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每666.7m^2菜田用1%农哈哈杀虫素6000倍混以2000倍25%爱卡士,混以Bt粉剂75g,分别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比单用爱卡士1000倍,Bt粉剂150g有显著增效作用,二种混用组合与单用农哈哈杀虫素3000倍相比,每666.7m^2分别可节约用药成本6.4%和23.0%。  相似文献   

2.
用功夫对美洲斑潜蝇3龄幼虫进行抗性品系(Cy-R)筛选,经50代选育,抗性指数提高到49.14倍,筛选前的LC50值为0.0152g/L,筛选后的LC50值为0.2506g/L。敏感品系选育试验表明,经10代筛选,抗性指数由筛选前的5.00倍降低至1.00倍。对功夫产生抗性的品系对灭扫利和速灭杀丁有交互抗性,而对杀虫单,毒死蜱,害极灭无交互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6.30倍,4.07倍,1.41倍,1.35倍和1.05倍。  相似文献   

3.
<正>用奇农素,农用链霉素,硫酸铜,用食醋发泡溶化,加水喷施和灌根。喷施三日后可见芽,叶和果外形光泽有变化。显著脱毒(毒素和病毒),防治所有病毒病,特别是对已感染的很难防治的花叶病毒病的病株,只需喷施2-3次完全恢复。同时防治全部细菌性病和大部分真菌性病。如再加杀虫药(灭扫利和吡虫啉)喷施,相当于喷施4次。不易发  相似文献   

4.
采用1980年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玻片浸渍法,用灭扫利、双甲眯、三氯杀螨酵、克螨特、霸螨灵、浏阳霉素等杀虫、杀螨剂之间的配合比例,对山植叶螨和朱砂叶螨在室内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灭扫利和双甲眯两种药剂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灭扫利与双甲眯以1:8混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正> 7.5%农螨丹乳油是日本曹这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是5%的灭扫利和2.5%的尼索朗的混剂。据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农药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和穿透性,害螨害虫触药后透过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的作用,阻断刺激物的传导,起到迅速的杀螨杀虫作用。1993年6月—9月,我们在苹果树上对红蜘蛛和桃小食心虫进行了田间药效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技推广网.cn重点推荐奇农技术脱毒(毒素和病毒),防治病毒病用奇农素,农用链霉素,硫酸铜,用食醋发泡溶化,加水喷施和灌根。喷施三日后可见芽,叶和果外形光泽有变化。显著脱毒(毒素和病毒),防治所有病毒病,特别是对已感染的很难防治的花叶病毒病的病株,只需喷施2-3次完全恢复。同时防治全部细菌性病和大部分真菌性病。如再加杀虫药(灭扫利和吡虫啉)喷施,相当于喷施4次。不易发生病虫害,治病虫无抗药性,治病好后不易复发,治虫可半年无虫。在  相似文献   

7.
<正>脱毒(毒素和病毒),防治病毒病用奇农素,农用链霉素,硫酸铜,用食醋发泡溶化,加水喷施和灌根。喷施三日后可见芽,叶和果外形光泽有变化。显著脱毒(毒素和病毒),防治所有病毒病,特别是对已感染的很难防治的花叶病毒病的病株,只需喷施2-3次完全恢复。同时防治全部细菌性病和大部分真菌性病。如再加杀虫药(灭扫利和吡虫啉)喷施,相当于喷施4次。不易发生病虫害,治病虫无抗药性,治病好后不易复发,治虫可半年无虫。在  相似文献   

8.
杀虫剂对杀毛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类6种杀虫剂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茶毛虫黑卵峤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和茶毛虫及其天敌的室内杀虫效果差异显著,对茶毛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2.5%功夫乳油6000倍对茶毛虫3龄幼虫的内杀虫效果,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的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3.5%、89.6%、10.0%、5.7%;2.5%敌杀死乳油3000倍分别为91.3%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2年来不同地区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对害极灭、毒死蜱、杀虫单、功夫的敏感性变化不大,1997年10月惠州福田地区种群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8、1.55、1.63和5。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功夫在惠州福田地区处于低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进行了30%毒死蜱。抑食肼WP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0g/667m^2的杀虫效果、保叶效果分别为93.19%、87.92%,比40%毒死蜱EC100g/667m^2的效果分别高7,12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处理80g/667m^2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均不如40%毒死蜱EC100g/667m。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用6种常用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蛹、成虫和其优势种天敌冈崎姬小蜂成蜂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厂家推荐田间使用的质量分数,对美洲斑潜蝇幼虫杀虫效果(72 h 后)以威宝、虫螨克和杀虫双较好,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10% 、91.98% 和86.94% ;敌敌畏和乐斯本其次,幼虫死亡率为69.05% 和67.61% ;灭扫利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仅为41.65% .经杀虫剂处理后,蛹的羽化率降低10.00% ~35.00% .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毒效(24 h 后),杀虫双、虫螨克和灭扫利造成的死亡率为100.00% ,威宝为93.40% ,而敌敌畏和乐斯本效果较差,仅为65.64% 和72.55% . 6种杀虫剂对冈崎姬小蜂成蜂击倒、触杀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乐斯本≈敌敌畏> 杀虫双> 灭扫利> 阿维菌素类.  相似文献   

