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在第2叶、高梁在第1叶期便对外源养分有较大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加,吸磷、钾在2N范围内也增加。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二作物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3、供外源养分时,玉米离乳叶龄增大,高粱3叶后不再消耗胚乳养分,故认为其自养生长的建立不应完全以胚乳物质的消耗来衡量。4、二作物幼苗期的供氮浓度以40—80ppm为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且应保证1叶期左右有外源养分的供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稻、玉米、小麦的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农用稀土对农作物的分蘖和孕穗期植株体内酶的活性、氨基酸含量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过氧化物酶在三种作物中除玉米表现增加外,水稻、小麦有增有减没有规律可循;②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强,所测17种氨基酸中绝大数表现增加,少数表现下降趋势;③籽粒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含量增加较明显。证明了农作物喷施稀土改善了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砂培法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幼苗的生长、养分的吸收、胚乳的消耗等,结果如下:1、第1叶期幼苗即对外源养分有较大量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多,吸磷、钾减少;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幼苗生长势良好;3、供外源养分时,粳稻离乳叶龄增大,而对糯稻无影响;4,幼苗期的外源氮素浓度以40—80ppm为佳,且施肥时间应在1叶期左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农业耕地土壤养分演变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土壤养分调查数据表明,天津地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壤微量元素呈下降的趋势。2003年与1981年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9%,7.95%,404.26%,28.44%,而土壤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分别降低了55.87%,21.25%,65.83%。土壤有效铜、有效锰已经低于或接近土壤临界值;土壤有效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还较丰足。  相似文献   

5.
花生叶面施肥具有肥料吸收利用率高,节约用肥,增产显著的效果.叶面施用氮肥,花生植株吸收利用率达55.5%以上,饱果数明显增加,经济系数显著提高;叶面施用磷肥,一般可增产7%~10%;叶面施用钼、硼、锰、铁等微肥,一般可增产8%~10%.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及钼、硼、锰、铁等微量元素均可叶面施用.  相似文献   

6.
李春梅  郑娇琳  邵刚 《吉林农业》2011,(12):113-113
本文主要论述氮、磷、钾、硫、钙、镁等大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微量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稻一生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硅、铁、锰、锌、硼、铜、钼、氯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前几种需要量较大,而生产上则以补充氮、磷、钾为主。水稻是黑龙江省桦川县的主产作物,在各乡镇的草甸土、黑土、白浆土上均有种植。经长期调查分析,提高水稻单产不但需要大量施用氮、磷、钾肥料,而且还需要补充硼、锌、铜、钼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面施肥具有肥料吸收利用率高,节约用肥,增产显著的效果。叶面施用氮肥,花生植株吸收利用率55.5%以上,饱果数明显增加,经济系数显著提高。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及钼、硼、锰、铁等微量元素均可叶面施用。叶面施用磷肥,一般增产7%~10%;叶面施用钼、硼、锰、铁等微肥,一般增产8%~10%。  相似文献   

9.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和8.15%;秸秆年均增产量分别为398和611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6.50%和15.44%。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子粒中氮的含量和秸秆中钾的含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作物氮、钾吸收量,但对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其中水稻年均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9.59%、3.95%和9.94%,小麦分别提高12.70%、7.39%和29.90%。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表现为小麦水稻,钾氮磷。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年度变异大于小区变异,其中小麦的变异大于水稻。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比小麦更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  相似文献   

