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2.
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侵染引起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病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影响着甜瓜的产量与品质。以392份来自国内外的甜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于果实定形期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抗性指数。结果表明,392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有高抗材料296份,中抗材料50份,中感材料25份,高感材料21份。其中,302份厚皮甜瓜自交纯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245份,占81.13%;26份地方品种厚皮甜瓜自交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4份,占53.85%;8份地方品种薄皮甜瓜自交系均为高抗种质资源;11份国外种质资源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8份,占72.73%;31份国内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5份,占48.39%;14份国外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6份,占42.86%。  相似文献   

3.
甜瓜(Cucumis melo)是世界上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重要葫芦科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甜瓜感染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对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的分类地位、特性及发生分布、基因与致病性研究、病毒在细胞间的运动、影响传播因素及抗性研究等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关于该病毒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仍在探索,因此揭示其致病机制成为研究该病毒的首要任务,为该病毒的抗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十大技术之七(二) 西瓜甜瓜病毒病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西瓜甜瓜病毒病种类、症状西瓜花叶蕨叶;甜瓜花叶;西瓜幼苗绿斑驳花叶;西瓜成株绿斑驳花叶;西瓜果实倒瓤;甜瓜黄化;甜瓜褪绿黄化;西瓜褪绿黄化;甜瓜叶片坏死斑点;甜瓜整株坏死斑点;甜瓜叶片黄化斑点;甜瓜整株黄化斑点;甜瓜皱缩卷叶。2防控措施2.1种子处理种子于70℃热处理144 h,能有效去除甜瓜种子携带的MNSV,且不影响种子萌发;用10%磷酸三钠处理种子3 h,或用0.1 mol·L-1HCl处理种子30 min。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控:做好种子健康繁育、病毒检测,种子干热处理72  相似文献   

5.
丁磊  孙平平  张磊  李正男 《园艺学报》2023,(11):2509-2515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苹果和梨树上普遍发生的潜隐病毒之一,西方烟(Nicotianaoccidentalis)是其重要的草本寄主之一。在本研究中,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P(CP-BD),并从西方烟cDNA文库中筛选与ASPV CP互作的蛋白。经通过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和NCBI BLAST比对,获得30种可能与ASPV CP互作的西方烟蛋白质,为研究ASPV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海南地区冬春作甜瓜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种类和危害情况,2022—2023年冬春季从海南甜瓜主产区采集34份疑似感染病毒病的甜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甜瓜病毒病的病原种类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 V)和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引起的甜瓜病毒病在海南多个产区普遍发生。其中,MYSV检出率最高,为73.53%;其次为WSMo V,检出率61.76%;且呈现MYSV和WSMo V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为47.06%。  相似文献   

7.
于2019和2021年对新疆伽师县12个乡镇进行厚皮甜瓜(通常称伽师瓜)病毒病进行调研采样,采用两步法RT-PCR鉴定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virus,C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yellowmosaic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和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并对WMV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病毒病发生较普遍,症状包括花叶、畸形、坏死和褪绿黄化等。采集的37份样品中,病毒的检出率为21.6%(8/37),其中WMV的检出率最高,为18.9%(7/37),CMV和ZYMV次之,没有鉴定到CGMMV、CABYV和MABYV,复合侵染更普遍。不同WMV分离物的F2/R2(P1+HC-Pro)、F4/R4(P...  相似文献   

8.
 以被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侵染的甜瓜叶片为供试材 料,采用RT-PCR 方法克隆其P22 蛋白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 上,PCR 验证及克隆 测序确定开放阅读框的正确性。将重组载体pGexp22 转化大肠杆菌BL21 菌株,诱导表达,SDS-PAGE 分 析表明,经IPTG 诱导,p22 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 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以表达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 兔,制备了CCYV P22 的特异性抗血清。ACP-ELISA 检测结果表明,血清效价高达1.28 × 105。Western blot 检测甜瓜叶片,结果表明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检测CCYV 侵染的甜瓜叶片中的CCYV P22 蛋白。  相似文献   