12.
用药膜法(成虫)、浸叶法(幼虫)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及田间种群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并在1998年至2002年对昆明市官渡区南美斑潜蝇和元谋县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进行了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Avermectin类农药对斑潜蝇同一种群的成虫和幼虫的毒力不同,幼虫比成虫更为敏感;在云南省南美斑潜蝇的4个田间种群中,最为敏感的是云南省曲靖市蚕豆南美斑潜蝇种群,最具有耐药性的是昆明市北郊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温室蔬菜南美斑潜蝇种群;1998年至2002年的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对1.8%爱福丁乳油的敏感性呈波形曲线变化,其中2000年官渡及元谋的2个斑潜蝇田间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实验种群与田间种群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南美斑潜蝇比美洲斑潜蝇更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豇豆相同生育期的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小时(<1头·株-1),空间分布均符合Posion分布,空间分布的图式是随机的;但在种群密度较高时,空间分布均符合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的.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嗜好在嫩叶上产卵;随着作物向上生长和斑潜蝇种群密度的提高,分布逐渐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及天敌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干扰控制指数(ⅡPC)的方法评价了几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种杀虫剂中,控制效果较好的有48%毒死蜱、18%杀虫双及阿维菌素类的绿宝,ⅡPC值分别是0.111,0.119和0.124;而24%灭多威对美洲斑潜蝇控制效果较差,ⅡPC值为0.434.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排除控制指数(EIPC)分析表明,几种杀虫剂中以使用绿宝对天敌的EIPC值为最大,以杀虫双及毒死蜱次之,而以灭多威最小,亦即绿宝对天敌最为安全,其使用区内天敌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灭多威对天敌的杀伤力最大.经室内毒力测定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长豆角上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在大田防治美洲斑潜蝇有较好的效果,且持效期长达10d以上。  相似文献   

16.
蔬菜斑潜蝇对烤烟苗期的为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蔬菜斑潜蝇是茄科,豆科,葫科蔬菜害虫。烟草属于茄科,苗期易受该虫为害,特别昨这菜地及马铃薯地的烟草田块虫口密度大,受害重。农业和化学防治结合,能有效地控制斑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笔者观察了北京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28oC,RH70%下雄成虫寿命最长为12d,雌成虫寿命最长为20d。成虫羽化后第2天是交配高峰期。试验了不同杀虫剂对幼虫、蛹、成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夏雨、斑潜净、杀灭菊脂、百草一号和爱福丁对幼虫和成虫触杀效果分别为80%和95%,但对蛹触杀效果爱福丁最高为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2种生态位极其相似的外来入侵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与三叶斑潜蝇(L. trifolii)种群动态的连续调查与分析,以了解2种斑潜蝇的竞争取代过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连续8年在海南地区对美洲斑潜蝇与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并结合抗药性测定、温度及生殖干扰等研究,对海南地区2种斑潜蝇的种群更替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三叶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广于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的分布已从2006年的4个地区扩展到海南全省。从2006年三叶斑潜蝇在海南省三亚地区被发现至今,其种群比例逐年递增。2012和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叶斑潜蝇已成为三亚、乐东及陵水三地的斑潜蝇优势种,其种群比例均在95%左右。【结论】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斑潜蝇竞争优势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生殖干扰能力强、适应的温度范围广、抗药性强、寄主范围广等,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较大,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海南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2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分布调查研究表明:三叶草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数量达到了97%以上,已上升为豇豆上斑潜蝇的优势种;三叶草斑潜蝇主要集中在80 cm以上的空间,种群百分比达到了71.30%,美洲斑潜蝇主要集中在40~120 cm的空间,种群百分比为61.29%。种间竞争使得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空间生态位分布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