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耳痒螨病由耳痒螨属(Otodectes)螨引起,螨虫多寄生于兔、犬或猫的耳内。兔耳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兔痒螨(P.communis cuniculi)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以剧痒及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形成糠麸样痂皮、蜕皮和消瘦为特征。其传染性很强,以接触感染为主。轻者使患病兔消瘦、掉毛,严重时引起病兔死亡,对养兔业有很大危害,影响獭兔皮毛质量,对獭兔饲养厂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2.
用Grimelieus银染法对0、5、10、30、50日龄及一年龄的四十只绍兴麻鸭十二指肠和直肠的嗜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出现率统计,结果表明:1.十二指肠和直肠的嗜银细胞数多随日龄增长而增加,其绝对生长高峰期,十二指肠绒毛在10~39日龄:直肠绒毛、十二指肠腺和直肠腺在5~10日龄.其形态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属“开放型”细胞.2.棕色、黑棕色和黑色的嗜银细胞在肠腺及绒毛上的分布无规律.3.绒毛上发现嗜银颗粒到达纹状缘并贴于纹状缘的嗜银细胞,肠腺内见有嗜银细胞的胞质突起沿基膜伸延,绒毛及肠腺内均见到嗜银细胞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并在此处与嗜银颗粒相连续的图像,提示绍兴麻鸭嗜银细胞还可能有旁分泌和“腔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蜱螨类寄生虫抗原注射液”(下简称CTA)制剂对兔耳痒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对自然感染兔耳痒螨试验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使用CTA制剂,3周后螨虫消失,且直至试验结束无复发。试验组兔B淋巴细胞数量和r-球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高49.93%和124.13%;比自然感染兔耳痒螨的螨虫对照组分别增高33.54%和44.10%。本文还对CTA制剂杀灭螨虫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痒螨病是由痒螨属的螨寄生于动物皮肤表面的螨虫病。痒螨多寄生于绵羊、马、牛、山羊、和兔等家畜,痒螨虫体呈长圆形,长0.5~0.9㎜,仔细观察肉眼可见,主要寄生于长毛的毛根部,羊上以绵羊的痒螨病最为常见,而近几年来,德令哈市蓄集乡的柴达木绒山羊时有此病发生。据资料显示山羊痒螨多寄生于山羊耳部,很少寄生于其他部位。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发病的绒山羊都寄生于  相似文献   

5.
兔疥癣病是一种外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皮肤,有高度的传染性。若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疥癣分体疥癣和耳疥癣两种。前者是由疥螨所致;后者则由痒螨引起,故又称兔螨病。  相似文献   

6.
大鸨肠上皮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下可见大鸨小肠柱状细胞顶部侧膜相互间形成连接复合体。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主要集中于端网下的区域。大肠的柱状细胞与小肠不同,其质地比小肠柱状细胞结构更清晰,绒毛长度与密度不如小肠,近肠腔面的胞质中可见许多直径约80—150nm的分泌颗粒。肠内分泌细胞染色较往状细胞浅,内分泌颗粒分布于核周围及下方靠近基膜的胞质中。在十二指肠部还可见到另一种内分泌细胞,此细胞特点是其分泌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顶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有时可见颗粒与细胞胰紧密相贴。  相似文献   

7.
兔链球菌与痒螨混合感染是一种以耳痒、歪头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一般经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鸡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的神经元和过路节超微结构,为进一步阐明INR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鸡肠INR元与过路节的超微结构。【结果】INR有大量体积巨大的神经元和少量小强荧光细胞分布。神经元胞体周围有零散的卫星细胞围绕,但不能形成完整被囊,可见卫星细胞与神经元胞体之间形成突触样联系。神经元周围基膜不明显,神经元胞体表面常直接与周围细胞间质接触。细胞核圆而表面平滑,染色质松散清亮,核内可见棒状小体的特殊结构。核仁明显,结构和组成典型。胞质内分布着丰富的微管、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池常有扩张膨大。可见中央有孔的致密颗粒分布于核周质,可能为肽类递质分泌颗粒。核糖体除了附着于粗面内质网表面外,还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于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并有致密化现象。肠INR被膜下分布着少量成群的小强荧光细胞,其胞质和胞核的电子密度较高,细胞之间有不对称的突触联系。根据突触小泡的不同,INR内分布着4种过路节,它们与周围结构形成不同的突触联系。【结论】INR神经元具有旺盛合成和分泌功能的超微结构特征,而过路节的组成和联系显示出INR支配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CTA制剂对兔耳痒螨病(Psoropies Cuniculi)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本试验以自然感染耳痒螨的新西兰肉兔为试验动物,分别在试验起始第1天和第14天皮下注射CTA制剂(15mg/kg体重),每周检测试验兔患部耳痒螨痂皮的得分及血清抗兔耳痒螨抗原特异性抗体(P.C抗体)ELISA滴度共8周。试验结果为:耳痒螨病兔注射CTA后4周末,患部痂皮脱落,虫体及虫卵基本消失,耳道外观恢复正常。血清P.C抗体含量自注射后3周末开始升高,4周末达最大值(ELISA滴度6400),5~8周维持在较高水平(ELISA滴度3200)。试验结果提示,CTA制剂能诱导产生对兔耳痒螨的循环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荆豆凝集素 I(UEAI)受体仅存在于健康猪肠吸收细胞胞质中。猪瘟病猪除肠吸收细胞含 UEA_1受体外,其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部分杯状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UEA_1受体。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猪的部分肠吸收细胞胞质中的 UEA_1受体完全消失,而极少数胃粘膜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胞质中却出现 UEA_1受体。