤封闭除草剂对观赏向日葵主要观赏价值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封闭除草剂喷施后30 d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4.30%~78.14%、56.82%~71.71%.乙草胺、金都尔、氟乐灵、地乐胺对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二甲戊灵对杂草的防治效果一般.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地乐胺对向日葵苗期生长指标和观赏价值指标的影响最小,其次是二甲戊灵,其他依次是氟乐灵、金都尔、乙草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观赏向日葵观赏价值指标的综合影响表现为地乐胺>氟乐灵>二甲戊灵>金都尔>乙草胺.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48%氟乐灵乳油、72%都尔乳油进行了不同剂量的对比,结果表明,48%氟乐灵乳油每667m^2用量150ml,对覆膜西瓜田杂草防效较好;72%尔乳油每667m^2用量100~150ml,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西扑田杂草防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资源禀赋理论又叫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它认为,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构成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供给相对充裕、价格较为低廉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供给相对不足、价格较为昂贵的商品,以获得比较利益和更有效地利用本国的生产要素。在新时期学习和理解资源禀赋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1.西瓜:在西瓜播种后盖膜前,667平方米(1亩)用72%都尔(异丙甲草胺)乳油25毫升或90%金都尔乳油15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于地面(只喷膜下面积)。72%都尔用量超过40毫升或90%金都尔用量超过30毫升,西瓜均易产生药害,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因此用量要准确。对单子叶杂草防效在87.2%-98.4%,对双子叶杂草防效在78.6%-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