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烤烟红花大金元不同素质上部烟叶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返青烟、多雨寡照烟及过量施肥烟叶等不同素质上部烟叶烘烤特性。【方法】采用暗箱和电烤箱的方法研究了红花大金元不同素质上部叶的变黄特性、失水特性以及烘烤过程中烤烟水分、颜色、色素的动态变化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在暗箱及烘烤试验中返青、过量施肥烟叶变黄速度较慢,失水速度较快,多雨寡照烟叶变黄速度较快,失水速度较慢;烘烤过程中返青、过量施肥烟叶色素降解速度较慢,多雨寡照烟叶色素降解速度较快;淀粉含量多肥返青多雨寡照;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雨寡照多肥返青;烤后烟叶质量多雨寡照、过量施肥烟叶挂灰、黑糟烟比例较高,返青烟叶烤青烟比例较高。【结论】返青烟叶易烤性较差而耐烤性良好,多雨寡日照烟叶易烤性较好而耐烤性较差,过量施肥烟叶难变黄、易变褐,易烤性耐烤性均较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其烘烤特性进行烘烤工艺的调整,从而提高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烘烤为对照,研究了2片叶带茎、4片叶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片叶带茎烘烤烟叶主变黄期(烘烤24~48 h)呼吸强度高于对照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呼吸强度低于对照;带茎烘烤上部烟叶在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4片叶带茎烘烤的茎秆失水速率快于2片叶带茎烘烤;带茎烘烤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充分;4片叶带茎烘烤的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低,糖含量高,糖碱比适宜,且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上所述,烤烟上部叶采烤时,4片叶带茎烘烤在变黄期叶片含水率高,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内在化学成分降解转化充分;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迅速;叶片失水速度在变黄期慢、定色期快,烟叶失水与变黄、定色协调性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较好,可作为提高上部叶产质量的最佳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变黄前期失水胁迫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变黄前期烟叶进行不同失水胁迫程度处理,研究其暗箱试验烘烤特性,并探讨其烘烤过程中的水分、色素、淀粉含量变化及烘烤质量.[结果]随着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暗箱中烟叶的变黄时间缩短、变黄指数增大,烟叶变褐时间延长、变褐指数增大,但变褐发生时间提前;随着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降解加快,烤后烟叶等级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可加快烟叶色素和淀粉降解,促进烟叶变黄,改善烟叶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采青及返青烟叶烘烤品质。[方法]以K326下部4片不适用鲜烟叶为原料,在烘烤前增加捂黄处理工艺,并喷施2种不同配方的生物制剂复合物,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外观、质体色素、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捂黄处理技术。[结果]2种捂黄处理能够缩短烘烤时间66 h,烤后烟叶含青率降低,并以T_2处理黄烟率最高。类叶比以T_1处理略好于T_2处理,优于对照。烟叶总糖、氨基酸、淀粉、蛋白质含量受捂黄处理的影响较大,均以T_1和T_2处理后烟叶含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以T_2处理较优。[结论]捂黄处理能够改善采青及返青烟叶的烘烤特性,提高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可为采青及返青烟叶有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烤烟切柄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以及烤后烟叶的质量.[方法]对烟叶烤前切柄与常规烘烤过程中的含水量、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烤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烟叶切柄7~8 cm,鲜干比降低0.76~ 1.37;切柄烘烤模式增加了烘烤时间12~24 h,在干筋期降低了烘烤温度;含水量表现为前期失水慢、后期失水快的规律,切柄烘烤比常规烘烤失水趋势延迟;叶绿素含量在烘烤开始36 h之前降解最快;淀粉含量在烘烤开始60h之前基本降解完成;还原糖含量在烘烤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在不同处理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柄烘烤模式使烤后下部叶和上部叶中的淀粉含量显著下降1.26% ~ 1.85%.[结论]研究可为烟叶烘烤选择适合的烘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索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变化规律,为烤出具有良好香吃味的烤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生理研究方法检测分析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生理指标。【结果】成熟度对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大分子物质代谢具有重要影响;成熟度适宜的烟叶烘烤过程中色素降解速度较快且烤后降解较彻底,淀粉水解为水溶性糖较为彻底,淀粉酶活性强,对烟叶香味及吸味品质形成较为有利;过熟烟叶色素含量降解少、烤后含量较低;过熟烟叶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高。烘烤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增加、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增加-减小、内肽酶含量均呈现增加-减小-增加-减小的趋势。【结论】成熟度适宜的烟叶烘烤过程中色素降解速度较快且较彻底,淀粉、淀粉酶含量适宜,淀粉水解为水溶性糖较为彻底,蛋白质的含量适宜,利于美拉德反应的完成,对烟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电加热密集烤箱烘烤,分别于变黄前期(0~20 h)和变黄中期(20~44 h)对烟叶进行失水15%~20%处理,研究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淀粉代谢、细胞壁物质、形态收缩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变黄前期和中期失水处理,烟叶的失水速率较常规烘烤(对照)降低30%~45%,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31%、纤维素含量降低30%,而变黄中期失水处理烟叶较对照整体相差明显;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横向收缩率、纵向收缩、横向卷曲度和纵向卷曲度显著大于对照。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烤后烟叶平衡含水率、拉力、填充值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不同烘烤方式对返青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7,(3):42-45
