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籍中的稷是粟非穄的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南朝人对原产北方的稷不甚了解,误把先秦秦汉古籍中的“稷”当作Ji,引起了一千多年的混乱。实际上,无论上上古文献所载稷的穗形、播种期和生育期,或是稷的古音、字源和“五谷之长”的地位等,都可确证稷是粟而非Ji,不但秦、汉、魏、晋、南北朝学者明确释“稷”为粟,而且先秦人确实把稷当作禾粟的同义词。“稷Ji之辨”这桩千年悬案,应当而且可以了断了。  相似文献   

2.
古籍中的稷是粟非穄的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南朝人对原产北方的稷不甚了解 ,误把先秦秦汉古籍中的“稷”当作 ,引起了一千多年的混乱。实际上 ,无论是上古文献所载稷的穗形、播种期和生育期 ,或是稷的古音、字源和“五谷之长”的地位等 ,都可确证稷是粟而非 ,不但秦、汉、魏、晋、南北朝学者明确释“稷”为粟 ,而且先秦人确实把稷当作禾粟的同义词。“稷之辨”这桩千年悬案 ,应当而且可以了断了  相似文献   

3.
六、求禾、受禾与(?)禾334.四期,选自《合集》333271)辛卯卜,又妣壬、癸小牢。3)不遘雨。2)戊戍卜,贞酒求禾。第2)辞是有关向鬼神求禾的占卜记录。贞后的“酒”本从酉从彡,为印刷方便计均写作酒。有人曾释为酎。恐怕不一定对。孙海波《甲骨文编》隶作(酉彡),认为是酒祭。叶玉森也隶释为(酉彡),并认为:酉即古文酒字,从彡为肜  相似文献   

4.
源于南朝人对原产北方的稷不甚了解,误把先秦秦汉古籍中的"稷"当作郘 ,引起了一千多年的混乱.实际上,无论是上古文献所载稷的穗形、播种期和生育期,或是稷的古音、字源和"五谷之长"的地位等,都可确证稷是粟而非郘,不但秦、汉、魏、晋、南北朝学者明确释"稷"为粟,而且先秦人确实把稷当作禾粟的同义词."稷郘之辨"这桩千年悬案,应当而且可以了断了.  相似文献   

5.
读《诗》辨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的名实关系,历代争论不休。本文就《诗经》谷物名称分类推求,并以稷字形义演进过程,证明稷即今之谷子,同时对黍子和高粱两说的错误作了详细剖析。黍子一说,始误于唐代本草家,其根据是“稷穄同音”,本文从古音演变,证明稷穄在上古声、韵、调各不相同,稷穄同物系无稽之谈。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承袭谬说,遗误至今。高粱之说,集成于清代程瑶田。本文着重分析了程氏《九谷考》致误的原因,并指出了清代经学家推行此说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田间管理206甲一期,选自《合集》9613正甲,原《缀合》318王勿往省黍,祀弗若。206乙一期,选自《合集》9613正乙,原《缀合》318……往省黍,祀若。这是同一龟甲不相连接的两部分。“省”,旧多释为相,不妥。孙诒褒、叶玉森,陈邦怀等释为“省”是正确的,《说文》:“省,视也,从眉省从(?)”。甲骨文与金文“省”字正如此形。卜辞言“省黍”即视察黍的生长情况之义,是  相似文献   

7.
四、田间管理(续)236.一期,选自《合集》10146,原《甲》34791)己卯卜,……翌丁……来……。2)癸未卜,宾,贞(浞)田不来归。十二。旧多与从止从土的往来之往(卜辞用作逃亡意义)相混。王贵民同志认为此字应释作浞,谓“浞田”是冬闲田浸水以保持地力和利于春耕,即江西农村讲的“腊水田”,四川农村又叫“冬水田”。(参见《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庄田》,《中国史研究》1980年3期;又《商代农业概述》,《农业考古》1985年2期。)袁庭栋、温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史前粟作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粟作文化遗存的发现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粟类作物的主要栽培区,至少已有八千年的栽培史。自二十年代仰韶文化发现以后的几十年间,黄河流域以粟类作物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遗存屡有发现,或存放于窖穴之内,或存放于墓葬的随葬品之中,其表现形式有粟粒、粟壳、炭化粟粒等。兹将有关标本资料列举如下:甘肃秦安大地湾(1):一期灰坑内发现属于禾本科的稷。稷,是古代对一种粮食作物的称谓,有的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说是谷子。有学者根据古文字考证,“稷”即“粟”,就是今天的谷子,脱壳后即为小米(2)。甘肃兰州白…  相似文献   

9.
五、收藏 291.一期,选自《合集》9602正辛卯卜,宾,贞黍萑(获)。这里的“萑”,旧多释为藿或观;也有释为风的。萑,原来是一种鸟,《说文》云…“鸱属……有毛角。所鸣,其民有祸(旤),读若和”。郭沫若因而认为卜辞之萑假为祸,“年萑”,“黍萑”都有不吉之意(《卜辞通纂》447片释文),陈梦家也据《说文》释为萑,又引《说文》:“蒦,规蒦商也,从又持灌,”“获,刈谷也,从禾蒦声”故得出:“卜辞  相似文献   