10.
作物正常生长除了需要补充大量的氮、磷、钾外,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虽然需要量少,但在作物生长中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下面介绍微量元素缺乏症及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用稀土对农作物光合、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喷施农用稀土后,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光合叶面积的大小,叶片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的强弱。结果表明,农作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喷施稀土后,其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大大提审尤其是叶绿素a增加特别明显,叶片的面积也增大,同时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多个农用稀土对稻、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农用稀土对这些作物有一定增产作用,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生产条件下不同作物施肥效果和肥料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化肥施用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化肥对不同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农学利用率现状。【方法】2006年至2008年在湖北省分别布置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251、47、62和26个,分析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目前不同作物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现状。【结果】目前农作物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差异较大。与不施肥相比,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平均增产2269、2200、1438和1617kg·hm-2,增产率分别为46.7%、109.8%、173.7%和68.6%;相对应的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9.6%、48.6%、56.2%和38.0%,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为7.2、7.7、4.0和3.0kg·kg-1。【结论】现代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维持必须依赖肥料的施用,并且应该根据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合理配置肥料资源,同时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涪陵榨菜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涪陵榨菜(茎瘤芥)叶、膨大茎、缩短茎的必需大量元素(N,K,Ca,Mg,P,S)、必需微量元素(Fe,Mn,Cu,Zn,B,Mo)、有益元素(Si,Co,Se,Ni,Sr)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膨大茎、缩短茎对各元素的吸收与富集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叶、膨大茎、缩短茎中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表现出K>N>Ca>Mg,微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Fe>Mn>B>Cu>Mo,有益元素含量次序均有Si>Co>Se的特征。在榨菜各器官中,膨大茎中最富集的元素有必需大量元素K,N,P,S,必需微量元素Zn,Cu,必需有益元素Ni,Co,叶主要富集的元素有大量元素Ca,Mg,必需微量元素Fe,Mn,Mo,必需有益元素Sr,Se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了玉米正常果穗和秃尖果穗的子粒及穗轴中12种矿质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正常果穗和秃尖果穗的子粒中N、P、K、Mg、Ca、Na、B、Zn、Cu和Mn及两种果穗的穗轴中P、Na、Ca、Fe、B、Zn、Cu、Mn和Mo的浓度相同,秃尖果穗子粒中Mo的浓度及穗轴中N、K和Mg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果穗的。正常果穗顶部子粒中的K和Zn的浓度及穗轴中N、P、K和Zn的浓度高于基部子粒的。在秃尖果穗顶部败育子粒(瘪粒)中N和Zn的浓度高于基部正常子粒,而在秃尖果穗的穗轴中N、P、K、Mg、Ca、Zn和Mn的浓度比同轴上败育子粒的基部及正常子粒的基部为高。为此,本研究认为,子粒败育不是矿质元素供应不足引起的。子粒败育是由于矿质元素输送渠道的机能失常或果穗上穗轴与子粒的接合点对元素的选择输送机能失常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臭氧浓度增加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型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10.4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类,研究不同敏感类型水稻营养器官中元素浓度、吸收与分配对臭氧胁迫的响应。臭氧熏蒸使A、B和C三类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后两者达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稻草中N、P、K、Mg、Mn、Fe、Cu和Zn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5%~42%),但对Ca浓度没有影响。与此相反,臭氧熏蒸使稻草中所有测定元素的吸收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N、P、K、Ca、Mg、Cu、Fe和Zn吸收量的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11%~34%)。多数情形下,茎鞘各元素浓度和吸收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大于叶片。与此相对应,臭氧胁迫使水稻吸收的元素向叶片中分配的比例增加,而向茎鞘分配的比例减少,导致叶片与茎鞘元素吸收量的比值大幅增加(32%~92%)。臭氧与水稻类型的互作对营养器官各元素浓度以及元素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多无显著影响,但对元素吸收量的影响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后者表现为臭氧胁迫下敏感水稻元素吸收的受抑程度更大。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相比,100 n L·L-1臭氧浓度对水稻营养器官中各元素浓度、吸收和分配多有显著影响,其中元素吸收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明显受水稻敏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磷素对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影响及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及根表铁含量,从而筛选出根表铁膜含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天优998”,并以此为材料,设置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缺氮、缺磷、缺钾及其交互等8个处理)、分根试验(两边根系同时进行正常磷处理;一边根系缺磷处理,另一边根系正常供磷处理;两边根系同时进行缺磷处理)和不同磷铁比试验(磷浓度为0.0125-0.4 mmol•L-1;铁浓度为0.1-3.2 mmol•L-1,按磷铁比为1﹕1;1﹕3;1﹕5;1﹕8处理设计了4个小试验),测定了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根表无机磷浓度、根内无机磷浓度、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含量,探讨了磷素对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及其营养效应。【结果】不同水稻品种根表铁膜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4个水稻品种幼苗根表铁膜浓度范围为3.67-9.78 mg•g-1,水稻根表铁膜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由红棕色铁膜和非红棕色铁膜组成,仅缺磷处理都能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而缺氮和缺钾处理却不能。分根试验处理表明,缺磷处理根系侧并不能诱导正常供磷处理侧根系根表形成红棕色铁膜,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主要受根表外源无机磷的影响,与根内无机磷无关。不同磷铁比试验表明,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与根表磷铁比有关,根表DCB-Fe浓度与根系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只有当磷铁比≤1﹕3时,根表才会形成明显的红棕色铁膜,随着磷铁比的降低,根表红棕色铁膜颜色加深;随着根系溶液中铁浓度的增加,根表DCB-Fe浓度逐渐增加,最大值为36.50 mg•g-1。最后进一步对磷铁比处理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吸收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加深有利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的吸收。【结论】内源磷信号并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仅外源磷缺乏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与根系周围环境中磷铁比有关,而根表DCB-Fe的形成仅与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在根系周围充当营养库的功能,有利于植物对磷、铁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钼营养与无机养分平衡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酸性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在缺钼与施钼条件下,观察并测定小 轩期植株及叶片无机养分含量和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导致小麦植株无机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施钼处理,其中N,P,K,Zn,B含量因缺钼而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培法,在铁胁迫下,研究硒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液培养( Fe0+Se0)相比,加铁胁迫(Fe+Se0)显著提高了植株体内铁的含量,物质积累降低并不显著,但是抑制了水稻对氮、磷和锰的吸收,氮、磷和锰的积累量分别降低了7.8%、26.7%和74.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