为探究优化烘烤工艺对上部返青烟的烘烤效果,减轻湖南省返青烟在烘烤中的损失,分别使用优化烘烤工艺和常规烘烤对K326品种上部返青烟进行烘烤,比较烘烤过程中2个处理烟叶失水规律,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以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高湿并结合大排湿的优化烘烤工艺可使返青烟在烘烤过程中叶片及叶脉失水协调,提升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减少下等烟和烤坏烟比例。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返青烟烘烤后的经济价值以及返青烟的优化烘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素对烟叶主脉特征、烘烤特性的影响及烟叶主脉特征与烘烤特性的关系,为优化在合理施氮范围内烟叶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设75 kg/ha(低氮)、105 kg/ha(正常)和135 kg/ha(高氮)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脉硬度、木质素含量和水分变化,烟叶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低氮< 正常< 高氮。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少,其中在定色期(48~96 h)失水速率为0.07%/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大,主脉硬度较小且变化缓慢,木质素含量较低;正常施氮量的烟叶主脉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22%/h,束缚书/自由水比值、硬度和木质素含量均居中;高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多,其中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35%/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小,主脉硬度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多,其中变黄期(0~48 h)失水速率为0.20%/h,叶绿素降解量为89.47%,降解速率为1.24%/h,表明易烤性较好,PPO活性较高,表明耐烤性较差,烤后烟叶杂色烟比例达12.47%;正常施氮量的烟叶叶片水分散失量居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13%/h,叶绿素降解量为87.35%,降解速率为1.21%/h,表明易烤性中等,PPO活性居中,表明耐烤性中等,烤后烟叶上等烟率达31.27%;高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少,其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08%/h,叶绿素降解量为85.64%,降解速率为1.19%/h,表明易烤性较差,PPO活性较低,表明耐烤性较好,烤后烟叶青烟比例达14.5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氮烟叶主脉硬度与叶片PPO活性呈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施氮量烟叶主脉指标与叶片烘烤特性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 0.01)。【结论】氮素对烟叶质地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105 kg/ha的烟株,其烟叶主脉发育及保水力均较好,在烘烤过程中主脉调节叶片水分散失效果较好,使烟叶变黄和失水较协调且耐烤,可为适宜施氮范围内不同施氮量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的代谢情况。[方法]用32P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代谢情况。[结果]带茎烘烤时烟茎中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根据同位素示踪法对DNA、RNA中放射性的测定,发现不论是带茎烘烤还是一次性采烤各时期茎秆或叶柄的水分都参与叶片中核酸代谢。[结论]带茎烘烤时烟茎中的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  相似文献   

11.
探索烟夹装烟烘烤过程中不同干球温度稳温点对应的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烤房湿球温度为影响因子,研究了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感官质量的影响及内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中湿处理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低,常规化学成分指标相对更加协调,感官质量较佳;不同烘烤工艺处理烤后烟叶57种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呋喃类、新植二烯和酸类香气物质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感官质量与烟碱、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香气物质总量相关性不显著;相比香气物质,常规化学成分与烟叶感官质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更大,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淀粉是影响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中湿烘烤处理烤后烟叶质量相对较佳。本研究为烟夹装烟烘烤过程中关键稳温点调控湿球温度来提高烤后烟叶品质,及探索烤后烟叶内在质量指标的关联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对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档次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采取有效技术,降低云南烟叶淀粉含量。[方法]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对比试验,测定烤前、烤后的烟叶淀粉含量。[结果]烟叶淀粉含量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极显著地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结论]该研究为优化烘烤工艺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对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档次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采取有效技术,降低云南烟叶淀粉含量。[方法]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 K326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对比试验,测定烤前、烤后的烟叶淀粉含量。[结果]烟叶淀粉含量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极显著地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结论]该研究为优化烘烤工艺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烘烤中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部烟叶难烘烤、易挂灰等问题,探讨不同采收方式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生理变化,为提高烘烤质量提供参考。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上部叶为试验材料,测量不同采收方式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呼吸强度、组织水和色素含量的变化,并对烤后烟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带茎采收相比逐片采收失水困难,两片叶带茎较四片叶带茎易失水;呼吸强度表现为四片叶带茎高于两片叶带茎,逐片采收烟叶的呼吸强度最低;色素降解速率为逐片采收烟叶慢于两片叶带茎,四片叶带茎降解速率最快;带茎采收烟叶烤后烟上中等比例较高。表明带茎采收能加快烘烤过程中烟叶变化,使叶片变黄和失水趋于协调,有助于提升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裴晓东  李帆  陈坤  夏向京  龙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2-19604
