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枸杞子外观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不同品种枸杞子种子的数量范围进行统计,为不同品种枸杞子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显微镜与电脑软件相结合,对甘肃靖远产区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枸杞子表面和种子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对不同品种枸杞果实百粒重和种子千粒重进行统计,计算籽占果实比例。[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子的果实纵径、横径、形状、颜色、味道、百粒重及种子的千粒重有明显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宁杞1号百粒重及种子的数量范围与宁杞5号、宁杞7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同品种枸杞子外观性状和种子数量的鉴别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果实粒大、甜度高、颜色鲜亮、百粒质量大、种子千粒质量小、籽占果实比例小的宁杞7号枸杞品种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质发芽特性和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大豆豆芽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来源的77份大豆种质的发芽特性及籽粒形态的遗传变异特点。[结果]不同大豆品种萌发到达不同历期的时间和增重存在差异,种子形态、豆芽的产量和长度、油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黄皮大豆的豆芽产量增长率最高,青皮大豆的豆芽最长。豆芽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芽长度与百粒重、脐形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脐大小、脐形及油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形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的种子性状可作为豆芽专用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
材料选用27个籽用西瓜品种,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广东,试验对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主要产量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产量因子包括瓜纵径、瓜横径、单瓜重、单瓜种子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百粒重9个因子.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籽用西瓜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大部分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紧密.但通径分析发现,对单瓜种子产量存在直接作用关系的是单瓜种子数、单瓜重和百粒重,其它产量性状主要通过这3个产量性状对单瓜种子产量起间接作用;当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时,增加单瓜种子数、百粒重和单瓜重会较大幅度提高籽用西瓜单瓜种子的产量;试验籽用西瓜的平均果形指数介于0.49~1.13,通过对果形指数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单瓜种子产量会随着果形指数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当果形指数为1.04时,单瓜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较少或检测不到,合理的诱导方式可以使花生植株中白藜芦醇积累。实验以花生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H_2O_2诱导不同品种花生幼苗中白藜芦醇合成差异,同时对花生种皮颜色、种子单粒重与其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差异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_2O_2能诱导不同品种的花生幼苗叶片中白藜芦醇的显著增加,并在24~36 h达到合成高峰;在考察的浅褐色、浅红色、粉色和深红色品种中白藜芦醇最高含量分别达到了7.2、35.5、7.6和16.9μg/g。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原始含量和诱导后合成最大值与花生种子的种皮颜色无关。8个相同种皮颜色的花生品种,种子单粒重与未诱导的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27;考察的四类种皮颜色的17个花生品种中,种子单粒重与未诱导的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42;不同品种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诱导合成潜力与种子单粒重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H_2O_2能花生幼苗中白藜芦醇的增加,种子单粒重可作为评价花生品种中原始白藜芦醇含量高低的依据;花生合成白藜芦醇的潜力与诱导后放置合适时间有关,花生种皮颜色不能作为筛选高含量白藜芦醇花生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花生排种过程中存在的机械破损问题,以花生品种四粒红不同条件下的初始破碎力为指标,开展花生三轴方向上的起始破碎力测定试验。采用全组合试验方法,以压缩速度、含水率为因素,分析了花生种子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压缩速度条件下x、y、z三轴方向起始破碎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浸泡温度20℃,浸泡时长为3 h,花生含水率达15.4%时,起始破碎力在三轴方向均最大;在不同压缩速度下,花生种子起始破碎力沿x轴方向最大,沿z轴方向最小,分别平均为35.86 N、22.35 N;同一压缩速度下,花生种子起始破碎力随含水率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花生种子的力学特性、损伤机理及播种机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黄山地区9个采样地的乌桕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单粒重、纵径、横径、厚度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子纵径、横径、厚度与单粒重呈极显著相关;影响因素中,纵径是对乌桕种子质量贡献最大的因素;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5为阈值,可将9个乌桕采样地聚为4类.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44-150
