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苦荞(苦荞麦)比甜荞(荞麦)的营养价值高。文章分析了云南省马龙县苦荞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基础条件、引进良种、改进种植管理等的高产种植技术,为马龙县今后发展苦荞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云南滇宁1号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出六苦荞4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25.4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年13点次中有10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76.9%,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荞2015002号)。  相似文献   

3.
荞麦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甜荞和苦荞."九江苦荞"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苦荞新品种.该品种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湖南、甘肃、江西等地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一种很好的填闲、救灾及备荒作物.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5):60-61
为了搞好贵州省"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特色农业产业化创新示范推广之"1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企业增效,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种植荞麦试验示范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万亩优质有机苦荞原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旱地荞麦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分甜荞和苦荞两大类,人们生活中用的为甜荞。甜荞是西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杂粮作物,耐瘠薄,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荞麦随着用途的扩展,社会需求量增加。为了提高荞麦的种植产量效益,经试验、示范种植,调查大田种植高产典型,现总结出旱地荞麦夏播高产新的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旱地荞麦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分甜荞和苦荞两大类,我们生活中食用的为甜荞。甜荞是西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杂粮作物,耐瘠薄,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荞麦随 着用途的扩展,社会需求量增加。为了提高荞麦的种植产量效益,经试验、示范种植,调查大田种植高产典型 ,总 结出旱地荞麦夏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以贵州地方品种八担山细米苦荞为亲本,采用系统选择法选育而成六苦3号荞麦新品种.在贵州省2009-2010年荞麦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为145.1 kg/667m2,较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2.16%,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9点次,8个试点增产,增产点占88.9%,增产6%以上的有7个点,达77.8%.该品种于2011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荞2011001号).  相似文献   

8.
正荞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经验丰富。我国古代就有很多书籍记载了荞麦,人们总结种植经验并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荞麦分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普通荞麦俗称甜荞麦,鞑苦荞。本文首先对苦荞麦的优势和种植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探讨了苦荞麦种植要求及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荞麦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利于调节现代让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荞麦易煮透,有特殊清香,与大米同煮具别具风味。另外,苦荞麦  相似文献   

9.
荞麦是迪庆的特色作物,也是山区和高寒地区农牧民(彝族、傈僳族、藏族)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和发展畜牧业的饲草、饲料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发展"香格里拉"旅游产品的主要加工原料。迪庆州积极开展荞麦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加强项目申报,争取省级、国家扶持荞麦产业发展。文章分析迪庆州苦荞产业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苦荞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苦荞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寒冷凉山区优质苦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属蓼科荞麦属双子叶1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栽培种有甜荞、苦荞和有翅荞麦3个.由于有翅荞的籽实较小、品质差,栽培较少,生产上主要推广栽种甜荞和苦荞两种.苦荞全身都是宝,花多具有蜜腺,且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  相似文献   

11.
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筛选适应大同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苦荞麦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大同地区分别对‘黑丰1号’、‘六荞2号’、‘威宁3号’、‘湖南3-1’、‘西农9909’、‘六荞1号’、‘湖南1-2’、‘晋荞麦2号’、‘湖南3-2’、‘黑粒苦荞’、‘白苦荞’、‘黑苦荞’、‘苦荞’、‘黑绿荞’和‘额洛乌起’15个苦荞麦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晋荞麦2号’和‘黑苦荞’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较适宜在大同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寒冷凉山区优质苦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隶属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纲,蓼科(Polygonalceae)荞麦属(Fagopyrum)。荞麦栽培种有甜荞(F.esculentum)、苦荞(F.tarfaricum)和有翅荞麦(Eemrainatum)3个。由于有翅荞的籽实较小,品质差,栽培较少。生产上主要推广栽种甜荞和苦荞2种。苦荞全身都是宝,花多具有蜜腺,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  相似文献   

13.
<正>荞麦是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栽培的为甜荞和苦荞,南北均有种植。它既是优良的密源作物,也是良好的食用性、药用性作物,其营养价值极高。利用荞麦酿造的"苦荞酒"清热,凉血,降压,是人们喜爱的土特保健酒;利用甜荞精制的"荞面条"是南北山区农民十分喜爱的地方特色食品。荞麦因其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既可春播(苦荞)也可夏种和秋种(甜荞),因此它更是旱灾之年的救荒作物。在当前各地常规主粮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营养荞麦,达到增效增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论述了荞麦生产的经济意义、荞麦在食品界地位、荞麦的营养价值、荞麦的医疗保健作用,分析了种植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而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荞麦的5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荞麦属蓼科荞麦属,常见的栽培种有普通荞麦(甜麦)和鞑靼荞麦(苦荞)两种,是一年生直立、短日照、天然异花授粉、双子叶植物,具有生育期短、喜冷、耐瘠等特性,发芽所需的最低温度为8度,在15~20℃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现蕾至开花结实期间要求凉爽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以利于积累营养。我县山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应苦荞的生长。苦荞是凉山人民的主粮,全县苦荞种植面积8.5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最高亩产225公斤,各乡镇均有种植。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适应于冀北坝上地区种植荞麦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以4个苦荞麦和2个甜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进行定点高产试验,研究6个荞麦品种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区域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6个荞麦品种抗逆性均极强,耐旱、耐瘠薄、喜水肥,产量较为稳定;‘美国甜荞麦’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甜荞品种,产量1078.5 kg/hm2左右,其次为‘日本大粒’970.5 kg/hm2,甜荞麦需辅助授粉提高产量;‘冀苦荞2号’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苦荞麦品种,产量在2745 kg/hm2左右,其次为‘冀苦荞1号’2442.0 kg/hm2和‘川荞1号’2395.5 kg/hm2;甜荞麦生育期短,是较好的备荒作物,在冀北地区不适宜过早播种;中熟苦荞麦品种在冀北有特殊适应性,‘黑丰1号’因生育期较长,肥力较好的地块易徒长、不结实,种植风险较大。本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改进栽培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甜荞麦产量,苦荞麦同甜荞麦一样在冀北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苦荞育种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荞也称鞑靼荞麦,属蓼科荞麦属,是荞麦属中两大栽培种之一。中国苦荞种植范围较广,分布于北纬23°30′的云南文山到北纬43°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经86°的西藏扎达到东经116°的江西九江这一区域。从垂直分布看,苦荞主要分布在400~4400m的海拔高度。主产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区荞麦种植的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当前已有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和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类型的荞麦新品种已成为西藏荞麦育种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升志丹县荞麦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笔者通过不断总结集成技术。从茬口选择、精细整地,选用良种、处理种子,增加投入、配方施肥,适时早播,机械条播,科学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介绍志丹荞麦优质高产高效集成种植技术的"六改一防",并在当地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苦荞晋荞麦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晋荞麦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30万~120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479.67kg/hm2;当密度增加到150万株/hm2时,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