另外,在病理剖检无明显组织病变差别的猪瘟病猪和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猪之间,其 UEA_1受体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复制感染模型,研究肝片吸虫诱导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和感染后9周采血制备样本,检测GSH-Px,SOD,GS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溶血液中GSH-Px活性的变化不明显,总体变化趋是升高,但整个实验期,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SOD和GST活性的变化不明显,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或高,在第3,7周与对照期差异显著(P<0.05),证实肝片吸虫感染后,红细胞发生了脂质过氧化作用,自由基参与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盐度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在6个盐度梯度(淡水和盐度5、10、20、30和35)下,养殖体质量为(6.27±0.28)g金钱鱼幼鱼60 d,统计其存活率及生长情况,测定各盐度下金钱鱼幼鱼肝脏、鳃、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金钱鱼幼鱼在盐度为0~35时存活率为97.78%~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均达到最大,盐度为3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最小。盐度5条件下的特定生长率为(0.96±0.01)%,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基于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预测体质量为(6.27±0.28)g的金钱鱼幼鱼高效养殖盐度为7.5。淡水组和盐度35高盐组金钱鱼幼鱼肝脏中SOD与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肝脏中的GPx活力和MDA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GST活力与GSH含量在各盐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金钱鱼幼鱼在0~35的盐度时具有高存活率,但在低盐环境中生长较快;淡水和高盐环境能引起鱼体内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应激。推荐金钱鱼幼鱼养殖盐度为5~10。  相似文献   

13.
肉仔鸡卫星细胞氧化应激时MAPK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地塞米松(DEX)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条件下,筛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胸肌骨骼肌卫星细胞(SCs)分别进行处理:Ⅰ、对照组;Ⅱ、DEX;Ⅲ、p38 MAPK抑制剂;Ⅳ、DEX+p38 MAPK抑制剂;Ⅴ、JNK抑制剂;Ⅵ、DEX+JNK抑制剂;Ⅶ、ERK5抑制剂;Ⅷ、DEX+ERK5抑制剂;Ⅸ、ERK1/2抑制剂;Ⅹ、DEX+ERK 1/2抑制剂。除处理Ⅰ和处理Ⅱ外,其它处理首先用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弃去培养基后,再按处理设置分别加入含DEX的培养基或者正常培养基继续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酶(GST)含量或活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通路蛋白及SOD与GST基因表达量。【结果】 抑制剂单独处理组MDA和ROS的产生量显著低于DEX处理(P<0.05);DEX+ERK5抑制剂处理与DEX+ERK 1/2抑制剂处理的MDA和ROS产生量显著高于ERK 5抑制剂处理和ERK1/2抑制剂处理(P<0.05); DEX+p38 MAPK抑制剂处理与 DEX+JNK抑制剂处理组的MDA和ROS产生量与p38 MAPK处理和JN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抑制剂单独处理组的SOD和GST活性比DEX处理高(P<0.01);DEX+ERK5抑制剂处理与 DEX+ERK 1/2抑制剂处理的SOD和GST活性极显著低于ERK5抑制剂处理组和ERK1/2抑制剂处理组(P<0.01),DEX+p38 MAPK抑制剂处理与DEX+JNK抑制剂处理的SOD和GST活性与p38 MAPK抑制剂处理和 JNK抑制剂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表达结果表明,DEX能够抑制GST和SOD基因的表达,抑制率达37%以上。与抑制ERK5和ERK1/2通路不同,抑制p38 MAPK和JNK通路后,DEX对GST和SOD基因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在DEX诱导的肉仔鸡胸肌骨骼肌SCs产生的氧化应激过程中,p38 MAPK和JNK通路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石油烃组分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半静水的实验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分别暴露于0.005、0.010、0.050、0.100mg.L-1的0#柴油水溶液(WSF)中,在污染后1、3、7、15d取样,于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7d污染释放试验,在18、22d采样。测定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组(0.100、0.050mg.L-1)暴污的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比低剂量组(0.005mg.L-1)显著(P<0.01),整个暴露过程中呈现先抑制后诱导再抑制的波动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WSF暴露初期,内脏团组织中GSH含量和GST活性反应灵敏且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诱导而升高,在暴露第7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外套膜各剂量组GSH含量和GST活性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剂量-时间效应明显。污染解除后,4种生理指标均缓慢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锌源及其水平对桃源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锌源、锌水平对桃源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420只桃源鸡,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2种锌源分别为羟基蛋氨酸锌、氧化锌,添加水平分别为30、60、90mg/kg,将桃源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分3~48、48~93日龄2个阶段饲养,每个试验期结束时进行桃源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试验前期,锌的添加及不同添加水平时桃源鸡血清SOD活性、血清MDA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随着锌水平的添加同一锌源内血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试验后期,锌源添加水平为90 mg/kg时血清SOD活性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氧化锌添加水平为90mg/kg时血清MDA含量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基础组,不同锌源、锌水平间血清SOD活性差异不显著,血清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锌源的添加能提高桃源鸡血清中SOD酶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减轻自由基的损伤,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在高温条件下更加明显;但羟基蛋氨酸锌和氧化锌两者间对桃源鸡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变化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饥饿与复投喂对长江鲟肝脏、肠道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揭示其对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尾体重相近(60.532±0.284 g)、健康、活力好的长江鲟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进行0、3、7和14 d饥饿再复投喂14 d,试验结束后检测长江鲟肝脏、肠道和肌肉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羰基(P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谷胱甘肽(GSH)活性及抗超氧阴离子(ASA)和抗羟基自由基(AHR)能力。