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三位不同辈份的学者一次特殊"合作"的记录。2005年3、4月间,浙江大学的游修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李根蟠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围绕着苏东坡《酬刘紫桑》诗中的"红薯"为何物,以及如何栽培、如何储藏、如何食用等问题,在"中国经济史论坛"和"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站进行公开的交流和辩难。这三位学者不但年龄和辈份不同,而且有着师生和朋友关系,但是,他们并不因此掩盖彼此之间认识的分歧,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他们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坦诚地、认真地交换意见,以至进行尖锐的争论。他们这种超越庸俗的师生关系的公开交锋,形成了一道罕见的"风景线",引起学术界的注目。现在由曾雄生、李根蟠辑集整理有关资料,按上网时间的先后排列,刊登于兹,供关心这次讨论和有兴趣的学者参考。整理的文稿完全忠实于原文,仅作某些技术性的处理。我们从中不但可以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而且可以在如何培育良好的学风方面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田津彻朗引言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与农具演变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农业发展会促使农具改革,同样,改进了的农具当然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传统农业的农具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在未曾被现代农业机械取代以前,基本已趋向于定型。尽管以中国领域之大,农具的地区间差异显著,但因长期的交流改进,在相同的耕作制下,农具的差异显然缩小了。譬如南方水田的耕、耙、耖体系,北方旱地农作的耕、耙、耢体系,使用的农具,都是大范围的同中有小异。王侦《农书》的《农器图谱》部分,共20集,囊括了粮食作物从种到收,包括耕田、整地、中耕、除草、灌溉、排水,直至…  相似文献   
4.
游修龄 《农业考古》1990,(1):158-164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其农业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农书的大量增加,其中尤以文献搜集类和地方性农书及专业农书类为突出。在生产技术方面,精耕细作和复种套种更见充实丰富,农学理论也较宋明以来有所发展。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而能始终保持地力于不衰。但清代重文轻理较前代尤甚,农业赖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同期欧洲相比,差距甚大,如在动植物两性繁殖和受精作用以及植物营养、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同期的欧洲。尽管清末以后大量引入西方农业科学,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滞后影响,至今尚有待克服。本文是就此所作的一个评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品种的迅速推广普及,原有的地方品种不断遭到淘汰消失,以致今天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基因基础日益狭窄,可以利用补充的基因资源日见减少。收集、贮存地方品种资源,建立种质库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了配合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我国水稻品种资源的历史面貌作一些初步探讨,以供遗传资源、育种工作和  相似文献   
6.
尝新也就是吃新米饭,是年纪大一些的人都熟悉的节日。它同其他节日的最大不同是它的日期没有一定,视地区而异。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新谷的收获期各地不同,自然不可能定在同一天举行。但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以村落为聚居的单位,同一个村的稻谷大体上收获期相近,  相似文献   
7.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3):104-107
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万年前,时间持续最长,人们对她的了解却不多。往往误把原始农业看 作“刀耕火种”、“砍倒烧光”、“粗放简单”、“破坏森林”的同义词,以前还相对于“ 文明社会”给戴上“野蛮时期”帽子。随着原始农业的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四年前酝酿《中国农业通史》时,把《原始农 业卷》作为单独一卷。由于古籍文献局限于神话传说,现代的研究资料多属分学科进行,发 展不平衡;又因范围很广,资料分散,详略差距甚大,缺项太多,原有的基础薄弱,编写起 来显得任重而道远,只能说是长征途上迈出的十分艰难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四十余年来我国南北各地到处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10000-4000年)的发现。新石器时代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最早阶段,也是中华文化孕育的起始时期。北方新石器遗址发掘所见的农业.可以粟和黍的栽培为代表,南方的新石器的农业可以稻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南洋群岛地处东西交通要道,除了受古代中国东南的影响,还有来自印度和中东方面的影响。南洋人种复杂,其原始农业具有热带气候的特色,起源也很早,尽管如此,南洋受古代中国(百越稻作)的影响还是可以与其他方面的影响区别开来。首先,从南洋民族的血统来看,据徐松石先生在其论文中指出,南洋的马来人、印尼人、菲律宾人,都不是原住的民族。南洋的原住人是小黑人(negro),现在马来半岛的沙盖族即是小黑  相似文献   
10.
论情报时效     
论情报时效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情报室杭州310029)近几十年来,山于情报信息量的激增,使本来不高的利用率,更有所加剧。现在,全世界科技期刊以每50年增加10倍的速度增长,科技文献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过快的信息增长量,导致情报产出量与吸收量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