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对原有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考虑专业特点又适应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关键。为此,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型私密网络课程、技能课程)、学术训练、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就业倾向、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问卷调查;从就业基本情况、用人需求和薪资待遇、专业技能培养、从业资格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不够、对林业行业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对林业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以及注重毕业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社交能力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林业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导师与学生间互动机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专业学位的招生情况和培养现状,从生源及报考原因、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安排、双导师制的实施、专业实践的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毕业要求及论文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定位等方面,面向16所高校的在读草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在招生环节,面临着生源的本科专业相对分散、立志于草业事业的生源比例不高等问题;在培养环节,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二导师存在挂名现象、专业实践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毕业环节,面临着学生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不够清晰、毕业考核和毕业论文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提出完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草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我国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从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2016年QS世界大学农林专业排名前15名的高校中,选取了俄勒冈州立大学、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爱荷华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5所美国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和学位设置等方面,对其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概况进行了介绍;从培养年限的规定、学分及学分绩点的要求、毕业论文及其考核的要求等方面,对其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从3种不同学位设置的课程体系、5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等方面,对其林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专业方向多、学位类型全面、培养年限精短、学分组成和毕业考核多样化等特点,其兼顾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的课程体系为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我国林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招生在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院校的数量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大类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如何有序、合理地实现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大类招生新生的专业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学生专业报考志愿满足情况、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学生对所在专业大类的满意度及其专业分流意向、学生在专业分流依据和限额方面的意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宣传,注重宣传的前置性、全方位和多角度;规范和丰富"专业概论"课程的内容,开放开课计划,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根据学生意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尊重学生意愿,发挥班委核心作用,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改革和完善全校范围内、大类范围内的转专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等。  相似文献   

5.
2014年国家针对高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志愿、各高校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以及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关信息公开化、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程序等。在此背景下,在对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14个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年相关招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改革举措对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不设条件的自由跨校选择志愿去向导致高水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自由转换专业和学科导致传统的优势学科有可能后继无人、优质生源的盲目流动有可能制约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等。为此,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影响的建议:一是将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无限制选择志愿去向的政策调整为有限制选择志愿去向;二是采取加强传统优势学科自身建设、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有效措施保障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三是加强学科专业的宣传,引导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理性选择志愿去向。  相似文献   

6.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农林院校传统的特色专业,对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招生、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对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即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条件欠缺、师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专业的宣传不到位等。因此,要全面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首先在国家政策层面,要紧跟世界林业发展趋势,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地位;其次在高校自身建设方面,要全面深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优化课程设置和创新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前园林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展相比较,我国园林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却十分滞后。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园林专业教育在招生机制、专业名称、教材、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相关对策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现有招生方式;对专业准确定性并规范统一名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大学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就业方向、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等课程教学组织情况以及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及其学分分配等3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总结了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以培养适应于可再生社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以设计课程为中心,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选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需适量增加。浙江农林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生态性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为主,在专业教育方面除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还安排了丰富的选修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组织方面需注重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设计课为中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理论并进行理论创新。最后,提出我国农林类高校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课程设置、完善核心课程建设、增设选修课程等优化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向从学术型逐渐向应用型的转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在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调查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是正确的,培养体系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硕士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类课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首先明确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其次,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动态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三,加强互动式的教学;第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完善后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使专业硕士具备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林业经济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同时,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互动教学以及校企联合培养也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及农林经济管理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7—2010级在校本科生在专业选择、学习情况、职业规划等方面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有关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招生、学科设置、学科交流发展等方面提高该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一系列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及宣传,注重实践课程,进行“学科交叉、重点教学”,增设职业测评环节,以期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从而提高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总结了2007年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情况,并通过与往年招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目前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是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的主体,农村与区域发展、林业、作物是3个主要的招生领域。该文针对农业推广硕士招生中存在的不同招生单位和领域录取人数的差别悬殊、近年来新增的培养单位和领域的招生情况大多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国家应谨慎审批新的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单位和领域、加强对招生困难单位的指导、对个别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可跨领域培养、对不具有学士学位的人员加强入学后的质量监控、取消报考条件中对考生工作年限的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行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培养、高校与校外基地协同培养、实践训练与资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在充分考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入手,对当前试行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对解决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硕士学位地位的认识问题、专业硕士学位名称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灵活性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赋予培养单位较大的人才培养自主权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林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林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本科专业为例,在总结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招生政策、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是影响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本科生就业指导机制等方面探索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首先,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采取减免学费、定向培养、分类招生、有所侧重等措施创新招生模式;第三,通过切实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际作用、整合社会资源组建多层次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优秀师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途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第四,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创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第五,采取重视精神引导、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加强继续教育等措施创新本科生就业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构建既符合专业特点又适应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林业专业学位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以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构建"课程学习—职业实训—论文答辩"模块化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以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为着眼点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和要求、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为着眼点的学位论文环节的改革。同时,从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导师的组成与职责、聘用与考核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农林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激发学习潜能等。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看,虽然同为大类招生培养,但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覆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目前,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大类招生涵盖专业取舍不当、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短板、专业分流方案不合理、学生管理方式单一等。因此,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结合专业的师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大类招生涵盖专业,专业取舍避免求大求全、操之过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保证主干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科学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设置注重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专业分流方案,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学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志愿分流的方式,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依据;根据专业分流前和专业分流后2个阶段学生培养工作的不同特点,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各有侧重的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体系;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5~2008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课程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认知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的建议,包括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根据学生的需求科学地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增加农林类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不断优化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美两国各5所涉林院校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课程的定位、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对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以下借鉴建议,即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要求、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培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保证、设置跨专业的交叉性课程对提高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重大、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建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行业的发展和要求,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国家中长期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当前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专业硕士缺乏学习热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制度;促进学术交流,掌握科技动态;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