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六、求禾、受禾与(?)禾334.四期,选自《合集》333271)辛卯卜,又妣壬、癸小牢。3)不遘雨。2)戊戍卜,贞酒求禾。第2)辞是有关向鬼神求禾的占卜记录。贞后的“酒”本从酉从彡,为印刷方便计均写作酒。有人曾释为酎。恐怕不一定对。孙海波《甲骨文编》隶作(酉彡),认为是酒祭。叶玉森也隶释为(酉彡),并认为:酉即古文酒字,从彡为肜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物(续1988午第2期)2,稷类:45.一期,选自《前》4、39、5……稷……二。过去不少学者对甲骨文中的()、()、()、()诸形的字,不是混而为一,就是误释了。末一字形,商承祚先生就曾误释为噩(或释为丧)。前三字一般又多释为禾或黍。孙诲波在《甲骨文编》中始释为粟。友人袁庭栋从其说,认为:“粟,在卜辞中是‘谷子’之专名”,“因为禾本为谷子,在用为谷类作物之泛称之后,为了使之与作为专名的禾有所别,遂于()字加上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有一些关于农作物的古文字,过去已作考释,有些似乎已成定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已得出的结论有些还有问题,这些字还需要重新考释。此前我已考知甲骨文字"来"既不表示大麦也不表示小麦,而是表示野生的燕麦。''这次再把我对禾、沈黍三字的考释情况表述如下。欢迎批评指正。表示农具的甲骨文字"工"字,过去没有作过专门的考证,我这里将它与上述几字合在一起,一同请大家指正。一、释甲骨文字,既象水稻的植株形,又象粟的植株形,一般都认为永是粟,依据是周秦以来的传注。但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很多地区称水稻的声音都与"禾"…  相似文献   

4.
五、收藏 291.一期,选自《合集》9602正辛卯卜,宾,贞黍萑(获)。这里的“萑”,旧多释为藿或观;也有释为风的。萑,原来是一种鸟,《说文》云…“鸱属……有毛角。所鸣,其民有祸(旤),读若和”。郭沫若因而认为卜辞之萑假为祸,“年萑”,“黍萑”都有不吉之意(《卜辞通纂》447片释文),陈梦家也据《说文》释为萑,又引《说文》:“蒦,规蒦商也,从又持灌,”“获,刈谷也,从禾蒦声”故得出:“卜辞  相似文献   

5.
冬稻     
一、栽种历史和发展简况我区在明代已有冬稻栽培。据《广西通志稿·地理编》内载:“《梧州府志》雪禾,十月种,三月获,冬种春熟,与来、牟同(注:来,或作(麥耒),麳即小麦;牟,或作(麥牟),即大麦)。按明一统志:雷阳界稻十一月下种,扬雪耕耘,次年四月熟,雪禾殆即此种。藤县、岑溪与雷阳接近,勤农递相移植之,以尽地力,理合然欤。[广西植物纪要]”又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商代中原地区具有适宜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来看,商代中原地区某些地方水稻种植有一定规模。甲骨文中以前从水而释为"黍"的字应释为"稻"的本字更为合理。商人对稻作较为重视,商王亲自参与稻作管理,为稻卜问雨情,祈稻年,以稻为祭品祭祀神祗。商人已掌握了一定的水稻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栽培技术。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是商代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释"畜"     
徐山 《古今农业》2004,(4):42-44
本文分析了“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下方部分即“胃”的形状,而上方部分则为通向胃的食管。“畜”的形体义指食草动物的胃。“畜”字的本义域构成为:畜养[义素(1)]牲畜[义素(2)]。《说文》对“畜”字的形体分析和词义训释均不确。  相似文献   

