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贵协3号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及白粉病的抗性,2012-2014年采用苗期接种、成株期人工诱发或自然诱发进行了多年多地点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年4个试验点贵协3号对赤霉病抗病性表现为中抗到高抗,3年8个试验点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到近免疫,2年3个试验点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表现为抗病到近免疫.贵协3号为兼抗多种病害的小麦新材料,可以作为小麦抗病资源在全国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普通小麦品种贵协3号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特性,利用贵协3号与AVS杂交获得F1代和F2代群体,采用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对双亲、F1代和F2代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贵协3号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对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表现出高抗病性。贵协3号在抗条锈病育种中可作为重要抗源加以利用,以进一步丰富小麦的抗病基因类型,增加基因多样性,稳定条锈菌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病性及其潜在利用价值,以95份人工合成小麦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全蚀病和条锈病、自然诱发白粉病和根腐叶枯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人工合成小麦对4种病害的田间抗病情况。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中有较高比例的抗病材料,对全蚀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1%;对条锈病高抗以上材料占30%;对白粉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1%;对根腐叶枯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3%。CI93、CI108、CI187对全蚀病表现高抗、对其他3种叶部病害表现免疫,CI94对全蚀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对根腐叶枯病表现免疫,CI158、CI160、CI166对4种病害都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38-1341
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2014—2015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区域试验的58份品种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长5259、山农12013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MY559对小麦叶锈病表现近免疫,没有对小麦白粉病表现抗病的品种。通过抗病性鉴定,可为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提供抗、耐病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国内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推广良种和抗病育种原始材料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进行抗病性变异观察试验研究,结果82个参试材料中,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的有3个,近免疫的有6个,抗病的有15个,中抗的有15个,中感的有22个,感病的有21个;对白粉病表现高抗的有7个,中抗的有28个,中感的有29个,高感的有18个.抗病性、产量、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贵麦22、扬麦158、鲁麦23、扬麦5号、繁6、郑州9023、绵阳28、鄂麦14、Avocet S*6/Yr5、Avocet S*/Yr10、Avocet S*/Yr15、晋太170和川3023等13个,可以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Hybrid 46、T.spelta album、Moro、VPM1、贵农22、铭贤169*6/Yr10、Avocet S*6/Yr5、川育55871、川3023等9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抗性材料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是中国小麦的两大病害,由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培育的小麦-簇毛麦6VS/6AI。易位系高抗白粉病,并对中国当前新优势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用6VS/6AL易位系与中国不同小麦生产区的栽培品种宁春4号、扬麦5号、扬麦158、申32109、豫麦13、豫麦18等进行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田间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鉴定。从各杂交组合中均选出对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抗的单株和株系,其抗病性在小麦不同遗传背景中可以正常表达。对从F3~F8代中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和分子原位杂交鉴定,在所鉴定的高抗单株和株系中均含有一对或一条6VS/6AL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黄淮南片近年国审小麦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家春  邓贺明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6-10448
[目的]为小麦抗病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淮南片45个国审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的抗性。[结果]对白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2、2、21、20个,对赤霉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1、4、4JD个,对纹枯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0、4、25、16个,对叶锈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1、1、2、25个。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6、8、8、5个,对秆锈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0、7、12、3个。[结论]供试品种对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差,而对3种锈病的抗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1年育成、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2群体,对双亲、杂种F1和F2群体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1400、XWe173和Xbarc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在云南历经22年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免疫。  相似文献   

9.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212个冬小麦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的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对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较好,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3.78%;审定品种对叶锈病和白粉病抗性水平较差,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其中2014年审定小麦品种抗叶锈病最好,抗病品种占比100%,2016、2018、2021年抗病品种占比分别为3.44%、6.67%和11.11%,其余年份表现抗病的品种占当年审定品种的比例变幅为22.23%~36.36%;2014、2016、2020年审定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相对较好,抗性品种占比分别为33.33%、24.14%和29.72%,其余年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占比均小于20%,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7、35个,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17.45%和16.50%;兼抗2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偏少,其中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品种占比为7.08%,无兼抗叶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占比为4.72%,兼抗3种病害的品种占比为4.72%。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以上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系谱分析发现,河北省小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7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分析小麦新品系997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系997的抗性评价为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与纹枯病,田间抗病性突出,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四川等省242份小麦材料在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类型,为科学合理利用小麦优异抗病材料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42份小麦材料经田间鉴定,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16份,其中表现为免疫、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为11份、27份、41份和37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54%、11.16%、16.94%和15.29%;表现为慢锈的材料仅有1份,占0.41%;表现中感和高感的材料有125份,占51.65%。经分子检测,供试材料中59份携带Yr26基因,13份含有Yr18基因,21份含有Yr15基因,14份含有Yr10基因,52份含有Yr5基因。其中,贵农19号等39份材料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贵农775、贵协3号等7份材料携带3个抗性基因;80F-1-4-2含有4个抗性基因;其余抗性材料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可能含有其他未检测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3.
