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考察单独或联合添加糖蜜和米糠对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出便于推广应用的青贮发酵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香蕉茎叶进行青贮发酵时,分别设添加4%乳酸菌(LAB组)、4%乳酸菌+4%糖蜜(糖蜜组)、4%乳酸菌+4%米糠(米糠组)、4%乳酸菌+4%糖蜜+4%米糠(混合组)4个处理组及不添加任何辅料的对照组,青贮30 d后对各青贮饲料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个处理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明显提高,其感官评分均高于51分,达到良好或优等青贮饲料的标准。其中,添加米糠(米糠组、混合组)可降低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粗蛋白含量;添加糖蜜(糖蜜组、混合组)可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pH、氨态氮和单宁含量;联合添加糖蜜与米糠(混合组)不仅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还有效降低了氨态氮、粗纤维和单宁含量,呈协同作用。【结论】复合添加乳酸菌、糖蜜和米糠能改善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品质,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天然牧草最适青贮条件,为天然牧草青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影响天然牧草青贮饲用品质的水分、密度、乳酸菌含量和糖分含量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共形成9种青贮条件,对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样品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的含量。【结果】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第5组青贮饲料的感官得分最高,为20分,其pH值为3.99,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TDN占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66.8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各因素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蔗糖添加量>水分>乳酸菌添加量>密度。【结论】天然牧草在含水量600~650g/kg、密度350~400kg/m3、乳酸菌添加量0.5g/kg和蔗糖添加量15g/kg的条件下青贮,所得青贮饲料的饲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目标:评价布氏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菌(LAB),对实验室条件下整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需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度的影响。鉴于比较,对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和结果:玉米在早熟凹陷时收获(干物质含量为290 g·kg~(-1)),一半为乳状排列的阶段(干物质含量为355 g·kg~(-1))。试验用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茵,添加水平为1×10~5 CFU·g~(-1)鲜饲料。布氏乳杆菌添加水平分别为1×10~5,5×10~5,1×10~6 CFU·g~(-1)鲜饲料。对照组为不添加任何物质的青贮饲料。各处理确定后,将剁碎的饲料青贮于厌氧罐中。青贮60天时,从每个处理的3个罐中采样。贮藏60天后,采用该青贮饲料进行需氧稳定性试验,试验期5d;测定CO_2产生量、化学和微生物学参数,用以测定需氧变质程度。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和酵母菌数量,降低乙酸浓度,削弱青贮饲料的需氧稳定性。相对而言,添加布氏乳杆菌降低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提高乙酸浓度。在有氧条件下,与添加1×10~5 CFU·g~(-1)布氏乳杆菌的青贮饲料相比,其添加水平为5×10~5和1×10~6 CFU·g~(-1)的青贮饲料,pH、CO_2产生量和酵母菌数量都显著降低(P<0.05)。然而,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和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原位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剂纤维降解度都没有影响。结论:布氏乳杆菌在保护实验室条件下暴露于空气中的玉米青贮饲料方面绝对有效。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尤其是5×10~5CFU·g~(-1)或更高,显著降低酵母菌数量和提高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试验的重要性和影响:布氏乳杆菌作为青贮饲料接种菌应用,能通过限制酵母菌活动而提高玉米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一和复合乳酸菌添加处理对高丹草青贮发酵效果的影响,为高丹草青贮菌剂的开发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保存编号LP06)、戊糖片球菌(保存编号PP02)和短乳杆菌(保存编号LBR02)添加至高丹草,乳酸菌总添加量约5×105 CFU/g,设8个处理:(1) CK(无乳酸菌);(2) LP06;(3) PP02;(4)LBR02;(5) F-1(LP06:PP02=1:1);(6) F-2(LP06:LBR02=1:1);(7) F-3(PP02:LBR02=1:1);(8) F-4(LP06:PP02:LBR02=1:1:1)。对8个处理青贮60 d后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测定分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丹草青贮60 d后,LP06和F-1处理具有明显芳香果味,感官品质最优; F-2处理pH最低,为3.88;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下同); LP06处理乳酸含量最高,为4.21%; LBR02、F-2、F-3和F-4处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LP06、F-1和F-4处理乳酸菌数量较高,均在7.00×105CFU/g以上; LBR02、F-2和F-3处理未检测到酵母菌和霉菌,有害微生物生长抑制效果明显;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CK,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干物质(DW)、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8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F-2处理隶属函数值最高(0.69),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结论】同型发酵乳酸菌LP06在提高高丹草青贮感官品质、降低NH3-N含量、减少CP损失、增加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上表现更具优势,异型发酵乳酸菌LBR02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方面作用更显著,LP06和LBR02以1: 1比例混合添加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含水量及添加剂对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梁木叶为原料,晾晒至含水量(w)为80%和70%,每个含水量条件下分别添加甲酸(FA,3 g·kg~(–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10~6 cfu·g~(–1))、壮乐美青贮发酵剂(ZLM,0.005 g·kg~(–1)),并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CK)进行青贮。【结果】黄梁木叶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w)为22.89%,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w)分别为32.84%和24.91%。含水量对黄梁木叶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含水量的降低,黄梁木叶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H极显著降低(P0.01)。