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在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上存在巨大的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低温导致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自交结实.降低风险的措施在于选育优良不育系,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严格实行原种生产程序进行生产,严格选择制种基地、合理安排制种季节,严把生产关,制种投保、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3.
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通称为杂交稻的“三系”。不育系在繁殖田里接受保持系的花粉,繁殖不育系种子。然后,不育系在制种田里接受恢复系的花粉,产生杂交稻种子。繁殖田和制种田的父本,即保持系和恢复系都是自花授粉,自行结实留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繁殖田和制种田两个生产环节,即可完成“三系”的繁育和配制杂交稻种子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长期连续应用繁殖田和制种田里的“三系”种子,会使配制的杂交稻纯度下降,有  相似文献   

4.
龙望云 《种子》2000,(1):52
为了进一步搞好杂交稻种子生产 ,以促进我省杂交稻有一个新的发展。省政府于 1997年作出决定 ,从1998年起将我省原实行的“省提、地繁、县制”的杂交稻种子生产体制向“省提、省繁、基地制种”过渡。通过去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 :一是种子生产数量足 ,能充分满足今年全省的用种需要。全省去年集中在省贺家山原种场和怀化地区靖州县原种场建立“三系”亲本提纯基地 53.33公顷 ,生产不育系株行种子 314 kg,株系种子 780 0 kg,原种7.9万 kg;不育系繁殖由过去的 16个繁殖单位减少到去年的 7个单位 ,共建立“省繁”基地 4 4 6 .7公…  相似文献   

5.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是聚合BT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选育而成的新型不育系,这种不育系不育性更完全、更稳定。因这种新型不育系在繁殖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深入了解其繁殖特性,从而给生产上的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选育的2310SA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海南春季进行了繁殖试验,从其生育特性及抽穗、开花特性及“九二0”的喷施效应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2310SA在海南繁殖是可行的。在合适的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折合理论繁殖产量为2.23t/hm2。 2310SA在海南繁殖,与保持系2310S的播始历期、抽穗和开花特性一致。每公顷喷施75g“九二0”时,2310SA株高即显著增高,但施用不同量“九二0”,即每公顷喷施0、75、150、225、300和375g“九二0”时,其异交结实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据此对2310SA在海南春季的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系种子柱头残迹夹持率的观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三系选育及种子繁殖、制种等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把不育系种子和保持系种子互相搞错的事故,影响选育和制种工作。在生产中,也有误将保持系种子当杂交种种子使用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抑制杂交稻种子穗发芽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庆丰乡是全国杂交稻种子重点生产基地。常年生产杂交水稻制种、繁殖5万亩左右,但因在不育系和制种田收获前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连续阴雨天气,使繁殖田或制种田母本穗子上产生不同比例的穗发芽。少则3~5%,重则超过20%,这不但降低了种子的利  相似文献   