在典型棕壤地块开展耕作试验,研究大花生品种(鲁花11、花育22和中花24)和小花生品种(BL、花育39和日本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免耕、耕翻20 cm(以下简称耕翻)、耕翻20 cm+起垄8.5 cm(以下简称耕翻起垄)的响应差异,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产量与品质特性及籽粒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小花生品种对耕作方式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小花生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不显著,但免耕与耕翻起垄相比显著降低大花生产量。耕翻起垄处理下,以大花生产量较高,鲁花11单产(指666.7m~2产量,下同)最高为366.3 kg,小花生BL各耕作方式下单产为148.5~170.7 kg,总体低于其它品种。花生蛋白质产量和产油率,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在小花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花生则表现为耕翻起垄处理显著高于免耕,且同一处理不同品种总体以鲁花11、日本花生表现较高,BL最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含油率下降0.67%。同一品种的花生出米率、百粒重,在三种耕作处理下除中花24、花育39外均没有显著差异,出米率和百粒重以大花生较高,BL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单产与产油量、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含油率、出米率、百粒重呈曲线关系,即在花生单产低于300 kg时籽粒蛋白质含量、百粒重、出米率均总体随着产量增加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含油率则呈下降趋势,超过此产量临界值时均维持在一定水平或略低。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花生种子挤压破碎特性,降低对其机械化作业时的损伤,对花生主产区典型品种的花生种子进行了挤压破碎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含水率、不同挤压位置下花生种子的挤压破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挤压位置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挤压力均有所不同,最终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而在不同挤压位置条件下,同一含水率的种子所能承受的挤压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腹面、侧面、顶面;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在同一挤压位置下抗挤压破裂能力也有所不同,其原因均与种子自身的内部组成、外形尺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百粒重及含油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种源种子的百粒重和含油量,分别对采自太行山-秦岭地区和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北京、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不同种源的黄连木种子进行了种子(带壳)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种子百粒重范围为3.35-5.13g,各地黄连木种子含油量均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个种源18株银叶树优树种子进行苗期生长对比试验。[方法]将优树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数据与优树子代的百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地径、苗高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种源百粒重、地径、苗高差异显著;播种到首次出芽时间为42~75 d,出芽累计天数为65~173 d;相关性分析表明胸径、树高、百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地径、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湛江种源的百粒重最大,达1 301.70 g,其次为珠海、深圳、汕尾种源。首次出芽时间及子代苗期生长量以湛江种源最优,湛江种源子代苗期地径、苗高是最差种源汕尾的1.43和1.23倍。  相似文献   

11.
3种入药甘草的种子特征及鉴别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3种甘草属植物的果穗、果荚及种子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测量了果穗的大小、果穗中的果荚数,果荚的大小、果荚中的种子数,种子大小、种子直径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胀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大,为2.93mm,‘光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小,为2.55mm,‘甘草’略小于‘胀果甘草’,为2.92mm;‘胀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大,为10.7g,‘光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小,为6.2g,‘甘草’的千粒质量介于两者之间,为6.9g;‘光果甘草’单个果穗平均种子产量最大,为0.832g,‘甘草’最小,只有0.400g,‘胀果甘草’介于两者之间,为0.688g;通过肉眼观察果穗和果荚形态学特征容易将3种甘草区分,通过研究种子形态特征和鉴别指标也可将3种甘草明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2.