10.
稻和黍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中下游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都已有水稻种植,河南浙川、洛阳、陕西华县、山东栖霞都有稻谷遗存出土。进入有史以后的甲骨文中却找不到稻字,早年叶玉森氏曾释甲骨文中的一个字(图1、a、b、)为稻的初文,但后来未被公认接受。甲骨文中又有一个“(米覃)”字,如图2、a、b、所示,唐兰释为稻的初文,理由是古书上(米覃)通(道禾),故(米覃)也可通稻。按(禾覃)即穇子俗名龙稷爪,(道禾),也没有稻的义。(米覃)按《说文》及段注,系指菜羹,都没有与稻有什么演变联系。于省吾则释(米覃)为“菽”的初文;陈梦家释为“秬”;郭沫若释为“酋”;杨树达释为“(米焦)”;康殷认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禽”字新释》之“禽”释“制”(制服 )的唯一论据的书证之误作了正补 ;并将其全部 5个“上举例句”之禽 ,分别作了当释为“杀”、“灭”与“破”的商榷 ;还将其援例以为“《战国策·齐策》言‘系梁太子申 ,禽庞涓’”“是与太史公所记一致的”作了商榷 ,确认魏太子申和庞涓皆死于桂陵之战 ,而没有误分出来的齐魏马陵之战  相似文献   

12.
论黍和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稷为黍的,各自引经据典,互相辩驳,积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节横生,又有以稷为高粱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经学大师、训诂名家。除以稷为高粱已遭摈弃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争论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13.
~~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牛匕豚乞刂(郭注:亦割刺之名),糈用禾余。今按,此经起自“洞庭山之首”,中有“澧沅”、“潇湘”诸水,其倒数第二为“柴桑之山”,郭注:“今在浔阳柴桑县南,共庐山相连也。”则此《中次十二经》稻产区当分布于今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这与上述湘北、赣北史前稻遗存发现地点也是吻合的。史称“三苗之后,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然而,三苗族所创造的文化类型,应属于稻作文化。南方多水稻。今本《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豆)、膏稻、膏黍(黄米)、膏稷(即粟、谷子)…  相似文献   

14.
谷物中的补品──谷子天津南种子公司张存信谷子又名粟、黄粟、粟谷等,脱去颖壳后为小米。我国民间视其为病、产、孕及体弱者的补品,如清代瘟病学家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就有粟米“病人食之为宜”的记载。其营养价值在谷类中居上。在我国秦汉以前,大多把票叫稷...  相似文献   

15.
陈有清 《农业考古》2001,(1):229-230
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汉的遗址中,均出土高粱的遗存(1),说明我国种植高粱的时间甚早。但秦汉以前的文献中,一直未见有关高粱的明确记载。先秦时期高粱的名称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论。 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 。”王念孙注《广雅》曰:“今之高粱,古之稷也。秦汉以来误以粱为稷,而高粱遂别名木稷矣。”程瑶田在《九谷考》中亦曰稷为高梁。但此说已被现代学者的研究所否定,认为稷即粟(2)。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先秦文献中的“粱”即现在的高粱(3)。但从《仓颉篇》说“粱,好粟也”始,训诂学家、本草学家和农…  相似文献   

16.
谷子属禾本科,古称稷、粟,亦称粱,去皮之后成为小米,谷子是我国一种常见农作物,在谷子栽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栽种技术的控制,加强种植管理,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第3期《农业考古》,刊出冯好和徐明波两先生:《甲骨文所见商代击打式脱粒农具及相关问题——兼释攴、殳》。该文开宗明义就指出:“关于商代是否已有连枷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甲骨文 、 就是连枷之象形,笔者认为此说有待商榷。”并于注中点明指拙作《试论商王朝的谷物征收》而言。在此,有两点应先说明:一、该文注云:“刊《中国农史》1984年2期。”有误,实际是“4期。”二、“有学者认为甲骨文 、 就是连枷之象形。”所引甲骨文两篆字是冯、徐两位自己的写法,不是拙作中原文篆体。商代是否已经使用连枷,最简捷是如同河姆渡出…  相似文献   

18.
何为刍、稿?     
《农业考古》1989年第1期发表的杨作龙先生之《周秦·两汉的刍、稿及其税考》一文,将“刍”释为“蔓菁”,拜读之后,未敢苟同,今略述浅见,就教于作者及读者诸君。为了考证“刍”、“稿”究系何物,杨作龙先生提出:“周秦、两汉对农业劳动者有刍、稿之征。何谓刍、稿?……历来治史者多释刍为牧草:饲草,而且至今无人怀疑。能饲牛马的饲草种类繁多,这样,刍这一概念的外延也随之被扩大到与古代史实不相符的程度。我们认为,至少在汉代以前,刍是一种特定农作物的专用语”。为了驳斥前人关于“刍”为饲草的概念,杨文紧引《古今图书集成》释苽一段文字;“苽者,蒋草也,生水中……。江南人呼为茭  相似文献   

19.
浅析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谷子(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地区人民喜爱的粮食,谷草又是大牲畜(骡马)的主要饲料.在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中,谷子的种植居首要地位.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殷商时期谷子已是人民的主要粮食.秦代主管农业的官吏称"治粟内史",西汉时又叫"搜粟都尉".著名的古书《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都把谷子列为五谷之首.  相似文献   

20.
周秦、两汉对农业劳动者有刍、稿之征。何为刍、稿据《说文》:“稿,秆也”;“秆,禾茎也”;“刍,刈草也”。古今对稿的解释无异义,此处之禾系指谷而言。古所谓稿,即今之谷草,用为饲养牲畜。《说文》释为“刈草”之字有二:一为刍,一为芟。芟是除草的动作,所芟之物为杂草。刍是被刈之物,用为饲草。二者互相渗透,所以历来治史者多释刍为牧草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