2种含水量条件下,LP和ZLM处理的pH极显著低于CK(P0.01)。在含水量(w)为70%条件下,2种乳酸菌剂均极显著降低了酵母菌数量(P0.01),在含水量(w)为80%条件下,FA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P0.01)。所有处理的大肠埃希菌数量(cfu·g~(–1))的对数均小于2.0,且未检测到丁酸,w(NH4+-N)/w(TN)均低于10%。【结论】黄梁木叶具有较高饲用价值且易于调制青贮饲料,适当降低含水量和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梁木叶的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FU·g~(-1)组(L)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组(CL),添加量以鲜质量计。水稻秸秆青贮6、15、30和60 d后采集样品,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F组)显著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氨态氮/总氮值,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发酵;纤维素酶组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添加乳酸菌L组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P0.05),显著降低pH值、氨态氮/总氮值和乙酸含量(P0.05),明显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相对于L组,CL组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整个青贮过程中,F组始终显示最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C组和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又低于C组(P0.05)。[结论]甲酸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不但提高了发酵品质,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添加乳酸菌和糖蜜对箭筈豌豆和苇状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处于抽穗初期的苇状羊茅和处于结荚期的箭筈豌豆以7∶3(鲜质量比)混合青贮,并单独或组合添加乳酸菌制剂(10~6CFU·g~(-1))和糖蜜(4%),分别在青贮后的第7、24、45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糖蜜或糖蜜+乳酸菌制剂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p H值和氨态氮含量,其中糖蜜+乳酸菌制剂组乳酸含量在青贮第7天已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最高水平。青贮过程中,各处理组仅检测到微量丙酸和丁酸,并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糖蜜+乳酸菌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确保青贮饲料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按照对照处理(T0处理),即不添加枣粉、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_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_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均显著增加乳酸菌数量,抑制酵母菌、霉菌和好氧菌数量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和稻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饲料pH、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多花黑麦草和稻草比例分别为5∶5(处理A)、6∶4(处理B)、7∶3(处理C)、8∶2(处理D)和9∶1(处理E),分析青贮过程和有氧暴露后青贮饲料的pH值、乳酸菌数量、酵母菌数量和霉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青贮过程中,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处理D和处理E,其中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在青贮第1 d时达到8.67×10~7CFU/g,在青贮第5 d、12 d、21 d时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处理B的酵母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处理D和处理E。青贮61 d时,处理B和处理C的酵母菌数量小于1.00×10~2CFU/g。从青贮第5 d开始,处理B和处理C的霉菌数量均小于1.00×10~2CFU/g。有氧暴露期间,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始终最多,处理B和处理C的霉菌数量始终最少。结合pH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指标,多花黑麦草和稻草以6∶4或7∶3的比例混合青贮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香梨残次果汁渣与调制苜蓿混合青贮,研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新鲜苜蓿草切断后分别添加10%、20%、30%的香梨残次果汁渣,密封厌氧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添加10%、20%的香梨残次果汁渣后,苜蓿混合青贮料的pH值、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香梨残次果汁渣显著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苜蓿青贮饲料中10%~20%香梨残次果汁渣能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青贮卫士(Siloguard)添加剂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初花期苜蓿鲜草(含水量78.01%)为原料,青贮卫士添加水平(与鲜苜蓿的质量比)设0.00%(CK)、0.05%、0.10%、0.15%、0.20%和0.25%计6个处理,研究了青贮卫士不同添加量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苜蓿青贮中添加适量的青贮卫士能够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促进青贮饲料中的乳酸积累,抑制乙酸和丙酸产生,提升乳酸/乙酸,促使青贮饲料pH值快速下降,抑制氨态氮的生成,减少青贮饲料蛋白质的损失,有效改善发酵品质;降低苜蓿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其相对饲用价值和可溶性糖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青贮卫士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添加单一菌和复合菌后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无添加任何菌剂)、复合菌剂组C-LAB(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单一菌剂组S-LAB(植物乳杆菌).C-LAB和S-LAB组乳酸菌添加量均为1.0×106CFU/g(占鲜样),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在青贮第60天时感官评定青贮饲料的优劣等级;分析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枣粉(T0处理,)、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糖蜜和乳酸菌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组(C)、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组(L)、乳酸菌+葡萄糖组(L+G)、乳酸菌+糖蜜组(L+M),分别在青贮后7、14、30、60 d开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乳酸产生和p H下降缓慢,致使青贮结束时,各组具有较低的乳酸(3.32~18.39 g·kg-1)与较高的pH值(4.88~5.66),但各组仅检测到极微量的丁酸(小于2 g·kg-1)及较低的氨态氮/总氮值(54.52~60.54 g·kg-1)。与对照组相比,G、M和L组未明显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而L+G和L+M组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其中L+M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保持最高的乳酸含量和体外消化率。