三七种子的大小对窝眼轮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窝眼轮排种器型孔尺寸与分级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子的适配性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各级三七种子与适配型孔尺寸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三七种子分为4级,设计了4种不同型孔尺寸的窝眼轮排种器,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模拟各级种子在不同型孔尺寸排种器中的充种过程,分析各级种子在不同型孔尺寸排种器中的充种性能,得到各级种子适配排种器型孔尺寸,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各级三七种子均有适配型孔排种器,5.0~5.5和6.5~7.0 mm分级段的种子适配排种器型孔尺寸为7.5和8.5 mm;5.5~6.0和6.0~6.5 mm分级段的种子适配排种器型孔尺寸为8.0 mm。各分级段的种子在其适配排种器中充种时,合格指数均大于95.83%,漏播指数均低于2.00%,重播指数均低于2.17%。确定了种子长轴(l)与孔径(L)之间以及高轴(h)与孔深(H)之间的线性关系方程分别为L=0.58l+4.28和H=0.75h+3.96。【结论】排种器充种性能满足了三七播种的农艺要求,为窝眼轮排种器型孔尺寸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油用向日葵品种在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栽培适应性,收集国内外21个向日葵品种作为材料在灌区盐碱地进行栽培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生育天数、株高、茎粗、盘径4个因子的主成分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91.23%,主成分归类当中第一类为单株个体因子,第二类为产量构成因子,第三类为单盘因子,第四类为生育期因子。聚类分析中,阀值为1280时,21个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含7个品种,总体表现为中晚熟、籽实黑色、茎秆粗壮、籽仁率70%以上、百粒重6g左右、盘径大;第二类含11个品种,表现为早熟、矮秆、百粒重7g左右、叶片向上、茎粗、耐密植、籽仁率70%以上、籽粒黑色;第三类含3个品种,表现为早熟、矮秆、结实率高。逐步回归分析中茎粗、盘径、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百粒重、籽仁率与产量有显著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种籽性状与种仁含油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五昧子种籽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阃的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种耔厚度、种耔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仁古油率等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9911、9907、9913、9919、9918、9914等6个无性系种仁古油率较高,分别为70.17%、69.77%、68.99%、67.51%、65.97%、64.15%;五味子种油的形成、积累与无性系的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籽横径、种耔纵径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而与种籽厚度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70,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古油率为目标的五味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遗传性稳定的6个F7花生品系和两个推广花生品种桂花17、汕油523为材料,分别对温室条件下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叶片和果仁的酯酶同工酶和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及大田春花生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性状、理论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结荚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带在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饱果期各品种(系)间花生果仁酯酶同工酶只有表达量的差异。下针期花生叶片的酯酶同工酶与结荚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果仁粗脂肪、粗蛋白的形成有关;饱果期花生叶片和果仁酯酶同工酶与花生的单株果数和果重相关,并且对花生果重、仁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子与排种器接触物理参数的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豆排种过程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设置。对大豆种子的本征参数、大豆种子与排种器的接触参数进行标定;测定大豆种子长、宽、高三轴尺寸,自然休止角,千粒重和密度的本征物理参数,测定大豆种子与排种盘、搅种轮和有机玻璃接触的最大静摩擦因数、碰撞恢复系数。以平均误差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离散元软件正交试验仿真标定。结果表明,离散元仿真标定的参数设置为:大豆种子三轴尺寸的长、宽、高分别为6.884、6.833、6.292mm,密度为1 272.15kg/m~3;大豆种子与排种盘、搅种轮和有机玻璃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449、0.408、0.474,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561、0.518、0.472,离散元仿真的平均误差值为2.044%。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eanut quality on the storage stability of peanut butter. The quality of 17 varieties of peanuts was analyzed, and each was used to prepare peanut butter. For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s and durations, stability of the peanut butter was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ree indicators: peroxide value, acid value, and centrifugal r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nut components and peanut butter storage stabil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eanut. Peanut butter prepared with high oleic peanuts (Kainong 17-15)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shelf life than that of other varieties.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bility of peanut butter and peanut quality suggests that 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tability.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high oleic peanuts (HOP) is the most suitable variety for making peanut butter, which can allow farmers and processors to choose the specific variety for better product and shelf life.  相似文献   

18.
花生内生抗虫工程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带有Bt基因的花生内生菌对花生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方法(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均能增加花生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花生的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和地上部、地下部鲜重等生物学指标,并对棉铃虫表现出了一定抗性。在3种处理方法中均以浸种+喷施效果最佳,而浸种或喷施2种处理方法其效果因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花育28号为供试材料,在每公顷15万穴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穴播粒数处理:每穴1粒(T1)、单粒双粒交替种植(T2)、每穴2粒(T3),构建了3种不同密度群体,研究了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长随穴播粒数的增加而增加;T3的LAI前期上升快,峰值过后降速快,各生育时期LAI表现为T2>T3>T1;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在各个时期均表现为T3>T2>T1;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T3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