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蛭弧菌在水果清洗杀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致病菌侵染的新鲜苹果用不同浓度(102、104、106、108 PFU/mL)的蛭弧菌进行浸泡后,通过检测致病菌的残留量,分析不同浓度蛭弧菌对苹果表面常见致病菌的消除作用。然后将经致病菌侵染的苹果分别用蛭弧菌及化学除菌剂进行处理,检测致病菌的残留量,比较蛭弧菌和化学除菌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蛭弧菌对苹果表面常见致病菌有很好的消除效果,且蛭弧菌浓度越高,消除效果越好,消除率最高达到99.1%。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蛭弧菌虽然起效慢,但作用时间久,能较长时间控制致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蛭弧菌溶液(试验组)和无菌水(空白组)简单浸渍清洗鲜切香芹,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香芹大肠杆菌的消除和控制效果,并对被处理香芹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试验组对鲜切香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消除作用;且104 PFU/g蛭弧菌组对大肠杆菌的消除效果优于106 PFU/g蛭弧菌组;104 PFU/g蛭弧菌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30 min)使鲜切香芹保持良好的感官状态。  相似文献   

4.
何伟杰  蔡俊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31-8633
[目的]用蛭弧菌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存活率,消除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方法]采用20 d的换水周期,以不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对照组(B组),往水体中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蛭弧菌添加组(C组),以生产性的养殖池作为参照(A组),以成活率、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为判断依据,确定蛭弧菌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对换水前后各组养殖水体中所含弧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生产组和对照组(P〈0.05);与生产组相比,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成活率提高了13.23%,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分别提高了663%、130.35mg、28.09%、31.82μm、4.99。蛭弧菌添加组的弧菌数明显减少。[结论]蛭弧菌能够提高大菱鲆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弧菌数。  相似文献   

5.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对人、动物和植物的绝大多数致病菌具有裂解作用。该文就蛭弧菌在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及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将蛭弧菌BDS01、BDS02游泳体以1∶1的比例制备成控制和消除奶牛乳腺炎的微生物制剂,并将其作用于奶牛乳腺及喷洒于奶牛的养殖环境中.结果表明,使用微生物制剂后4~6 h即出现良好的除菌效果,并可以长时间(24 h以上)有效地对致病菌的数量进行控制.该种微生物制剂对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的消除率高达72%~77%.  相似文献   

7.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生长的影响,为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在不同温度(15、20、25、30℃)下养殖20d,每组2d测1次体重,比较各组宽体金线蛭的日增重。[结果]15、20、25、30℃条件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4%、2.99%、3.23%、0.62%。在15~2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长明显加快(P〈0.05);20~25℃平均日增重率最高,达到2.99%~3.23%,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0℃则宽体金线蛭生长显著下降,存活率为55%。[结论]宽体金线蛭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25℃。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菊花糖果粉为植物材料,用腐叶和椰糠为基质原料,按不同体积比替代泥炭配制成复合基质,共设置T1[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6∶2∶1∶1]、T2[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2∶1∶1∶1]、T3[V(泥炭)∶V(珍珠岩)∶V(腐叶)∶V(椰糠)=2∶2∶3∶3]、T4[V(珍珠岩)∶V(腐叶)∶V(椰糠)=1∶2∶2]、T5[V(腐叶)∶V(珍珠岩)=4∶1]、T6[V(椰糠)∶V(珍珠岩)=4∶1]、对照[CK,V(泥炭)∶V(珍珠岩)=4∶1]7个处理,通过分析各基质理化性质及菊花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出适宜菊花生长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添加农林废弃物可以使基质容重与碱解氮含量降低,使总孔隙度、pH值、EC值、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提高;除T6处理外,盆栽菊花在各配方基质上成活率超过83.33%;定植120 d前,盆栽菊花在T5处理中的株高和冠幅高于CK,但定植120 d后,盆栽菊花在T1—T6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冠幅等形态指标均低于CK,其中T5处理的株高最接近CK,T1处理的茎粗和冠幅最接近CK,盆栽菊花在T1、T2、T5处理中分...  相似文献   

