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灌溉定额对陇春30号单作及间作产量和边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水水平下,对单作及间作陇春30号春小麦产量和边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低定额灌水水平下,间作春小麦比单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分别提高了33.12%、28.34%、20.96%;间作春小麦较单作春小麦边1行、边2行、边3行产量分别提高49.06%~72.57%、14.29%~29.87%、11.39%~13.41%。单作小麦在高定额灌水水平下,边1行产量比边2行、边3行分别提高了15.3%、37.8%,中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7.8%、34.2%,低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4.3%、17.3%。间作条件下,高定额灌水处理边1行比边2行、边3行产量提高了74.1%、20.4%,中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53.4%、79.5%,低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40.0%、64.7%,边行优势主要表现在间作中。间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和边行优势都优于单作春小麦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春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等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春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提高慢,种植春小麦与其他作物比较效益低,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引起种植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从5个方面阐述了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在高收获穗数基础上,育种上应突出增加品种穗粒数的遗传改良;由于穗粒重的提高必将增大倒伏的风险,增强抗倒伏能力的育种更需加强;春小麦产量潜力的突破口在于提高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方面;协调高产与稳产及产量与品质间矛盾等。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垄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栽培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垄作春小麦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高肥条件有利于垄作春小麦穗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并对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作用;在增施肥料的同时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垄作春小麦产量水平,种植密度过大时,春小麦产量反而降低。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春小麦龙麦26、龙麦30不同年份同一施肥量级情况下不同密度与不同施肥比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能明显改善春小麦经济性状,提高品质及产量。密度在525万/hm2水平下,氮磷钾三要素最佳配比N:P2O5:K2O=1.25-1.5:1:0.5,对提高品质及产量水平较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膜春小麦的千粒质量及产量,以河套灌区春小麦常规灌溉为对照,在地膜春小麦抽穗期分别补充灌溉90、70和50 mm水量,监测不同补灌量对土壤水分和地膜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补充灌溉提高了地膜春小麦在扬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的土壤水分含量,且补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分蒸散强度越高,春小麦的成熟期越晚,不孕小穗数越少,千粒质量及产量越高。而补灌量越少,春小麦的增产强度越高,但补充灌溉对地膜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抽穗期补充灌溉50~70 mm水量,可有效提高地膜春小麦的千粒质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与作物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研究相比,由于群体蒸腾量难以直接测量,作物产量水平的蒸腾效率往往不被重视。本研究根据文献中所给出的产量水平的小麦蒸腾效率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依据文献数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以及桶栽试验观测资料,建立黄土高原西端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并计算获得了该区1987-2011年春小麦蒸腾效率,从而模拟了该区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不受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供水变化以及作物品种的影响。春小麦蒸腾效率平均为16.301 kg/(hm2·mm),土壤水分蒸发量平均为156 mm。而依据自由水面蒸发量推算每年的春小麦蒸腾效率,所获得的蒸散量与实测产量关系符合该地区文献记录的耗水量与产量关系,论证了蒸腾效率在不同地区相同作物中的保守性特点。同时依据桶栽试验观测所得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比值与生育期平均空气饱和差之间的关系,修订已有的研究公式,能够模拟所研究地区的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艺节水措施下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地膜覆盖春小麦提高1.14%和16.25%;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充分灌溉春小麦比非充分灌溉春小麦增产3.76%~11.62%;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出苗期、分孽期、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土壤水分调控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拨节期和成熟期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秸秆覆盖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地膜覆盖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17%~43.01%.  相似文献   

8.
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生育期、基本苗、分蘖数、叶面积、产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关系,预测了欲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日期无影响, 分蘖数与基本苗、播种量呈显著负相关,春小麦精量稀播比常规播量增产,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148.35 kg/hm2, 在该播种量水平下可达到的产量为1 146.37 kg/hm2, 比当前播种量的实收产量1 015.12 kg/hm2高131.25 kg/hm2,播种量降低31.65 kg/hm2,产生经济效益约为162.90 元/hm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量和产量的数学模型:y=-0.051 197 x2+15.190 509 x+19.588 365。  相似文献   

9.
连续施氮对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连续4 a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土壤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连续4 a施氮105 kg/hm~2时,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春小麦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水平,说明生育期降水极显著影响春小麦产量水平,并与降水年型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进行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育形态、生育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来水前提早5 d和10 d灌头水(T2、T3处理)下春小麦生育期期间密度、单株分蘖数、株高均最高,其株高随着生育期进程迅速增大,其密度和单株分蘖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水提早10 d处理春小麦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为最高,分别达到10.3 g/株和4.8 g/株,春小麦在分蘖至抽穗期阶段含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速了叶片和茎秆等器官的生长,植株体内组织运水、储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显著延长了春小麦灌浆进程,春小麦花后15~20 d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处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理论产量分别增加31.39%和21.83%,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8.75%和11.45%,说明在黄河来水之前提前5~10 d灌头水对补偿籽粒灌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春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评判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的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并提出了作物的肥水需要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春小麦籽粒、秸杆和根系养分的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科学合理施肥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春小麦N、P、K养分含量,而且大幅度的增加了春小麦的产量,以化肥氮磷钾(NPK)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氮、磷、钾素的总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6.9%、94.4%和112.8%,氮、磷、钾的养分收获指数最大分别是0.730、0.778和0.130.增施化肥及有机肥均能促进春小麦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8%~214.2%,其中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以化肥氮磷钾(NPK)配施处理最优,在促进作物氮、磷、钾养分浓度的提高及产量的增加效果上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小区试验和69块生产田调查,分析了辽宁春小麦产量结构特点和增产途径。产量结构是小麦栽培的中心环节,低、中产田往往由于产量结构不合理,导致产量不高不稳。产量因素间存在明显数量关系,培肥地力,提高田间整齐度,能有效地改善穗粒性状。鉴于辽宁小麦生育期短,分蘖穗小特点,建立高产结构应以主茎成穗为主,增苗抓穗,进而协调产量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春小麦专用肥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施用专用肥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分别比对照增产12.13%~30.18%和17.87%~39.57%。专用肥配施硝酸铵增产效果更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春小麦专用肥以比例合适的氮磷二元复合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青海高原春小麦高产育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高原生态条件下,通过增加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同化能力,以大穗大粒增大库的贮积能力,以矮秆配合良好光合性能和大贮积能力提高收获指数,使品种的源、流、库协调发展,达到培育高产品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沿淮淮北小麦抗灾与高产同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安徽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存在的10月中旬前后常规播种季节遇旱难全苗,冬春低温冻害、冷害,春雨诱发病害与龙卷风强对流天气引起倒伏等多种气象灾害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情况,提出优化品种布局,选用弱冬性小麦品种为主导,适墒早播与降低播量相结合,改传统一次性撒施基肥为基肥正位深施,重施拔节肥,夏秋两茬秸秆还田改良沙姜土壤,提高肥效;研制集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正位深施基肥、播种、镇压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机具等关键创新技术。在8个县(区)高产创建田示范应用,取得了抗御灾害与形成高产同步的技术目标任务,增产增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超男  赵鹏飞  张宏彦  黄成东  李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7-12458,12497
[目的]研究早春麦田划锄对麦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10~2011年华北地区麦区遭受多年不遇冬春气象干旱条件下,依托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Zea mays L.)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研究了早春麦田划锄技术对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划锄可显著增加返青期麦田0~5和5~1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氮肥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成穗数和穗粒数,起到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2.6%,增收1 014元/hm2。[结论]划锄是一项被生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农田保墒节水技术措施,是一项有效的抗旱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