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而吸磷量仅多14.0%。随施氮量增加,能明显增加氮、磷、钾的作物吸收量。高氮较低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多80.1%,98.1%和76.5%。有、无隔水层明显影响土壤速效氮、磷、  相似文献   

2.
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产量质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牛圈肥中的氮量超过总施氮量的60%以后,烟株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会明显阻碍烟株前期的生长;综合各经济性状,牛圈肥的施用比例应以牛圈肥氮占总施氮量的20%左右为宜;纯施化肥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明显大于牛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牛圈肥有降低中部和下部烟叶烟碱和总氮舍量的趋势,而总糖、还原糖则有增加的趋势;施用牛圈肥可以增加烟叶的氯含量,从而改善烟叶油分;不同牛圈肥施用量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影响很大,纯施化肥条件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从团棵期开始至采收结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施用牛圈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水稻的合理施氮量及氮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经济利用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从10斤增至40斤时,氮肥生产效率降低66%,每斤肥料所生产的稻谷仅为10斤氮时的1/3左右,每亩赢利降低30%,故以亩施氮素20斤左右较为适宜。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穗部或稻谷含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也促进了水稻对磷、钾的吸收,随着施氮量增加,磷、钾吸收量也趋向增加,但单位氮素对磷、钾吸收的促进作用下降,因此,植株体内磷、钾含量的比例也随之降低,有可能导致营养失调。  相似文献   

4.
砂田甜瓜套作向日葵系统的养分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2013年在庄浪县进行的砂田甜瓜套作向日葵系统的养分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在甜瓜的初花期、座果期、膨大期套作食葵或油葵,套作系统比单作明显提高了作物的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氮吸收量比单作增加50%~59%,磷吸收量比单作增加12%~41%,钾吸收量比单作增加33%~68%。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江苏农学院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岱15,设砂、粘土不同容重盆栽。结果指出,不同土壤容重均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朝着容重1.3g/cm3附近自调,不同土壤和棉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与土壤自调方向一致。容重1.1g/cm3处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棉株全氮、磷和钾含量,以及主要生育阶段棉株累积吸肥量都顺着容重变大的自调方向渐降,开花前与开花后棉株吸肥比例较大,为3.5∶6.5,长势前旺后衰;而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养分供、吸量均沿着容重变小的自调方向渐升,前后期吸肥比例较小,为2∶8,弱苗迟发,花后长势虽有所转强,但仍处于弱势地位;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供、吸肥量一直稳中有升,且后期更显优势。前后期吸肥比为3∶7,形成了棉花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和后期多结铃的理想长势。因此,土壤紧实度适宜,有利于棉花吸肥与土壤供肥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浪费,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蔬菜、土壤中累积量。[方法]进行一个周年轮作设施番茄、菜花、芹菜田间施肥试验。[结果]当番茄、菜花、芹菜不施N、P、K肥时,减产6.0%~13.8%,年总收入分别减少39220、36902、22023元/hm2;氮、磷、钾素是蔬菜产量的限制因子。蔬菜中N吸收量:番茄和菜花>芹菜,P吸收量:菜花>番茄和芹菜,K吸收量:番茄>芹菜>菜花;番茄果实中氮吸收量低于菜花果实氮吸收量,植株氮吸收量也低于菜花植株。而果实中磷、钾的吸收量是高于植株,并且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顺序为菜花>番茄>芹菜。番茄、菜花和芹菜收获后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种植前的土壤含量;受底施有机肥的影响,番茄土壤中残留氮含量、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都高于基础土壤含量2倍以上;菜花没施有机肥,土壤残留氮、钾含量低于番茄和芹菜。[结论]土壤残留磷含量比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土壤环境。应加强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科学》1995,(6):251-253
含水量为25%的粉沙质壤土经60Co-γ射线250×104rad辐照后种植辣椒,辣椒株高比对照增高28.16%,花蕾期地上部干重比对照增加98.88%,根干重增加145.00%,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8.99%,光合强度提高50.73%。土壤的速效养分,水解氮比未辐照的提高22.50%,速效磷提高17.80%,速效钾提高16.76%,有效钢提高3.21%,有效铁提高1.64%。经辐照,土壤本身释放的氮、磷有效量至少相当于1hm2同时施(NH4)2SO4675kg和Ca(H2PO4)2562.5kg的肥效。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娄土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12a长期定位施肥研究了塿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施磷肥可以增加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施钾肥对土壤全钾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培肥地力。2)塿土对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长期不施氮肥或磷肥,使塿土生产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玉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66.9%、45.1%,小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77.5%、75.8%。3)氮肥与磷肥配施或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塿土土地的生产力贡献率维持在93.5%~96.7%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钾营养对棉花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河北省缺钾的潮土上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施用钾肥促进棉花对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施钾棉株在初花期(出苗后68-85天)出现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高峰,在此期间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3.2%和33.6%。不施钾棉株在同期间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累积量占总量的22.5%和23.4%,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盛花期以后出现早衰。施钾提高棉株的钾素浓度,没有发生细胞发育和外部形态的不正常变化。在当地的土壤和栽培条件下,每亩施用3-9千克K#-2O,平均每千克K#-(2)O增产籽棉7.46千克。  相似文献   

