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通过调查日本市场上目前占销售的大部分菲律宾香芽蕉的成熟特性.我们认为:在15~35℃后熟情况下,30℃以上果皮会变褐,不会全转黄,特别是在35℃时果肉成腐烂状.15℃下果肉正常成熟,但果实两端绿色不消失,果皮和果肉的成熟度不一致.20℃和25℃能正常成熟,这一温度范围是后熟的适宜温度.用1~5000ppm乙烯处理24小时,在20℃下进行后熟,香蕉后熟情况不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挂果期间,果实即使开花后120天还会继续增大,最终随着裂果而黄化,但不会正常成熟.可是,从淀粉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来看,挂果期间从开花后90天才开始内在的成熟.把开花65~105天采收的果实运到日本,置于25℃下进行后熟.65和75天采收的果实青果期在10天以上,而开花后85天和95天采收的果实青果期缩短到3~4天,开花后105天采收的果实在运输过程就变黄了.可是,跃变以后的成熟特性,不因采收期的不同而异.综上所述,目前从菲律宾香芽蕉的成熟特性来看,我们认为同以前的主要品种大蜜哈和仙人蕉基本相同.但是,糖分组成和对温度的反应等细节有所不同,因此今后在经营香蕉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2.
以宝岛蕉果实为材料,研究3个不同贮藏温度25、20、16℃对果皮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贮藏条件下,乙烯呈先增后减变化,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果皮正常褪绿变黄;25℃贮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20℃和16℃,叶绿素a不能完全降解,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增加,果皮不能正常褪绿,出现青皮熟。宝岛蕉在25℃出现青皮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叶绿素a不完全降解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4.
以辣椒绿熟果(果实绿熟时期采摘)和红熟果(果实红熟时期采摘)为试材,研究其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保存下,胎座或果肉的辣椒素含量变化趋势均与二氢辣椒素一致。短时期低温(0℃)保存有利于保持采后辣椒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含量,长时间保存时,常温(4℃~25℃)保存有利于保持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含量。同一保存温度下,果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趋势与胎座相反。同一温度处理下,不同熟期果实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AP(African Pride)番荔枝冬季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乙烯利处理下,番荔枝果实淀粉、可溶性糖、蔗糖等糖类以及果胶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变化,以期从多糖代谢角度探讨温度和乙烯对番荔枝冬季果软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0℃)可延缓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高温(32℃)可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而28℃下番荔枝软熟最快。28、32℃下果实果皮变硬可能与果皮中原果胶的合成有一定关系。果实的软化与果肉中的原果胶降解有关,但和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无必然联系。温度和乙烯对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Eth-28℃处理对酶活性诱导最显著。Cx和PG活性的变化与果实软化最相关,而PME在果实软化中可能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测定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theobromae在芒果果肉培养基上不产生乙烯,但是B.theobromae代谢活动能诱导芒果果肉中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导致芒果快速释放乙烯,随着发病程度增加和贮藏期延长,乙烯释放速率快速增加。高浓度乙烯使芒果果肉快速软化,在25℃条件下,果实在发病后3~5 d就完全腐烂。  相似文献   

7.
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个菠萝品种(卡因种和巴厘种)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肉色泽和色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颜色逐渐向橙色转变;叶绿素总量从果实膨大期增加到加工成熟期的最大值,之后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含量从果实膨大期到完熟期都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及类黄酮无显著相关;类黄酮含量与类胡萝卜素显著正相关,与花青苷极显著正相关;h*值与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相关,与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a*值、b*值与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间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花青苷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松风本’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龙眼果实贮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等预处理后晾干,用聚乙烯保鲜袋(0.015 mm厚)包装,分别置于室温(25±0.5)℃和低温(3±0.5)℃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取样测定龙眼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25±0.5)℃室温贮藏相比,(3±0.5)℃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和果肉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此外,(3±0.5)℃低温贮藏还能延缓采后龙眼果肉自溶和果皮褐变,以及抑制龙眼果实失重率的升高,维持较高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3±0.5)℃可以作为‘松风本’龙眼果实低温贮运的推荐温度条件,以保持‘松风本’龙眼果实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9.
