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90株樟树伐倒木(其中40株樟树解析木数据),按不同径阶随机抽取60株样木进行建模,其余30株作为验证数据,对广东主要碳汇造林树种樟树的生长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4 a樟树(去皮)直径可达30.86 cm,树高可达14~15 m,材积可达0.43 m3。(2)解析木在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过程符合树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即直径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比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晚;树高在整个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多次相交,呈多峰状;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直径和树高的生长高峰期出现的规律不一致。(3)拟合出樟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Mitscheerlich、Schumacher和Gompertz模型,其表达式依次为:Y=45.91(1-1.03e~(-0.03T));Y=15.81 T22.6e~((-6.22)/T)和Y=1.86e~((-4.60e~(-0.03T))),表明樟树胸径、树高、材积的自然生长极值分别为45.91 cm、15.81 m、1.86 m~3。(4)通过对60株樟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拟合结果非常显著(p0.01),胸径的R~2值为0.73,树高的R2值为0.74,材积的R2值为0.77。  相似文献   

2.
基于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的枫香分布情况,在广东省内选取90株不同径阶枫香伐倒木(其中40株树干解析木),开展不同立地等级的枫香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未分级拟合的最优模型均为Gompertz模型,模型形式依次为D=43.100e~((-3.277e-0.067T)),H=19.404e~((-2.336e-0.111T)),V=1.244e~((-6.992e-0.069T))。2)采用Gompertz模型建立树高-年龄3个立地分级曲线,确定每株样木的立地分级,3个立地等级的胸径生长模型依次为D_1=61.724(1-e~(-0.049T))~(1.915),D_2=51.992/(1+12.946e~(-0.088T)),D_3=36.135e~((-3.090e-0.060T));树高的最优模型依次为H_1=26.704e~((-1.997e-0.099T)),H_2=20.035e~((-2.234e-0.099T)),H_3=15.031e~((-2.471e-0.099T));材积的最优模型依次为V_1=3.335(1-e~(-0.044T))~(3.798),V_2=1.629e~((-7.434e-0.060T)),V_3=1.087/(1+163.827e~(-0.127T))。3)使用分级方法构建的枫香胸径、树高、材积模型拟合效果灵敏度较好、精度较高,总体效果要优于未分级方法构建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青杨叶锈病损失量估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两年的病害调查与立木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青杨叶锈病病情指数与树高、胸径、材积三者的生长率之间呈负相关直线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h=7.2288-0.0494x;yd=6.6276-0.0386x;yr=19.2660-0.1227x。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此病对青杨材积生长量的影响,得到病情指数(xi)对材积损失率(yi)的估计模型y(%)=51.201266/1+e~(3.139577-0.079216*X°)。由模型估计临夏州青杨每年因叶锈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3.51-60.86万元之间。目前,临夏州应将青杨叶锈病的病情指数控制在15以下,作为此病害防治指数的参考数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章古台沙地15年生刺榆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刺榆胸径快速生长主要集中在4~11 a,树高快速生长在3~9 a,分别于5 a时达到最大,材积生长速生期为6~11 a,峰值出现于7 a时。胸径生长与材积变化规律比较接近,以胸径作为材积生长速生期的预判指标相对树高可靠。在15 a时刺榆材积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生长处于稳定阶段,可持续发挥其防护效能。根据年龄与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项式进行生长方程的拟合,方程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方程为胸径/年龄y=-0.047x2+1.492x-3.203(R2=0.978);树高/年龄y=-0.019x~2+0.651x-0.496(R~2=0.974);材积/年龄y=-2.62×10~(-5)x~2+0.002x-0.007(R2=0.972)。  相似文献   

5.
桉树焦枯病对桉树生长量的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桉树焦枯病不同发病等级调查桉树各因子生长量,分析不同病级对桉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病等级达到Ⅳ级时对胸径、Ⅲ级时对树高、Ⅱ级时对材积的生长已经造成极显著影响。根据不同发病等级与损失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损失率估测模型,该模型估测结果与调查实测数据相对误差1.32%(精度为98.68%)。以此模型估算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焦枯病危害,材积年损失率23.53%,年经济损失0.518亿元。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与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龄级林分胸径、树高及材积等生长量指标,以揭示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和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D=5.838 lnt-5.241 1;树高拟合方程为H=1.110 3t~(0.8917),树高与胸径之间拟合方程H=2.474 6e~(0.1527D),材积拟合方程V=0.000 1t~(2.2518),各拟合方程效果显著(R~2大于0.98)。从胸径、树高株数累积分布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来看,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胸径、树高生长较快,但由于林分密度大,胸径生长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中龄林胸径、树高生长稳定;近熟林分胸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都放缓,林分内枯立木、濒死木占有一部分,其林分健康状况欠佳;成熟林多为日本落叶松与柳杉行间混交,林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刺槐生长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海盐碱地23年实生刺槐生长研究,进行树干解析,对刺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规律进行回归模拟。最优模拟方程为:H=-0.372+3.318*lnt;DH=e(-5.518+0.977/t);BV=e(-13.771-0.938/t)。与传统的S型生长曲线不同。并且通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有序聚类,将H、DH、BV都分成三类。分析结果与模拟回归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361 8X+4.497 9,模型的拟合度R^2=0.796 5(X表示胸径,Y表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137 9X+0.858 9,模型的拟合度R^2=0.881 6(X表示胸径,Y表示冠幅)。通过对3株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研究大径级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生长率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树高较为明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时分别为5.278 7%,15.069%,25.895%;而50年生时仅为0.273 3%,0.186 9%,0.921 7%。研究提出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的发育阶段划分、合理密度、目标树数量等关键经营技术参数,为杉木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桢楠生长特性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桢楠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了桢楠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四川省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桢楠生长,90年树高平均可达33.80 m,胸径(去皮)平均可达43.10 cm,材积(去皮)平均生长量达2.236 m3。Logistic曲线对桢楠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35.117/(1+9.466×e-0.059x),y=54.937/(1+15.921×e-0.045x),y=4.029/(1+67.750×e-0.048x)。桢楠平均生长量高峰的出现以树高,胸径,材积为序,符合一般林木的生长规律;桢楠在前50年左右材积生长缓慢,之后进入快速生长期,90年左右时生长速度仍未见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浙西南山地引种栽培的日本扁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模型,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6年生日本扁柏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分别达到了11.36 m、13.68 cm、0.089 47 m3,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32 m·a~(-1)、0.38 cm·a~(-1)、0.002 49 m2·a-1,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25 m·a~(-1)、0.20 cm·a~(-1)、0.004 29 m2·a-1。树高快速生长期为6~12a,胸径快速生长期为6~15a,材积逐年增长。3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材积生长没有达到数量成熟。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树高=11.583 8/(1+e2.845 0-0.1598 36x)、y胸径=12.713 8/(1+e3.949 3-0.257 878x)、y材积=0.116 384/(1+e4.830 0-0.166 335x)。  相似文献   

