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蛋白质是功能基因转录翻译表达的产物,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到动物生理活动和代谢调控中,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生命生理活动重要的分子学基础。蛋白质组学具有高通量和全面性的特点,可对动物机体组织或细胞全部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是目前基于蛋白质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规律重要的技术手段。文章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内容和方法同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动物产品品质、分子营养原理与调控及动物健康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以综述,旨在为该技术在动物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笔者即对组学技术中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给出了一项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技术,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目前,蛋白质组学已经在肉品质、乳品质、蛋品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揭示与肉品质相关的蛋白质和潜在机制;乳品质和蛋品质上,人们也正在探寻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其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其他方面,如添加微量元素、肠道菌群健康等也有初步涉及。但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动物科学上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技术跟不上研究的步伐;研究结果大多分散冗杂,浮于表面,许多内在联系都没有揭露等。随着相关技术以及动物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将为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作为功能基因表达的产物,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内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的调控,为人类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直观的分子学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必将在包括动物科学在内的众多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发挥巨大的作用.论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动物肉品质、奶品质、禽蛋、动物毛发和动物疾病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中的具体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作为功能基因表达的产物,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内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的调控,为人类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直观的分子学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必将在包括动物科学在内的众多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发挥巨大的作用。论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动物肉品质、奶品质、禽蛋、动物毛发和动物疾病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中的具体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功能基因表达的一种产物,蛋白质会对机体各种生命代谢活动产生间接或是直接的调控者作用,并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本质上直观的分子学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蛋白质组学在以动物科学为代表的生物学研究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对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蛋白质组学方法的支撑技术双向电泳和质谱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水产品特别是鱼的品质安全中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应用研究前景,旨在为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动物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从根本上阐述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制。文章对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意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分子营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体外试验平台。动物肠道与机体免疫、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肠道功能研究受限于单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研发拓展了肠道功能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技术和肠道芯片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了其较传统体外模型的优势,包括高度仿生性、高效性和精准可重复性等,并通过具体研究实例阐明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医学及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6SrRNA/rDNA序列分析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RNA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动物瘤胃内环境微生物区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方法和手段。笔者综述了rRNA/rDNA序列分析技术应用于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理论依据,以及该项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区系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动物营养学与生态学的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动物营养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营养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动物营养学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了动物营养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应尊重生态道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及解释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变化调控,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方法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微生物、食品学、营养学、毒理学、药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随着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向宏观扩展和微观的深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将会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从代谢组学的提出、代谢组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在研究营养素与机体的相互关系中的应用、用于饲料营养对动物机体影响的评价、用于研究动物消化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及代谢组学在发酵饲料开发中的应用5个方面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及解释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变化调控,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方法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及解释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变化调控,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方法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了解水产动物营养代谢及营养素对机体合成代谢影响的内在机理,已经成为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针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营养素与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营养素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概述了该方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针对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从此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即组学革命时代(omicsrevolution)。随着组学技术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对这三大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从此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即组学革命时代(omicsrevolution)。随着组学技术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对这三大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