12.
平衡施肥对酸性紫色土甘蓝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酸性紫色土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对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使甘蓝产量提高3.4%~23.6%,并以(N30P15K20Ca和N30P15K20)处理增产作用大。在N30P15K20的基础上配施钙肥可提高甘蓝产量7.9%,而配施硼肥则无增产作用。与CK相比,N30P15K20和N30P20K3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下降26.9%和34.6%,各施肥处理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以降低为主,但随着施氮量增加,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氮钾水平下,增施磷肥能提高甘蓝还原糖含量。各处理除N20P15K20和N20P15K20B的粗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者均不同程度的降低。N30P15K20为甘蓝产量和品质效应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层次分布与垂直分布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少免耕区土壤的施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研究了农用稀土对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作物吸收养分的效应。在喷施0.03%和0.06%浓度的稀土液后,测其体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①施用稀土后,可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使根数增加3.20%,根长增加7.95—11.47%,根体积增加14.10—18.41%,扩大了养分吸收面积,吸显地促进了作物对氮、磷的吸收;②对氮的吸收效果最显著,并表现出0.03%较0.06%浓度的稀土液效果更佳的趋势;③对钾的吸收效果小,氮、磷表现出低浓度(0.03%RE)的促进,高浓度(0.06%RE)的抑制效应;④稀土对小麦吸收锰、钢、锌、钼等微量元素有良好的影响,水稻对钼、锰的吸收也较对照有显著的增加。但对铁、硼的吸收却无一定的规律,三种作物均表现出较对照有所降低的趋势,是否稀土对作物吸收铁、硼有抑制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氮钾两元素的需要要相近。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氮钾肥配施比例似以1:1为宜;但为了提高当季作物施钾的增产效应,氮钾配比可乐用1:0.4~0.5。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受到氮钾肥配比的影响:N>K,有利于地上部生长;K>N,则有利于地下部生长。过量施氮对根系生长不利。氮钾供应状况影响稻株中的养分平衡,提高氮钾施用水平,稻株中氮钾的浓度随之提高,但钙镁的浓度下降,钾镁的拮抗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有机肥料结构及其在作物养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有机肥资料、品种及利用调查表明,1990年施用于农作物的有机肥2895.2万吨,其中、人畜粪尿占79.2%。在用于农作物的45.84%吨总养分中,有机养分占61.1%,提供的氮、磷、钾分别为45.0%,67.2%和97.9%。人畜粪尿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占有机养份的73%。有机肥是我市农作物钾、磷养分的主要来源,是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福建椪柑丰产园营养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福建椪柑丰产园叶片与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丰产椪柑叶片主要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氮2.7~3.3%,磷0.12~0.15%,钾1.0~1.8%,钙2.3~2.7%,镁0.25~0.38%;探明了叶片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以及氮与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平均比值(氮∶钾∶钙∶镁为1∶0.05∶0.43∶0.97∶0.10)。以上指标可供确定椪柑叶片营养诊断标准之参考。丰产椪柑园的土壤分析表明:土壤pH值、速效养分、盐基饱和度属良好水平;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分析值,则显示出继续增施有机肥的重要性。作者还讨论了福建丰产椪柑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施氮量普遍偏高,而应适当增施钾、镁、钙等要素肥料。  相似文献   

18.
营养元素在油松非同化器官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木质部氮、磷、钾和镁含量从心材到边材递增,而钙含量降低。外树皮的营养元素含量均低于内树皮的测定值。干、皮中元素含量随树干高度变化不大,仅在梢头氮、磷、钾含量有显著增高,枝中元素含量随枝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轮枝层的二龄枝中这些元素含量变化不 大。根中氮、磷、钾、钙、镁含量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沅江洞庭湖区稻田、麻园土壤生态系统的轮作制度、施肥情况、作物产量及秸杆还田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湖区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湖区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磷素输入输出基本平衡,钾素严重亏缺,麻园土壤生态系统氮索盈余,磷素、钾素基本平衡,因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稻田土壤偏低,而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养分高于稻田稻田土壤。同时,稻田、麻田土壤大量施用氮、磷肥,也影响到钾素及微量元素锌的平衡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矿质营养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的田间试验表明,施用N,P,K,NP,NK,PK,NPK肥对茶因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影响不大,而施用含硫肥料能明显提高土壤的速效硫含量,比未施含硫肥料的CK(对照)和N处理分别增加31.73%,31.88%;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茶叶中的矿质养分含量基本相似,均是N>K>P>S;大多数施肥处理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不大,但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提高茶叶产量和产值,并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