11.
南酸枣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年对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39年生的南酸枣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模型对南酸枣生长过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人工林树高有2个快速生长期,分别为第5~11年、第26~32年,连年生长量在第10年时出现最大峰值,为0.65 m·a-1;南酸枣前39年均是胸径和材积快速生长期。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对南酸枣人工林胸径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975、0.8026,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y=-0.172414+0.358276 t+0.004630 t2;采用韦布尔模型对南酸枣人工林树高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855、2.0953,树高最优生长模型为:y=17.4549[1-e~(-(t+27.0183/50.5605)~(3.2225))];采用韦布尔模型对南酸枣材积生长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9993、0.00005,单株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y=1366.6113[1-e~((t+7.5713/374.5885)~(4.1374))]。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辽宁地区1 761株樟子松样本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资料基础上,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樟子松的胸径与树高、材积分别进行了8种不同的曲线回归分析,得出胸径与材积最优回归方程为V=0.000 165D2.278 86,胸径与树高的最优回归方程为H=0.519 024+0.818 875D-0.023 36D2+0.000 818D3。  相似文献   

13.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14.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宁近郊国有七坡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不同立地下胸径与树高关系,采用标准地法对杉木的胸径树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值0.95g/cm~3立地下杉木胸径树高拟合曲线为S形曲线:Y=e~2.818-(5.664/X),土壤容重值≥0.95g/cm~3立地下杉木胸径树高拟合曲线为幂函数曲线:Y=1.969*X~(0.626);总体精度极高,对于杉木边缘产区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白皮松生长规律,探讨其生长指标的模型估算,旨在为白皮松的科学经营管理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在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林内设置4个标准地,采集21株解析木获得白皮松林木生长数据,建立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进行分析研究。比较4种常用的经验和理论函数,建立白皮松生长的最优模型,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为三次曲线函数:D=-2.469+0.252×T+0.015 4×T~2+(-1.38×10~(-4))×T~3(R~2=0.98);树高和材积为幂函数:H=0.122×T~(1.251)(R~2=0.95)和V=(5.438 3×10~(-9))×T~(4.696 1)(R~2=0.94)。白皮松胸径和树高生长呈"慢-快-慢’的生长过程。胸径平均生长量在1~40 a快速增加,在40 a后增长趋于缓慢;树高平均生长量在1~35 a呈增长趋势,35 a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缓慢下降;1~20 a材积总生长量增长较缓慢,21 a开始材积总生长量增长迅速,60 a时达到0.620 m~3,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始终保持增长,未达到最大值,还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划分白皮松的生长过程为:幼龄林阶段(1~15 a);中龄林阶段(16~58 a);近熟林阶段(58 a)。白皮松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均通过检验,可为白皮松树木的生长进行较为精确的估算和预测,也为不同生长阶段白皮松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过伐林区天然林红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红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解析木数据,分析红松单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选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90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0年出现最大值,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10年以前不断增加。胸径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0199 0.0375A 0.0014A2,树高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0.0702 0.0600A 0.0006A2,材积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7×10-9A4.2589。  相似文献   

18.
山西灵邱油松人工林油松毛虫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人工林单株载叶量(W_i)与胸径(d_(1:3))之间有下列关系:lgW_i=2.1256+1.9095lgd_(1:3)或W_i=133.6d_(1:3)~(1:9095),r=0.95996。单头油松毛虫幼虫终生食叶量(置信度为95%)为54.34±2.72克,损失针叶63.924±3.20克。不同食叶量对高生长影响不显著;失叶1/3以下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失叶1/2以上胸径、材积生长率剧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设置了33块标准地,研究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点以及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在5年生树高生长开始加速,胸径生长在11年生前处于快速增加阶段,材积生长量在9年生开始进入高速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其每公顷材积年均生长量不同;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年均生长量随地位级的提高而增加;而针对某一地位级,随密度增加,材积增长速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0.
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50~58年生的楠木人工林实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研究楠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4年生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63 m,20年生时树高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7 m,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16年生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64 cm,22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6 cm,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54年生时材积的平均生长量最大为0.008 9 m~3,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年龄可认为是楠木的数量成熟年龄;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生长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y=a_0+a_1t+a_2t~2+a_3t~3(y表示树高、胸径、材积,t表示树龄,a_0、a_1、a_2、a_3分别为模拟曲线的系数)描述,其适合优度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