10.
噬菌蛭弧菌BDF-H16长期简易保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的防病效果。[方法]向罗非鱼养殖池泼洒不同浓度的噬菌蛭弧菌或光合细商,观察1个生产周期内养殖池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及罗非鱼的发病情况和产量。[结果]噬菌蛭弧菌用量在5×10^7PFU/m^3以下时,随着用量的增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越来越明显,罗非鱼因细菌痛导致的死亡也明显减少,产量明显提高;噬菌蛭弧菌与光合细菌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单用光合细菌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较小,发生较严重的细菌病,不能达到防病的效果。[结论]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噬菌蛭弧茵的使用量为5×10^7PFU/m^3即可达到预防细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海潮  张兴桃  廖红艳  陈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3-20524,20651
[目的]确定锯缘青蟹黄水病致病菌的病原。[方法]对从患黄水病的锯缘青蟹体内分离出的28株致病菌株进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弧菌科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2株、辛辛那提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3株。[结论]4种菌株均为青蟹黄水病的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江苏省大丰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省大丰区不同鸡场疑患大肠杆菌病的237只病鸡,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然后对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定型,并对定型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218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学鉴定,获得11个血清型,其中52株为O_(88),44株为O_(18),32株为O_1,21株为O_2,12株为O_(35),9株为O_(81),8株为O_(115),5株为O_(78),O_(11)、O_(26)、O_(114)各1株,另有32株没有定型。对定型的186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硫酸黏菌素、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制备大肠杆菌自家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永红  侯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5-16176
[目的]探索新型的花卉育苗基质。[方法]用腐熟玉米秸秆配制育苗基质,设5种基质配比,3次重复,随机区组,研究其对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L.)Nees)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翠菊幼苗在处理③(腐熟玉米秸秆∶含10%腐熟鸡粪的园土=1∶3)基质上生长最好,苗期指标与其他处理比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即叶片数为19.1片,株高为6.32cm,茎粗为3.48mm,地上干重为0.81mg,地下干重为0.41mg。[结论]腐熟玉米秸秆完全可以替代草炭作为育苗基质的组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草鱼肠道菌群与草鱼个体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GGE方法对同一批孵化并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个体大小显著差异的草鱼肠道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大个体草鱼还是小个体草鱼,其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但2组草鱼在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大个体草鱼肠道中存在着更多比例的厚壁菌门以及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而小个体草鱼肠道中存在较多的潜在致病菌。[结论]草鱼肠道微生物可以作为内在因素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这一结果也为进一步开发可促进草鱼生长性能的益生菌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地区铁皮石斛移栽基质优化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益红  孙红杰  史冀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58-3259,3261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苏州地区铁皮石斛(De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2∶4∶4、泥炭∶树皮∶刨花=3∶3∶4、泥炭∶树皮∶细锯末=2∶3∶5。[结果]基质配方泥炭∶树皮∶刨花=2∶4∶4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以其为基质时,铁皮石槲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后期生长过程中萌芽率最高,株高较高,茎粗较粗。[结论]泥炭∶树皮∶刨花为2∶4∶4的基质配比最有利于铁皮石斛的生长,这可为太湖流域地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半红树植物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黄心土、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调查指标包括生长量、生物量、光合速率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水黄皮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时生长较好,银叶树在基质为黄心土∶沙子∶基肥=200∶200∶1、黄心土∶沙子∶火烧土=4.5∶4.5∶1、黄心土∶沙子∶复合肥=200∶200∶1时生长均较好,2种半红树植物在黄心土中生长均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半红树植物的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大肠杆菌SQ-P-E32为宿主菌,分析其对应的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双层平板法,从江苏宿迁某猪场污水中分离对该菌具有裂解性的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基因组酶切分析对噬菌体进行鉴定并命名为v B-Eco P-32,同时测定了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和温度耐受性、杀菌效力和裂解谱。结果表明,该噬菌体为短尾噬菌体科,其噬菌斑呈透明的圆形,外周无晕环;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0;潜伏期约为5 min,爆发期为55 min,裂解量为32;可耐受温度范围为30~60℃;当pH值为5~10时其效价稳定;当MOI=100.00时,其对大肠杆菌SQ-P-E32的裂解效果最好;v B-Eco P-32裂解谱较广,对猪源大肠杆菌(包括mcr-1阳性菌株)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表明,噬菌体v B-Eco P-32在控制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肠炎病是目前大菱鲆养殖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高,传播迅速。[方法]从山东半岛3个不同的养殖厂肠炎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致病菌,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研究。[结果]从发病大麦鲆体内共分离到了株优势细菌。理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菌中有2株分别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型特征非常相似,另1株细菌被证实为非弧菌属的细菌,具体定种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这2株弧菌属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菌株的2株细菌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质粒与喹诺酮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质粒与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临床分离32株耐喹诺酮药物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质粒消除剂溴化乙淀(EB)、硫酸黄连素(BS)分别处理24h和48h,其中4株对喹诺酮的耐药水平明显降低。经消除剂作用的菌株提取质粒进行电泳检测, 结果只有大肠杆菌CE01[其中氧 氟沙星(OF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μg/mL]的质粒带发生变化,且该质粒的转移与喹诺酮抗性有关。经消除剂BS作用24h,在含OFL 20μg/mL的琼脂不能生长的CE01XC1菌株其质粒带浓度显著降低;作用48h后,在含OFL 20μg/mL琼脂不能生长的CE01XC2菌株其质粒带被消除;BS作用48h后在含OFL 20μg/mL琼脂仍然生长的CE01XC3菌株及质粒带几乎未改变。另外3株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质粒带无变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CE01含有与喹诺酮药物抗性有关的质粒,这一质粒被消除剂消除后,CE01菌株的耐药性显著下降,对OFL的MIC由大于50μg/mL变为小于20μg/mL。其它3株经质粒消除剂作用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可能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