各处理组氨态氮/总氮值、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L+M组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结论]添加葡萄糖、糖蜜和乳酸菌对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组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其中L+M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凋萎和添加有机酸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cv.Tetragold)为材料,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刈割后进行直接青贮、凋萎后青贮、凋萎后添加甲酸或乳酸或丙酸等有机酸青贮,60d后对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春季拔节期和抽穗期刈割后直接青贮,因含水量较高,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低劣;适当调萎,并分别添加适量甲酸、乳酸、丙酸等有机酸青贮均能抑制多花黑麦草青贮过程中的乳酸发酵,降低青贮饲料中的氨态氮和乳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添加丙酸处理还可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青贮饲料开封后的好气性腐败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酸菌制剂、蔗糖、尿素作为香蕉茎叶青贮饲料添加剂,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0.1%乳酸菌、0.1%乳酸菌+5%蔗糖、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4个处理组进行青贮香蕉茎叶,对香蕉茎叶青贮过程的pH值变化进行监测,并对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青贮品质均有提高;0.1%乳酸菌+5%蔗糖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最高,pH值最低;各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1%乳酸菌+5%蔗糖与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处理组差异不显著;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处理组的NDF、ADF含量最低。综合各因素,添加0.1%乳酸菌+5%蔗糖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收获期的胡萝卜苗为原料,研究不同切碎长度对胡萝卜苗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切碎长度为2、4 cm的两组进行青贮,青贮后进行取样分析,并通过感官评定、p H、氨态氮、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等指标来评价青贮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切碎长度对胡萝卜苗青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切碎长度较短的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品质优于切碎长度较长的胡萝卜苗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宜添加剂及其用量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扩大冬季缺草季节优质饲草料来源。【方法】以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原料,添加不同量乳酸菌(2.5,5.0和7.5 g/t)、纤维素酶(活性16 950 U/g,添加量分别为3 200,6 400和9 600 U/t)及纤维素酶和乳酸菌混合物(2.5 g/t+3 200 U/t,5.0 g/t+6 400 U/t和7.5 g/t+9 600 U/t)进行塑料袋真空青贮,青贮后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所有处理组二色胡枝子中茎叶结构保持完整,添加乳酸菌或纤维素酶后,青贮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都低于对照,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对青贮料中NDF和ADF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二色胡枝子青贮料的pH值,且氨态氮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其中5.0 g/t乳酸菌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从对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的影响来看,3 2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干物质损失率在所有处理组中最小;5.0 g/t乳酸菌+6 4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青贮料中粗蛋白含量和真蛋白含量均高,表明其对青贮料蛋白保存率高。9 6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含量最高,发酵品质较差。【结论】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两者混合添加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其中乳酸菌的效果最好。而纤维素酶添加量较高时产生丁酸较多,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不利于干物质保存,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生物性添加剂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落变化的影响 ,以乳熟期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 ,分别添加乳酸菌或 /和纤维素酶制剂进行青贮。试验用 30cm× 2 0cm聚乙烯袋 ,抽成真空后 ,室温下青贮 6 0d。结果表明 ,各处理对青贮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使丙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10 0 % ,35 4 8%和10 0 % ,各处理组中均不含丁酸 ,同时pH均在 4 0以下 ,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添加乳酸菌后ADF和CF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1 85 %和 2 0 9%。纤维素酶的添加使ADF和N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 6 0 9%和 5 2 8% ;混合处理组中ADF质量分数下降 4 4 9% ,ADL质量分数下降 8 5 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 (P <0 0 5 )。纤维素酶与混合处理组均使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下降 18 8%。除乳酸菌处理组外 ,其他处理并没有提高乳酸菌数量 ,但大幅度减少了有害微生物数量。青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2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第20天之后趋于稳定;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于第6天达最高峰,为8.00×1010 CFU/g,在第22天之后趋于稳定。3)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发酵初期的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第26天之后再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传统青贮饲料在发酵1d后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到第30天之后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4)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迅速减少,到第3天后几乎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前者的变化更利于玉米秸秆的青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