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采自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202号藓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有藓类植物23科60 属124 种(含亚种、变种),经分析,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灰藓属Hypnum、泽藓属Philonotis、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石灰藓属Hydogonium 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采自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79份苔藓植物标本整理鉴定表明,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5科,74属,13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8种;藓类植物26科,64属,113种。优势科为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achythe.eiaeeae、灰藓科Hypnaceae、细鳞苔科Lejeuneaeeae;优势属为凤尾藓属Fissidens、扭口藓属Barbula、丝瓜藓属Pohlia、匍灯藓属Plagiomnium、羽藓属Thuidium、青藓属Brahchythecium、细鳞苔属Lejeunea。对该区优势科分析可知,其苔藓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的苔藓植物种类,对采自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的215个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有苔藓植物129种,隶属于61属,30科,其中藓类植物18科43属97种,苔类植物12科18属32种,并发现光叶拟平藓[Neckeropsis nitidula(Mitt.)Fleisch]为贵州新记录种.青藓科(Brchytheciaceae)、细蜂苔科(Lejeuneaceae)、提灯藓科(M ni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灰藓科(Hypn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棉藓属(Plagiothecium)等9属为该区域优势属.  相似文献   

4.
为补充和丰富万佛山森林公园的本底资料,更好地保护其健康有序发展,为万佛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对采自贵州省凤冈县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苔藓植物标本125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有苔藓植物88种(含亚、变种,下同),隶属于63属,28科,其中,藓类植物21科55属79种,苔类植物7科7属9种;青藓科(Br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扭叶藓科(Trachypod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青藓属(Brah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等5属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5.
为给斗篷山地区及贵州省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野外采集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斗篷山地区苔藓植物资源、物种结构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斗篷山共有藓类植物39科97属24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粗齿卷柏藓(Racopilum spectabile )和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 )为贵州省新纪录种。与贵州其他地区相比,斗篷山地区藓类植物相对较多。该地区优势科属的优势明显,优势科有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Fissidens)、棉藓属(Plagiothecium)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但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大。土生群落占优势,石生、水生和树生群落的数量相当。区系地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东亚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占据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贵州苔藓植物资料,并为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琴阳自然保护区407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共有38科81属20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有5个贵州新纪录种;优势科10个,分别为光萼苔科、耳叶苔科、细鳞苔科、地钱科、丛藓科、羽藓科、灰藓科、蔓藓科、平藓科和青藓科;优势属9个,分别为光萼苔属、耳叶苔属、细鳞苔属、地钱属、羽藓属、匐灯藓属、青藓属、凤尾藓属和绢藓属。根据各科、属的地理分布状况可知,琴阳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既有温带成分,又有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在优势科、属、种水平上,该地区苔藓植物都处于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中心带上。  相似文献   

7.
青藓属Brachythecium是青藓科中最大的属,全有250多种,我国至今纪录75种,根据笔者在贵州全省范围内收集及采集的170号标本的鉴定和近一世纪来前人有关本区青藓属的记录,现已知贵州共有青藓属植物30种,其中9种为贵州首次记录,密植青藓B.amnicolum,斜枝青藓B.campylothallum,B.moriense,灰青藓B.glauculun,台湾青藓B.formosanum,B.helminthocladum,小青藓B.perminusculum,脆枝青藓B.thraustum,钩叶青藓B.uncinifolium。文中列出了详细的分种检索表,并对种的分布作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8.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岩生植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岩生植物种类组成情况,采用解剖观察并结合查阅工具书鉴定的方法对保护区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岩生植物96种,隶属52科76属,以苔藓植物种类最丰富。其中,苔藓植物优势科有提灯藓科(Mni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和金发藓科(Pdytrichaceae),以提灯藓科3属5种最为丰富;种子植物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和蔷薇科(Rosaceae),以菊科3属4种最为丰富;蕨类植物优势科是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共2属2种。说明:大沙河保护区岩生植物资源较丰富,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整治有较好的利用前景,可为当地岩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省阳际峰自然保护区3000号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57科133属297种(含种下级单位),其中藓类植物33科94属207种,苔类植物24科39属90种;≥10种的苔藓植物优势科有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灰藓科Hypn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绢藓科Entodont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等11科,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科数的19.30%,该优势科所含种数为157种,占总种数的52.86%;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东亚、北温带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4.70%、19.03%和14.18%.通过与中国其他9个山地苔藓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比较,发现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金佛山、马头山、古田山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西藏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种类,采集了该地区2 390份标本,并进行了室内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共有26科70属134种;其中藓类25科69属133种,苔类仅1种,即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L.)Dum.];4个优势科按种类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优势属有丝瓜藓属(Pohlia)、棉藓属(Plagiothecium)、小金发藓属(Pogonatum)、青藓属(Brachythecium)。  相似文献   

11.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12.
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组成与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那佐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组成情况,对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苔藓丰富性较低,有苔藓植物31科58属115种(含亚、变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占优势的属为灰藓属Hypnum、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s等;区系分析中温带与热带所占有的比例相当,说明该地苔藓植物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九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及取得最新区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九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71科、249属、426种,区内植物类群丰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群落类型多样,优势科、优势属明显;(2)本区植物属包括12个地理分布类型,温带成分占优,热带成分丰富;(3)本区植物属包括15个地理分布类型,植物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但与热带植物区系也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14.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6-2008年间,对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共整理、鉴定、记录天蛾科昆虫49种,隶属于5亚科30属,其中6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考察、分析该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合计记录12目,110科,604属,934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新增记录1目,9科,127属,287种,显著丰富了蚁科、叶蝉科、蛱蝶科、白蚁科的物种。丰富度分析表明,在科级和属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在种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以往对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翅目及其他小目的调查明显不足。与高黎贡山、文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考察结果相比较,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陇川片区苔藓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陇川片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68号,鉴定113号共27科、59属、101种,包括苔类植物8科、10属、21种,藓类植物19科、49属、80种.其中云南新分布记录1科、12属、22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区苔藓植物种类丰富,着生基质、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体现出不同的地带性特点.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没有呈现出山地苔藓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十分丰富,区系由40科86属227种(含变种和变型)组成。总结了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和地理成分组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系优势科是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优势属是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和鳞毛蕨属(Dryopteris)等。科内、属内种类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有11个类型,具有亚热带性质,但兼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该区系与海南和西双版纳区系较接近,而与四川和贵州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集标本、拍照、鉴定、统计,对重庆巫山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6科796属2 379种(含种下等级);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温带性质稍强,在属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占该地区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0.51%;热带成分占该地区非世界性属总数的34.50%;间断分布属占该地区非世界性属总数的20.35%,其中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属占首位;中国特有属37个,占该地区非世界性属总数的4.99%。与四川地区及临近的2个自然保护区相比,五里坡和后河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大,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五里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研究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