8.
建湖县是国家级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杂交稻珍汕97A不育系原种和汕优63等组合定点繁殖制种单位。1992年,全县杂交稻种子生产在经历了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和病虫害多发的不利条件下喜获丰收。5.05万亩制种田,总产883.8万公斤,平均亩产175公斤,是自1977年连续制种16年来亩产超过150公斤的第5个年头。为确保汕优63种子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主要缺点是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用兄妹交繁殖后,不育株率只能保持在50%左右,制种时必须在开花前拔除占母本群体50%的可育株,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但两系法在彻底清除可育株和严格的隔离条件下,制种的纯度可达99%以上,能保证杂交种的质量。因此,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仍然是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用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方法。本文研究在保证两系制种纯度和种子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大面积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认真抓好杂交稻种子生产,使繁殖、制种取得了可喜成绩。“七五”期间,全省繁殖不育系8.9205万亩,种子总产909.4万公斤,平均亩产101.94公斤;比“六五”期间亩产80.2公斤,亩增21.74公斤,增产27.1%;全省制种221.68万,种子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就地制种难题,运用基于风险的气象诊断方法,笔者分析成都13 个区(市)县制种的3 个关键时期(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亲本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得到其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多数分析时间段的抽穗扬花综合风险指数小于4.0,时长为44~95 天,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安全期时段的选择提供了充裕的区间,因此制种基地适宜性主要由育性敏感期决定。在22.5℃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最适制种区为金堂、龙泉驿、邛崃、蒲江、双流和新津;在23℃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适宜制种区为新津、金堂、新都、大邑和双流;在23.5℃和24.0℃温度阈值条件下,成都适宜开展两系水稻制种的地区极少。如果在成都开展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应尽量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并且育性敏感期时段较短的两系不育系,以减少制种纯度风险。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小金  袁隆平 《作物学报》2004,30(6):589-592
应用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方法,不仅可以改良单个性状柱头外露率,而且可以改良配合力、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从用N8S、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构建的两次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群体中选育出一个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品质和抗性都较对照V20A有明显改善的实用温敏核不育系准S。准S柱头外露率达78.6%,比对照V20A高72.4%。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产量不高不稳、种子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利用全国740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开发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筛选最适宜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该系统以同时满足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扬花安全期光温条件为依据,采用Java语言编制而成。针对不育起点温度为22.0℃、22.5℃、23.0℃、23.5℃和24.0℃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别筛选到24、29、20、21和22个安全系数优于海南三亚冬繁的基地,以上5种不育起点温度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最佳繁殖基地繁种成功概率分别可达83%、93%、100%、100%和100%。2010年,在应用本系统筛选到的云南保山繁种基地进行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0℃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繁殖,单产达8 437.5 kg hm-2,创造了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产量最高记录,证实采用该计算机系统选择两用不育系繁殖基地是有效的。因此,采用本系统筛选到的繁殖基地进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可望解决海南冬季繁殖风险大、产量不高、种子质量差以及冷水串灌繁殖产量不高不稳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武  唐湘如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32-134
育种工作者采用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了大量超高产杂交稻品种(组合),但其结实率因栽培管理技术、生态条件等差异而表现出的不稳定性,限制着高产记录的重演。本文综述了源库关系、温度对杂交水稻本身结实率差异的诱导及其机理,简述了其不稳定性诱导的评价指标,并分析认为温度对结实率差异诱导的精确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综述对于进一步揭示杂交水稻不稳定性的成因,明确其诱导机理,指导高产育种和栽培,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TGMS) gene tms5 is most widely used in the two-line hybrid breeding system in China. To develop novel rice 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s, we knocked out the TMS5 genes of six elite japonica and four indica rice varieties by using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critical sterility-inducing temperature (CIST) of the newly TGMS lin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IST of japonica TGMS lines ZG75S, CYGS, YG0618S, ZG07S, T0361S, and 7679S were between 28°C and 32°C, the CIST of indica TGMS lines 2537S, 6150S and 6379S were between 24°C and 28°C, and the CIST of indica TGMS line 1109S was lower than 23.5°C.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IST of tms5 mutant from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 materials was different. The TGMS lines with lower CIST could be obtained by knocking out the TMS5 from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 materials. 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1109S/8048 had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The yield of 1109S/8048 was 13.1% higher than that of Fengliangyou 4. The creation of the TGMS 1109S and the high-yield cross combination 1109S/8048 provides a new way for high-yield breeding.  相似文献   

16.
M.T. Lopez  S.S. Virmani 《Euphytica》2000,114(3):211-215
A breeding program was initia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n 1990 to develop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rice lines for developing two-line rice hybrids for the tropics. The TGMS trait was transferred from a temperate japonica TGMS mutant, Norin PL 12, to indica and tropic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using the pedigree selection procedure. Six new TGMS rice lines adapted to tropical conditions were developed which showed complete pollen and spikelet sterility when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30 °C 1–2 week after panicle initiation. However, up to 85.5% spikelet fertility was observed when these lines were exposed to 26–29 °C during the critical stage. Using two of these TGMS lines, some heterotic rice hybrids showing 1–1.6 t/ha higher grain yield than the inbred check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in unreplicated observational yield trial conducted at IRRI. Two of the six two-line hybrids yield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heck variety in a replicated preliminary yield tria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中籼组合两优6326 特征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重庆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两系杂交水稻因育种效率高、制种成本低、品种稻米品质好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明确两系水稻杂交组合遗传特性,选择了渝优系列代表性恢复系11个,分别与两系不育系‘C815s’、‘深08s’配制两系杂交新组合,对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组合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815s’组合在株高、产量、稻瘟病抗性等性状上优于‘深08s’组合,而‘深08s’组合则在生育期、有效穗、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C815s’组合。研究结果为两系亲本的创制及两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