9.
甜瓜是全球主要的瓜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蓬勃发展,甜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引种操作不规范、田间治理不善等问题,导致甜瓜病毒病的传播蔓延,在全球各地甜瓜主产区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侵染症状、寄主范围、发生规律、传播方式、病原、基因组结构、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对侵染甜瓜的6种主要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甜瓜产业的发展和病毒病的防控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瓜类作物主要病毒之一,分析了甜瓜分离物HaNHK10的基因组序列和分子变异,构建了具有侵染性的全长cDNA克隆。结果显示,HaNHK10分离物基因组全长为10 332 nt,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0%~97.80%和85.30%~98.50%。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aNHK10与来自中国的所有分离物均聚集于II组中,并与中国山东的西葫芦分离物PRSV-SD亲缘关系最近。接种试验显示,HaNHK10分离物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侵染性,它能系统侵染甜瓜、黄瓜、西瓜、南瓜、西葫芦和瓠瓜6种作物,经接种产生的病毒后代也能够通过摩擦接种侵染植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抗、耐镉甜瓜种质资源,以野生甜瓜、薄皮甜瓜及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添加0、50、100 mg · kg~(-1)镉溶液后甜瓜植株生长及器官镉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随着镉浓度加大,植株长势减弱,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及根系鲜质量明显下降。镉在甜瓜器官中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果实。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在甜瓜根、茎、叶、果实中的含量也相应增加。100 mg · kg~(-1)镉浓度下,野生甜瓜根、茎、叶中的镉含量相比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少,但在果实中镉含量却最大;3种类型甜瓜土壤中镉残留量为35.000~80.000 mg · kg~(-1),均远超国家土壤镉含量限量三级土壤标准。野生甜瓜和厚皮甜瓜镉抗性较好;野生甜瓜具有很强的土壤镉移除能力;参试的薄皮甜瓜对镉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 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多;蒜芥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4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06×106个 · g-1,水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3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92×106个 · g-1;最适电融合参数为交流电场强度80 V · cm-1,作用时间10 s,直流脉冲强度1 250 V ·cm-1,作用时间 45 μs,次数1 次时,显微镜观测到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设施西甜瓜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5 个设施西甜瓜主产区化肥农药投入、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 主要茬口生产投入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设施西甜瓜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生产投入大的现象普遍;化学 药剂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农药使用品种最多达30 种;全生育期施用化肥折合氮磷钾纯养分含量分别平均为 25、15、30 kg ·( 667 m2-1;肥料农药仍为设施生产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建议替代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水肥 一体化、高温闷棚、嫁接育苗、蜜(熊)蜂授粉等技术,形成规范的减肥减药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CE 技术,从普通白菜抗霜霉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 加氧酶小亚基(ribulose-1, 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Bcrb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采用qRT-PCR 分析该基因在普通白菜不 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SDS-PAGE 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的cDNA 序列全 长为7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3 bp,共编码181 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0.3×103 Da,理论等电点为8.23。氨基酸 同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白菜BcrbcS 基因与同科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在普通白 菜叶中表达最强;在SA 和NaCl 处理下,BcrbcS 基因表达量均在处理24 h 后达到峰值。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 诱导表达出分 子质量约为20×103 Da 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甜瓜果实酸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实口感无酸味的甜瓜材料60 和酸甜味的材料61 为亲本,构建P1、P2、F1、BC1、BC2 及F2 六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值(TA)和pH 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
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06%,多基因遗传率为30.48%;TA 值的遗传模型为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8.06%,多基因遗传率为0;pH 值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
遗传率为84.0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0%。  相似文献   

16.
以南瓜自交系北观(Cucurbita maxima)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16(45)优化南瓜MSAP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酶切时间2 h,Hap Ⅱ(HpaⅡ,MspⅠ)用量0.5 μL;第二步酶切时间6 h,EcoR Ⅰ用量0.4 μL;连接体系包括酶切产物21 μL,EcoR Ⅰ接头(5 μmol · L-1)、Hap Ⅱ接头(5 μmol · L-1)各1.0 μL,连接时间12 h,T4 DNA Ligase 用量为0.5 μL;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25 μL)包含2.0 μL 连接产物,1.5 μL 10 × PCR Buffer(Mg2+ plus),2.0 μL dNTP(2.5 mmol · L-1),0.6 μL Taq 酶(5 U · μL-1),0.4 μL 上下游引物(10 μmol · L-1);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120 倍的模板4.0 μL,其他同预扩增体系。最后,利用建立好的MSAP 体系进行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并筛选出适于南瓜MSAP 分析的36 对引物,表明优化后的MSAP 体系多态性好,体系稳定,可重复,为后续进行南瓜MSAP 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甜瓜抗蔓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枯病是由真菌葡萄壳梭孢引起的危害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可以侵染西瓜和黄瓜等其他瓜
类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本文介绍了蔓枯病病原菌的相关研究内容、不同接种鉴定方法对抗性鉴定
结果的影响以及我国近年来审定的部分抗蔓枯病的甜瓜新品种。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容易受病原菌自
身致病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的分子标记来辅助抗性种质的选育。然而,现有的一些分子标
记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育种的进程。因此,应该明确不同病原菌之间致病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接种
鉴定方法,不断完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明确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绿色柱头甜瓜品种MR-1和黄色柱头甜瓜品种TN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利用200个F_2单株为作图群体,基于双亲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的SNP-CAPS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135个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 731.97 cM。利用该图谱对甜瓜柱头黄绿颜色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柱头颜色相关的QTL,其中与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相关QTL 4个,柱头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QTL 3个,柱头色卡颜色相关QTL 2个,柱头总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相关QTL 3个,分布在1、2、4、5、7、8、11、12号连锁群上,可解释4.63%~20.44%的表型变异,其中,调控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柱头色卡颜色的主效位点分别为SChC-1-1、SCaC-12-1和SCoC-2-1,其贡献率分别为18.78%、12.08%和20.44%。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离和克隆辣椒中疫霉菌诱导基因,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叶片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辣椒疫霉菌与辣椒互作的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容量为3.6×106cfu,重组率88%左右,插入片段集中在300~2000bp之间,平均长度约为800bp,表明获得的文库质量较高,该文库将为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 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 cfu · mL-1 G5 菌悬液+187.5 mg · L-1 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 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 d 后菌药组合B+0.75Hym 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 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