[目的]探索能够高效利用新型烤房的烟叶烘烤工艺。[方法]采用量化烘烤工艺(Ⅰ)、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Ⅱ)和高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Ⅲ)烘烤烟叶,对3种烘烤工艺的能耗成本及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化学成分、淀粉转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Ⅱ烘烤能耗成本较低,比Ⅰ分别降低0.58元/kg(中部叶干烟)、0.12元/kg(上部叶干烟)。采用Ⅲ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高,比Ⅰ分别提高了0.10元/kg(中部叶干烟)和0.15元/kg(上部叶干烟)。3种工艺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趋势基本相同,BⅢ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率最高(27.53%),CⅡ处理后烟叶淀粉含量最低,仅为4.50%,BⅠ处理淀粉转化最不彻底,烘烤后淀粉含量为6.15%。[结论]综合比较发现,Ⅱ处理能耗成本相对较低,Ⅲ处理烟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湿度烘烤及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烘烤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关系,以K326烟叶为材料,设置3个不同的烘烤处理(T1:低温中湿烘烤;T2:中温低湿烘烤;T3:中温中湿烘烤),分析不同温湿度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变化,以及淀粉残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84 h后处理T1和T2的烟叶淀粉降解量、淀粉残留量都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低温烘烤较中温烘烤失水慢,淀粉残留量小,烟叶的淀粉降解速率和降解量前期小后期大;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中相对湿度烘烤较低相对湿度烘烤失水慢,淀粉残留量小,烟叶的淀粉降解速率和降解量前期小后期大。烘烤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和水分含量共同影响烟叶的淀粉降解,烘烤前期,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烟叶淀粉降解的限制性因子;烘烤后期,烟叶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烟叶淀粉降解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烘烤烟叶效果试验,为烟叶烘烤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标准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设常规燃煤烘烤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2个处理,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的烘烤用时、烘烤成本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结果]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可节省烘烤时间,其中添加燃料、清灰时间较燃煤处理节省14 h以上.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处理的用电成本和燃料成本高于燃煤处理,但人工成本可节省177.50~180.00元/炉,每千克干烟叶烘烤成本较燃煤处理平均降低0.16元.与常规燃煤烘烤处理相比,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处理可提高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等指标,其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特别是中部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较低,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烟叶烘烤中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燃煤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相应政策扶持下,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烘烤条件对烤烟不同组织水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5):78-82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烘烤工艺对巫山烟区的中上部烟叶进行烘烤,对烘烤过程中叶片水分、主脉水分、整烟片叶的水分,以及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烟叶的烘烤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保持,第2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散失,第2阶段主要是主脉水分的散失。优化烘烤工艺不仅能够延长烟叶叶片水分散失,加速主脉散失,还能够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烤坏烟比,能够降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提高糖含量。研究认为,优化烘烤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叶叶片与主脉失水的协调性,能够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难变黄烟叶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烤烟K326品种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选取返青烟、高温逼熟烟、贪青晚熟烟3种类型难落黄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含量、外观颜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返青烟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失水较快,叶绿素降解量最高,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高温逼熟烟在变黄期失水最慢,叶绿素降解量中等,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稳;贪青晚熟烟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失水较慢,叶绿素降解量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最大。研究得出:易烤性为返青烟贪青晚熟烟高温逼熟烟;耐烤性为高温逼熟烟返青烟贪青晚熟烟。  相似文献   

20.
王智慧  肖头杰  李淑娥  朱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52-12654,12681
[目的]探索最佳的烟叶烘烤方式和烘烤工艺技术,适应烟叶工场化烘烤的发展趋势。[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去基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干燥变化规律、不同烘烤工艺对去基烘烤质量的影响,并对2种烘烤模式的能耗、用工、烘烤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试验表明,去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趋势表现为前期失水量少、失水速率小,后期失水量多、失水速率大,失水速率大于常规整叶烘烤;去基烟叶在烤后经济效益及烟叶质量方面表现优于常规整叶烘烤;在节能减耗方面,去基烟叶烘烤时间缩短,能耗有所降低,烘烤投资减少。[结论]烟叶去基烘烤模式具有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等优势,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