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全过程的途径,分析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建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4个案例;运用"问题导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工具,针对课程内容提前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使用案例法、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实施思政改革后,课程专题研讨中90%的学生都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进行了思考,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的人才,为农林类院校生态环境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专业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不明确、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较低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使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此,该文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和行业归属、专业特色和相关学科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6个专业划分为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个大类,实施了大类招生,从而使生源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了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后续工作,2016年底进行了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生专业意愿问卷调查,2017年底又对这两大类学生进行了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在此背景下,根据专业意愿跟踪调查结果,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报考志愿的满足情况、报考专业大类的选择依据、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效果、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以及专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对学习的影响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意向专业的选择及其相关信息的来源情况、专业分流限定条件和限额方面的意愿、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正确认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在满足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大类招生宜尽量扩展所覆盖的专业范围;三是要优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限定条件,适当放开分流专业的配置人数;四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分流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分流专业;五是要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通过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调整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可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缺乏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高水平的试验示范工程和基地,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力量薄弱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了支持,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应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一是改进专业教育模式,唤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二是加大教学设施平台建设的投入,多途径改善实验实习教学条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硬件水平;三是分类梳理专业核心知识,优化整合课程教学体系,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进程,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制度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农林院校作为生态特色与优势鲜明的行业类院校,肩负着国家“树谷、树木、树人”的三大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突出课程专业特色的同时,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这种融合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森林生态学”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置背景,分析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课程特点与课程地位的重要性;其次,教学内容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第三,教学内容应统筹兼顾其他课程。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参加2016年"东方仿真"杯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化工原理"课程竞赛情况,分析了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此次竞赛对相关专业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拓宽了教学视野,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推动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同时,激发了相关专业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我校林产化工专业发展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9.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风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对"园林树木学"课程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总结了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同时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为例,从工程案例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实际工程综合训练3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应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第三,利用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所学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满足了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培养了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实践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 发展机遇与战略 该文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专业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不明确、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较低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使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此,该文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和行业归属、专业特色和相关学科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园林学科,承担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责任,而GIS技术的引入能够满足新时代风景园林学科宏观发展的需求。结合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GIS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GIS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了GIS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一是要明确GIS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二是要优化GIS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三是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五是围绕专业方向进行GIS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六是课程考核应采取考查的方式。通过GIS技术类课程的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成果,为高校风景园林学科GIS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估教育的一种范式。对大学的课程教学而言,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适用于教学规模较小、具有一定限制性和准入条件的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湖北民族大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策略、课程考核与评价等5个方面,对"普通生态学"课程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一是明确了"普通生态学"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和核心主干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为:面向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原理,能够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恢复、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包括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生态学概述)、生态系统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等6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即围绕预设主题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课堂讨论,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等3个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重点讲解相结合、将线上学习和考核与线下讲授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实施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构建由12个环节构成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评价机制。最后,以OBE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评价基础上,根据学习成果达成度,反思学生学习成果未达成或不理想的原因;并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再构建,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打造一流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招生在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院校的数量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大类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如何有序、合理地实现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大类招生新生的专业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学生专业报考志愿满足情况、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学生对所在专业大类的满意度及其专业分流意向、学生在专业分流依据和限额方面的意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宣传,注重宣传的前置性、全方位和多角度;规范和丰富"专业概论"课程的内容,开放开课计划,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根据学生意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尊重学生意愿,发挥班委核心作用,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改革和完善全校范围内、大类范围内的转专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等。  相似文献   

15.
张炜 《新疆林业》2011,(2):18-20
1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针对赣南林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招生困难、供需脱节、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对林业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采取的措施有:以"定编"为纽带,形成一套定向培养制度、一个联合培养平台、一笔稳定培养经费的"三个一"机制,保障了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适应林业生产特点,实行"以产治学、由产至教"教学模式,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文化"四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达到多方共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林业类专业人才"以产治学、由产至教"培养模式的创新,林业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林业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行业、社会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红线是决不能逾越的"雷池"。这次公开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严肃问责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深刻表明党中央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  相似文献   

18.
"工程图学"课程是大多数非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综合能力。分析了非机类"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环节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1)制定教学文件;(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4)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5)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6)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证明,教改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及兴趣,分析了该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如下具体改革方案和措施:①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②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入过程考核。"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必选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教材编写等4个方面对水土保持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基本绘图技能;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编写教材,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等改革措施,以提高"AutoCAD"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面向水土保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