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_2群体,对双亲、杂种F_1和F_2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_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_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_(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_(1400)、XWe173和Xbarc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研究四川小麦抗赤霉病的基因资源,培育赤霉病综合抗性中抗以上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土表接种法鉴定出156份赤霉病达中抗水平的小麦品种或高代品系,通过已知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以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抗性基因的组成。【结果】经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在供试的156份赤霉病抗性材料中仅检测出2份材料(20引979和20间2506-10)分别含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5。同时,检测出含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5、Yr15、Yr18、Yr26和YrAs2388的材料分别为4、63、9、3、1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40.38%、5.77%、1.92%和8.97%。检测出含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材料4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为28.21%。抗病基因的分布表明,122份供试材料含有至少1个抗病基因,其中6份材料含有条锈病和白粉病2种抗病基因,9份材料中聚合了2个抗条锈病基因,剩余的106份材料仅含有1个抗病基因。仅1份供试材料(20间2506-10)同时含有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3种抗病基因。【结论】四...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云麦52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2群体,对双亲、杂种F1和F2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1400、XWe173和Xbarc 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了解南充小麦抗病基因的情况,培育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综合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方法】采用条锈病混合生理小种接种鉴定39份材料条锈病成株期抗性;扬花期进行单花滴注接种赤霉病菌液鉴定赤霉病抗性。利用12个抗条锈病YrAs2388、Yr5、Yr9、Yr10、Yr15、Yr18、Yr26、Yr36、Yr65、Yr34/48、Yr80和Yr81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诊断性标记His3B-4和功能基因标记TaHRC-GSM检测Fhb1基因;CINAU-NLR分子标记用于白粉病Pm21基因检测。【结果】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材料在连续3年的条锈病接种鉴定中表现为成株期抗条锈病,占比28.2%,其中南麦941和YY-82这2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水平;以南麦941为首的4份材料在连续3年赤霉病自然发病和单年单花滴注接种中均表现为中抗赤霉病水平。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有7、9、16、21、5、26、1、25和5份材料分别携带有抗条锈病YrAs2388、Yr5、Yr9、Yr10、Yr18、Yr26、Yr36、Yr65和Yr81基因;有6份材料携带有抗白粉病Pm21基因;所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和评价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方法]2007年对中期库贮存神质来源、产地不同的299份资源经田间种植观察及室内考种,对丰产性、抗病性、株高和穗长等48项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3个品种高抗条锈病;8个品种高抗白粉病;8个品种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8个品种抗条锈病;11个品种抗白粉病;6个品种矮杆;5个品种大穗;3个品种大粒。[结论]该研究为甘肃省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异的地方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拓宽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抗性、产量和品质,对国外引进的122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抗白粉病、抗赤霉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有4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对白粉病均表现为免疫,3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11份材料具有明显的成株期抗性;有3份材料对赤霉病表现为高抗,10份材料为中抗,其中有4份材料兼抗白粉病和赤霉病。整体而言,埃及和津巴布韦材料白粉病相对抗性较好,来自墨西哥国际玉米改良中心的大部分材料成株期具有白粉病抗性,这些材料对于改善中国小麦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3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对这3种病害的抗源,通过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30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08份材料中高抗白粉病的材料19份,高抗条锈病的材料68份,高抗叶锈病的材料50份,同时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材料3份,这些结果为小麦育种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308份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3个重要病害,为了筛选对这3种病害的抗源,通过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30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08份材料中高抗白粉病的材料19份,高抗条锈病的材料68份,高抗叶锈病的材料50份,同时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材料3份,这些结果为小麦育种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