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结合我国农业领域发展以及气候条件变化情况研究,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适宜度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气候资源条件与一季稻的生育特性,建立了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计算1970—2012年江苏省9个站点一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的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降水适宜度普遍较低,降水量是限制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除温度适宜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外,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气候适宜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可分为不同适宜程度区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区与实际降水量、温度、日照的分布特征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3.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马丽娜  千怀遂  张静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27-12131,12190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木荷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区域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植被相关的Kira模型和Holdridge模型以及生态适宜度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木荷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选取亚热带地区1960~2005年26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并采用空间插值的技术,对亚热带地区木荷的温度、降水、可能蒸散率适宜度进行分析;引用汤剑平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况特别报告(SRES)的未来情景模拟结果,研究IPCCA2情景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未来气候情景下木荷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并对未来木荷的气候适宜度进行分类。[结果]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湖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浙江的东部沿海木荷的气候适宜度较强;广西的中部,贵州的东部,江西、福州的中部适合木荷的生长;贡山-维西-丽江-元江-会泽-雷波-峨眉-内江-南充-巴中-钟祥-枣阳-信阳-六安-滁州-高邮-台东以北的亚热带地区,木荷的生长适宜度仍然较低;云南、四川的西部的气候适宜度变化较大。[结论]木荷的未来气候适宜度变化受温度、可能蒸散率的影响较大,未来气候适宜度由湖南向西、向北递减;在时间上,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气候适宜性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关中地区1986年以来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温度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最小;自1986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温度、光照、气候适宜度变化呈逐年上升,降水适宜度则呈现逐年降低,从变化倾向来看,光照、温度和气候适宜度以每年0.004 4、0.000 2和0.001 3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年0.002 1的速度减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而言,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则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候因素,且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降水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不断变化的今天,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圈,这种影响是否会"涉及"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呢,本文就此对重庆市黔江区的农作物病虫害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也越来越显著,这不但体现在气温上升、水资源短缺上,还体现在降水不均、气候极端等方面。农作物的生长和气候有着天然的联系,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弄清楚这些影响,就需要对当前气候变化的特点予以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分析气候变化于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江淮一季稻的生产管理水平,减少气候变化对一季稻产量造成的损失,本研究利用江淮地区4个代表台站逐日气象数据和逐年产量数据,对气温、降水和光照的适宜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一季稻适宜度预报模型,并运用建立的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7和0.014的速度升高,光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以每10年0.002 7和0.000 8的速率降低;从不同发育期的年际变化来看,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表现为先降后升,降水适宜度变化则表现为"降-升-降"。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状况,并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气候变化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及降水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高原植被好的区域气温变化小,但降水变化大,该地区近些年气温变化小,且气温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但还是有一些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青藏高原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作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16-7517,7548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分析大连市近6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和农业旱涝程度。[结果]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888mm/10a,60年来降水量减少95.3 mm;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夏季明显减少,秋季减少幅度较小;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共占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53.8%;4、5、10月平均降水量均低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10.0%。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内干湿指数K值平均为0.90,总体属于轻旱气候类型;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正朝着偏旱的方向发展;干旱发生频率为59%;春、秋季属于中旱气候类型,夏季总体属于偏湿气候类型;从历年平均看,除7、8月偏湿以上外,其他各月均达到中旱程度。[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旱涝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入夏以来,持续发展的旱情致使美国农作物大幅减产、农产品价格持续飙升,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大旱对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也敲响了警钟。通过分析美国世纪大旱的特点、成因、影响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农业投入品增加等问题,提出应从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减灾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等角度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暖的粮食生产适应及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本研究以1978—2008年东北地区小麦、玉米、稻谷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化对小麦、玉米、稻谷单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驱动下,东北地区农业种植正在发生适应性变化,种植面积的扩大是人类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表现。研究发现,这种农业适应是公众自我实行而非政府有计划推行的。借助这个经验,笔者认为针对东北地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现象,提出了以公众参与气候变化为核心,作为公众的组成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应该更有计划地参与行列里面来,其中包括改造农业设施、推广新型品种,以更有效地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2-16684
介绍了博山精细化农业气候区的划分,根据以热量指标为主以干燥度指标为辅的原则将博山区划分为4个农业气候区,其中第4农业气候区又划分为2个亚区,并对各个气候分区的范围、气候资源状况、适宜种植作物及发展方向、面临的气象灾害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粮食作物应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是博山一年两熟制最有保证的地区,靠近城区的乡镇大力发展蔬菜生产;Ⅱ区是博山仅次于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境内热量条件可以满足桃、猕猴桃、苹果等果树的生长,以及旱田西红柿、大白菜的生产和黄烟的种植,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规划下,重点形成了石马鲜桃,郭庄长茄、北博山黄烟、大白菜、以源泉为主的猕猴桃生产基地;Ⅲ区以旱作物农业为主,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两年三熟制的要求,粮食作物组合应以春谷子+小麦+早熟玉米为主,重点发展"黑五类"、金银花、桔梗等中药材以及日照绿茶;Ⅳ1区气候寒凉,只能满足一年一熟的热量要求,因干旱严重,粮食作物应首选谷子作为当家品种,冷凉的气候是种植马玲薯的优势气候条件;Ⅳ2区热量少,坡度大,仅适宜发展林业,树种以油松与紫穗槐或落叶松与椴树混交为好。对于各个不同气候区面临的干旱、干热风、霜冻、冰雹、暴雨等不同的气象灾害,重点是改善生态环境,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情况下统筹规划,集约化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才是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基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密切相关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农作物产量、农产品期货交割等级与农作物气候品质关系密切;而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既与农产品期货价格高度相关、又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关系,本文初步探讨气象服务在天气气候监测预报与作物产量预报、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品质预评估两个方面,服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目前适应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已有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应气候变化实践非常丰富,但诸多研究者并未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对已有实践的适应气候变化内涵没有清晰地认识。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从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品种布局三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结合东北水稻玉米扩种、冬麦北移、华北"两晚"技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改制、南方冬季农业开发等典型适应气候变化案例,探讨复种指数、间作套种模式、作物配置、种植界限、种植比例、抗旱品种、抗病虫害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同方面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提出了种植结构调整中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倡导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各要素对种植熟制的综合影响研究,深入开展农业精细区划与作物布局优化配置研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育种多目标优化决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东博山气候条件对有机农业的影响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方法]从气候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山东博山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与有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提出了5年发展规划,对有机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结果]博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光、热、水配合较好,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性较高,土壤、水质优良,植被完整,这些都是发展有机农业区的有力条件。但降水变率大,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光、热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光、热、水充沛的有机农作物生长季节内,气象灾害较频繁。[结论]应加快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使暴雨洪水资源化,实现适时浇灌;加快设施有机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通过对气候特点、气候优势、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尊重自然、趋利避害、持续发展、提高效益"为原则,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方案:粮食作物扩大优质水稻、玉米、甘薯的种植面积,压缩小麦、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扩大烤烟、蔬菜、榨菜的种植面积,压缩大豆、花生、油菜的种植面积;水果干果扩大龙眼、甜橙、红心柚、猕猴桃、核桃、板栗的种植规模,压缩葡萄、桃子、李子的种植规模;林业药材扩大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黄连、杜仲、红豆杉的种植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提升农林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凤兰  徐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81-2483,2486
根据内蒙古包头市主要农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奶牛及肉羊)的成本收益情况的实地调查数据,计算主要农畜产品经济效益;采用因素分析法,揭示出影响农畜产品经济效益的因素以及因素变动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该研究通过对包头市主要农畜产品进行多品种全方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得出全市"乳、肉、菜、薯"4大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农牧业宏观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