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用胡椒、假药、糯米香等植物叶片处理香蕉果实后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叶片处理均有催化香蕉后熟作用,当温度25~30℃,叶片与香蕉质量比约1:5时,后熟香蕉果皮颜色较好,其中,假药叶处理香蕉后熟时间短,果皮颜色好;糯米香叶能延长香蕉果皮褪绿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果肉色泽存在明显差异的芒果果实品质特征,分析了4个浅黄色果肉品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4个深黄色果肉品种(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糖和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组分大致相同,其中β-胡萝卜素是各品种中含量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约占总类胡萝卜素的33%~79%。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高、酸含量低,果实香气物质均以单萜烯类为主;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较低、酸含量较高,其中‘鹦鹉芒’和‘丰顺无核’果实香气物质分别以酯类和醛类为主,而‘大白玉’和‘白象牙’香气物质以单萜烯类为主。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呼吸跃变型水果,对冷害的敏感度随其成熟度增加而减弱.冷害症状包括果皮灼伤,脉管束周围果肉硬化和组织渗水等.绿熟果实对寒冷相当敏感,在2℃下存放10天或在7.5℃下存放20天,便出现冷害.而60%转黄的果实,在2℃下贮藏17天却没有冷害.要达到2℃下安全贮藏12~14天的目的,必须将果实置于12.5℃下预处理4天,使果实部分成熟、降低冷害敏感度.上蜡和以聚乙烯塑料包裹可减少冷害,但也会影响风味.使用高浓度CO_2(2%或10%),有或没有高CO_2(2%或10%)的氧(1.5~5%)的气调可延缓成熟,但不能减少冷害.钙处理会增加冷害.在果实后熟后再予贮藏,可减少冷害发生、延长低温条件下的贮藏寿命.60%转黄的果实在2℃下装运,还是杀灭果蝇的好办法.不同栽培种果实冷害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妃子笑’荔枝果肉中主要风味物质与钾钙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Feizixiao)果肉为试验材料,探讨果肉主要风味物质变化与果肉中K、Ca和Mg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在采前7 d达到高峰,总酸含量在采前5 d 达到最低值,糖酸比总体上升但采前5 d后呈下降趋势;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采前7 d达最低且此后无显著变化;果肉中全K含量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溶性K含量动态变化曲线呈“V”形,全Ca、全Mg、水溶性Ca和水溶性Mg等含量均变化不显著;K和Ca相互促进吸收,Mg与K、Ca无关;果肉中K和Ca含量较高是促进荔枝果实主要风味品质良好发育的主导因素;总酸和单宁含量均分别与全K和水溶性K含量的一元指数函数回归方程显著,且均呈负相关;果肉中Mg可能与果肉主要风味品质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3.
芒果种质资源果实重要经济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具有小果型、椭圆形(包括长椭圆、宽椭圆形)、质地中等细滑、清香等性状的品种较多.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紫花芒果后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4-D、GA3、NAA、ABA和乙烯利对紫花芒果后熟的作用。2,4-D、GA3和NAA对芒果后熟期的颜色转黄、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总类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叶黄素)上升和硬度下降有减慢作用,能延缓果实的后熟,其中以GA3最明显;乙烯利和ABA则加速芒果的后熟;5种生长调节剂最终都可导致可溶性糖含量上升;除GA3可延缓果肉的酸度下降外,其他生长调节剂对酸度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庄卫东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2031-2037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松风本’龙眼果实为材料,研究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等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龙眼果实在(5±1)℃下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内较高的O2含量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外观品质,保持较高的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内较高的CO2含量能延缓龙眼果肉自溶和果实病害发生,但果肉乙醇含量积累会影响龙眼果实品质,加速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普通聚乙烯薄膜袋内的O2含量最低而CO2含量最高,会导致果肉乙醇含量积累过多、果实发病率最高和好果率最低。综合结果可知,3种保鲜薄膜袋包装对‘松风本’龙眼果实在(5±1)℃低温下贮藏保鲜效果为微孔复合保鲜薄膜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袋>普通聚乙烯薄膜袋。  相似文献   

17.
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为龙眼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相对湿度85%下贮藏。贮藏期间取样测定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色素含量、果肉营养物质含量和果实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龙眼果实对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有效降低采后贮藏期间龙眼果实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及较高的果肉TSS、可溶性总糖、蔗糖和维生素C含量,延缓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的发生,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因此认为,采前喷施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能有效延缓采后龙眼果实的品质下降、较好维持龙眼果实品质,提高龙眼果实耐贮性和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南秋芒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秋芒采后贮于室温条件,第6天呼吸速率达到高峰,果实变黄。果皮中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分别在采后第7天和第11天了高。果肉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在采后第9天最高,其PE和PG活性与果皮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果实的后熟进程关系密切,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果实软化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杂柑类新品种—‘建阳桔柚’果实为材料,研究微孔薄膜袋(WK微孔)、打孔薄膜袋(DK打孔)和无孔薄膜袋(CK对照)包装对‘建阳桔柚’果实在(10±1)℃下贮藏120 d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孔薄膜袋包装相比,微孔薄膜袋和打孔薄膜袋包装能使采后‘建阳桔柚’果实包装袋内保持较高的O_2含量和较低的CO_2含量,有利于维持‘建阳桔柚’果实进行低水平有氧呼吸,显著减少因无氧呼吸造成的果肉乙醇积累,保持较高的‘建阳桔柚’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果实好果率,降低果实失重率、感病指数和枯水指数;并且微孔薄膜袋包装对‘建阳桔柚’的贮藏保鲜效果更优于打孔薄膜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