8.
周秦、两汉对农业劳动者有刍、稿之征。何为刍、稿据《说文》:“稿,秆也”;“秆,禾茎也”;“刍,刈草也”。古今对稿的解释无异义,此处之禾系指谷而言。古所谓稿,即今之谷草,用为饲养牲畜。《说文》释为“刈草”之字有二:一为刍,一为芟。芟是除草的动作,所芟之物为杂草。刍是被刈之物,用为饲草。二者互相渗透,所以历来治史者多释刍为牧草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北方农业以禾(小米)黍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随着南北氏族的交往,民族的融合,禾、黍、麦等传入南方,水稻也进入黄河流域。江浙一带,有史记载的最早吴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至二世纪),这种南北作物的交流早已完成。因而在古籍记述中,稻与粟麦等作物在吴越时期都有记述,其中以稻和粟的关系最为微妙,如弄不清楚,容易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禽”字新释》之“禽”释“制”(制服 )的唯一论据的书证之误作了正补 ;并将其全部 5个“上举例句”之禽 ,分别作了当释为“杀”、“灭”与“破”的商榷 ;还将其援例以为“《战国策·齐策》言‘系梁太子申 ,禽庞涓’”“是与太史公所记一致的”作了商榷 ,确认魏太子申和庞涓皆死于桂陵之战 ,而没有误分出来的齐魏马陵之战  相似文献   

11.
设G=(V(G),E(G))是一个图,1≤a≤6是整数.G的一个支撑子图F称为G的一个[a,b]-因子,若对G中任意的点v∈V(G),有a≤dF(v)≤b.图G称为是[a,b]-覆盖图,若对G的每一条边,存在G的一个[a,b]-因子包含它.本文给出了一个图是[a,b]-覆盖图的度条件,推广了T.Nishimura等人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牛匕豚乞刂(郭注:亦割刺之名),糈用禾余。今按,此经起自“洞庭山之首”,中有“澧沅”、“潇湘”诸水,其倒数第二为“柴桑之山”,郭注:“今在浔阳柴桑县南,共庐山相连也。”则此《中次十二经》稻产区当分布于今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这与上述湘北、赣北史前稻遗存发现地点也是吻合的。史称“三苗之后,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然而,三苗族所创造的文化类型,应属于稻作文化。南方多水稻。今本《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豆)、膏稻、膏黍(黄米)、膏稷(即粟、谷子)…  相似文献   

13.
设a≤6是整数,G=(v(G),E(G))是一个图。G的一个支撑子图F称为G的一个[a,b]-因子,若对任意的u∈V(G),有口≤df(v)≤bo图G称为[a,b]-覆盖图,若对G的每一条边,存在G的一个[a,b]一因子包含它。本文给出了一个图是[a,b]-覆盖图的涉及最小度和独立数的充分条件,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尼龙袋法测定青贮稻秸、氨化稻秸以及干稻秸的瘤胃降解率,从而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稻秸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利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公羊,测定青贮稻秸、氨化稻秸以及干稻秸在瘤胃中培养6h、12h、24h、48h、72h的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稻秸和氨化稻秸各个时间点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干稻秸相应时间点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P0.05)。瘤胃降解的动态分析显示,与干稻秸相比,青贮和氨化可以使稻秸干物质(DM)快速降解部分a分别提高7.7%和4.79%,慢速降解部分b分别提高6.86%和16.76%,最大降解量a+b分别提高14.56%和21.55%;青贮和氨化可以使稻秸中性洗涤纤维(NDF)快速降解部分a分别提高6.59%和3.96%,慢速降解部分b分别提高12.9%和18.87%;最大降解量a+b分别提高19.49%和22.83%。青贮和氨化有效地提高了稻秸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其中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分别比干稻秸高出11.61%和13.58%,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分别比干稻秸高出11.54%和13.55%。由此可见,青贮和氨化均可以有效地提高稻秸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15.
武丁时代稻谷生产中的一次旱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历史上,商王朝是个很重要的朝代。除地下实物之外,到目前为止,有确切文字记载的,还只能够上推到商代。商代已是高度发展的奴隶制时代,工农业生产都有可观的辉煌成就,这从总体上观察,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但是,具体到农业生产部门,又是怎样呢?有时常有抽象好说具体难言的感觉。就以稻谷生产来说,它的生产方式方法怎样,生产规模如何,在国计民生中究竟占什么地位,都还缺乏具体的全面了解。这里,至关重要的障碍,是商代稻的名称究竟叫什么,还没有确切弄清楚。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它常与黍并列被卜问年景。唐兰先生说这个字是稻字。(?)指稻这一作物是对的,但读成稻字是确实弄  相似文献   