【结果】在饥饿期间,长江鲟肝脏MDA含量、GST活性、GSH-Px活性和GR活性均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下同);肠道GR活性和GSH活性也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MDA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GST活性和GSH-Px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肌肉MDA含量和PC含量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以饥饿14 d后最高,GR活性、GSH活性及ASA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复投喂后,长江鲟肝脏GSH-Px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G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GSH-Px活性恰好相反;肠道PC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CAT活性、GST活性、GSH-Px活性和GR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其肠道抗氧化能力在饥饿7 d复投喂14 d后显著上调;肌肉MDA含量、PC含量、SOD活性和AHR能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CAT活性、GST活性和GR活性则以饥饿14 d复投喂14 d的最高。【结论】饥饿会抑制长江鲟体内抗氧化能力,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体内通过调动不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形成新的氧化平衡以维持正常生理状态;复投喂后由于营养物质得到补充,促使鱼体各项生理机能得到恢复,一定程度上缓解饥饿产生的氧化应激并形成新的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间接法检测了山羊和水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活性和分泌白细胞介质-2(IL-2)的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山羊(分别一次感染200或500个囊蚴)感染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水牛(每头慢性感染1200个囊蚴)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未感染水牛的NK活性比山羊的高,感染水牛的NK活性无显著的变化,感染山羊的NK活性有两次高峰,未感染水牛的IL-2水平比山羊高,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或P<0.01),而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对重组牛IL-2(r-IL-2)的增殖反应降低,这表明还存在某些因素影响着IL-2参与到TH1细胞群保护性免疫中来,总之,水牛比山羊对肝片吸虫的天然免疫力强,肝片吸虫的感染导致出山羊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而水牛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及其互作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10只44周龄健康江西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酵母硒和茶多酚构成试验日粮,酵母硒设0、0.25、0.50 mg/kg共3个添加水平(按硒计),茶多酚设0、200、400 mg/kg共3个添加水平,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茶多酚均有提高平均蛋质量和产蛋率的趋势(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日粮中添加0.25、0.50 mg/kg酵母硒能显著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P<0.01)和极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且有增加T–SOD活性的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200、400 mg/kg茶多酚能显著增强血清中T–SOD活性(P<0.01)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有升高GSH–Px活性的趋势(P>0.05),能极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酵母硒和茶多酚的互作效应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1或P<0.05),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 mg/kg酵母硒和400 mg/kg茶多酚的添加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不会产生拮抗作用,对提高蛋鸡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鼠灌胃的方法,研究了红葡萄酒和酒精对大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葡萄酒能提高大鼠肝脏SOD活性,且SOD活性与灌胃时间、剂量有一定关系;灌胃30 d时,红葡萄酒5 mL/kg剂量处理的CAT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60 d时酒精组10 mL/kg剂量处理的C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90 d时酒精组及红葡萄酒10和15 mL/kg剂量处理的CAT活性较对照极显著升高(P <0.0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60 d时红葡萄酒组5 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90d 时红葡萄酒组、酒精组5和10 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酒精组15mL/kg剂量处理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30 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的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60 d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及酒精组10 mL/kg剂量处理的MDA含量减少, 90 d时红葡萄酒组15 mL/kg剂量处理、酒精组10和15 mL/kg剂量处理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增加(P< 0.05)。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来看,与酒精组相比,在相同饮用量条件下,红葡萄酒对肝脏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