16.
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理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粳型三无稻叶片平均开张角度为2.9度,叶片直立收敛,株型紧凑;②三无稻出穗后的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较高,灌浆期叶片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③三无稻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与通35无明显差别,但由于三无稻后期含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发达,因此,灌浆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明显加快;④三无稻产量与通35相比减产约13%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杨钊 《农业考古》2000,(3):195-196
(一)园 艺人工栽培蔬菜、果树的园圃至迟在商代已出现。甲骨文有 、 、 (1)三字,古文字学家考证为三种不同写法的“圃”字。甲骨文中还有“囿”字,囿内也种蔬果。《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菜圃和场地相结,说明西周时期园圃还是一种附属于农业的经营。《论语·子路》里提到了“老农”和“老圃”。“老圃”就是专门经营园艺的老农。春秋战国时期,人工栽培或人工保护的蔬菜已有瓜、瓠、菽、韭、葱、蒜、葵、蔓菁、菱、荷、芹、笋、姜等十五六种。人工栽培的果树有桃、李、梅、杏、枣、梨、桔、柚、榛、栗等十多…  相似文献   

18.
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国际稻36号”(IR36),由于它对世界水稻生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最近荣获第一枚比利时博杜安国王奖,成为农业科学界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这个品种早熟、高产、能抗四种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通格罗病和草丛矮缩病)和四种虫害(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青叶蝉、稻瘿蚊和稻螟),同时对一些不良环境条件,如盐碱土、铁、硼、铝离子的毒害和缺锌、缺铁等都有一定耐性。它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每形成一单位产量所需的株数和密度的数量关系,群体产量和种植密度有三种模型: 1.等差模型:这一模型在密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时,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株数也按等差级数增加。很多作物的生物产量和密度的关系都属这一模型,其产量一密度方程为:Y=x/(a+bx) (3.2)此处Y为群体产量,x为密度,a为x→O时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最小株数,b为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最小面积。 2.等比模型:这一模型在密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时,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株数按等比级数增加。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经济产量和密度的关系属于这一模型,其产量一密度方程为:Y=axe~(-bx) (4.2)上式的a为平均每株最高产量(在x→O时),b为群体产量最高时平均每株所需的营养面积。 3.混合模型:这一模型在密度较小时相当接近于等差模型,但在密度较大时却渐渐趋向于等比模型。稻、麦等作物的经济产量和密度的关系属于这一模型,其产量-密度方程为:Y=x/(a+bx~c) (5.2)上式中,a的意义同(3.2),b为x=1时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株数和最小株数之差,c为各密度形成单位产量所需株数和最小株数的差数的对数依密度对数的回归系数。混合型还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程为:Y=x/(a+bx+cx~2) (6.2)和Y=x/((a+bx)~(1/c)) (7.2) 此外,由于用种量(W)对密度的方程为:W=kx (10)而生产费用(E)对密度的方程可表示为:E:(px)~(1/2) (11.1)或E=x/(l+mx) (11.2)故可得到产量纯收益(Y_n)或经济纯收益(Y_e)对密度的方程为:Y_n=Y-W (12)和Y_e=Y-E (13) 文中讨论了确定Y_n或Y_e最大的密度Xopt·n和Xopt·e及其范围的数学方法。在作物生产上必须考虑Y_n或Y_e最大,而一般情况下,Xopt·e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榆杂29”苗期光合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杂交粳稻“榆杂29”苗期的光合色素.结果表明:“榆杂29”在秧田后期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b)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CK)和最低的叶绿素a/b值,并且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但株色(含叶色)始终偏淡.文章提出:水稻的叶色可用“叶绿素(a+b)/CK”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