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后熟温度对Tommy Atkins栽培种芒果质量的影响.后熟温度对果实的颜色、风味和质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12℃下保存16天的果实,无法成熟到完全可食程度.与在其它温度下贮藏的果实相比,其含糖适中,含酸较高,保持少许绿色,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不完全软化.在17℃下存放15天的果实,软化和褪绿均如人意,但果肉颜色不理想,含糖量较高,含酸量也高,糖酸比较低.在22、27和32℃下后熟的果实,叶绿素分解大,品质优良,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质地好,糖酸比均衡.37℃下后熟的果实有类似表现,但果皮常出现杂斑,果肉糖酸比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催熟条件对香蕉后熟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作为参考指标,研究采收后贮藏时间、催熟时间和催熟温度对2种香蕉果实后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后仅贮藏5 h的香蕉,在22 ℃、12 h乙烯催熟处理的条件下,尾蕉的成熟指数、表皮颜色、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和头蕉相比有显著差异,尾蕉成熟速度显著低于头蕉;22 ℃下贮藏5 d后再进行乙烯催熟处理,头蕉和尾蕉的成熟速度基本一致;适当提高催熟温度或延长催熟时间至24 h,也能提高头蕉和尾蕉的后熟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莲雾农科二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珍珠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材料,开展莲雾果实发育过程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发育过程,果皮颜色由黄绿色逐渐向红色转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为极显著下降、不变、显著下降的趋势;类黄酮、总酚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花色素苷含量在盛花后30 d前后开始显著增加,采收时达到最高值。红绿色指标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黄蓝指标b值、综合色度指标h°值与各色素的相关性与a值相反。果皮的转色期为盛花后30 d前后,转色前果皮色泽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共同决定,转色后花色素苷含量对果皮色泽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用胡椒、假药、糯米香等植物叶片处理香蕉果实后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叶片处理均有催化香蕉后熟作用,当温度25~30℃,叶片与香蕉质量比约1:5时,后熟香蕉果皮颜色较好,其中,假药叶处理香蕉后熟时间短,果皮颜色好;糯米香叶能延长香蕉果皮褪绿时间。  相似文献   

5.
香蕉水分亏缺果实的采后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江 《福建热作科技》1995,20(2):47-48,41
低温环境贮藏香蕉果实可加速果实热化.这反映在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增加提前以及果皮色泽和果肉糖类大大增加.本试验结束时,低湿贮藏果末端为绿黄色(第5阶段),而高湿贮藏果仍为绿色(第1—2阶段).与高湿贮藏果相比,低湿贮藏果肉的乙烯产生并未大量增加.尽管两个处理样品的氨基环丙烷粉酸(ACC)含量增加较多,仍出现了差异,因为低湿处理比高湿处理提前两天.低湿贮藏果皮的乙烯产生随果实热化而显著增加,与ACC的增加相一致.在低温贮藏果中,果皮的ACC氧化酶活性反映出乙烯产生的大量增加,而高湿贮藏果的增加则迟而少.低高湿贮藏果的果肉ACC氧化酶活性在贮藏期间逐渐增加.讨论了乙烯产生的变化,香蕉熟化与果肉的乙烯产生相一致,而果皮则无活动.果肉的乙烯产生取决于果实褪绿程度.  相似文献   

6.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7.
荔枝采后果皮变色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处理荔枝在贮藏过程中冻干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中有机物分子含量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中一种称为类黄酮的酚类物质即水溶性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是引起荔枝果皮变色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果皮中的其他有机物如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对水容性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保鲜处理的荔枝贮藏结果表明:冰水处理的荔枝果皮比热水处理的荔枝果皮中的花色素苷降解速度慢,本实验可以为研究荔枝采后褐变机理、果皮着色变化与酚类物质的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应的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日本市场上目前占销售的大部分菲律宾香芽蕉的成熟特性.我们认为:在15~35℃后熟情况下,30℃以上果皮会变褐,不会全转黄,特别是在35℃时果肉成腐烂状.15℃下果肉正常成熟,但果实两端绿色不消失,果皮和果肉的成熟度不一致.20℃和25℃能正常成熟,这一温度范围是后熟的适宜温度.用1~5000ppm乙烯处理24小时,在20℃下进行后熟,香蕉后熟情况不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挂果期间,果实即使开花后120天还会继续增大,最终随着裂果而黄化,但不会正常成熟.可是,从淀粉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来看,挂果期间从开花后90天才开始内在的成熟.把开花65~105天采收的果实运到日本,置于25℃下进行后熟.65和75天采收的果实青果期在10天以上,而开花后85天和95天采收的果实青果期缩短到3~4天,开花后105天采收的果实在运输过程就变黄了.可是,跃变以后的成熟特性,不因采收期的不同而异.综上所述,目前从菲律宾香芽蕉的成熟特性来看,我们认为同以前的主要品种大蜜哈和仙人蕉基本相同.但是,糖分组成和对温度的反应等细节有所不同,因此今后在经营香蕉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松风本’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龙眼果实贮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等预处理后晾干,用聚乙烯保鲜袋(0.015 mm厚)包装,分别置于室温(25±0.5)℃和低温(3±0.5)℃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取样测定龙眼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25±0.5)℃室温贮藏相比,(3±0.5)℃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和果肉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此外,(3±0.5)℃低温贮藏还能延缓采后龙眼果肉自溶和果皮褐变,以及抑制龙眼果实失重率的升高,维持较高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3±0.5)℃可以作为‘松风本’龙眼果实低温贮运的推荐温度条件,以保持‘松风本’龙眼果实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10.
叶面镁营养促进妃子笑荔枝果皮着色的生理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成年树为试材,探讨叶面Mg营养调节妃子笑荔枝果皮着色的效果及其初步原因。以叶面喷Mg为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坐果后1 d(2013年5月5日)和8 d进行叶面喷肥处理,观测果皮着色、内源激素含量和相关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坐果后15 d,Mg处理的果皮h值最低和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克服了果皮"滞绿"现象。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Mg处理与CK的果皮生长素(IAA)和乙烯(Eth)含量、叶绿素单加氧酶(Pa O)和叶绿素酶(Chlase)活性在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坐果后11 d后,Mg处理在果皮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及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上均显著高于同期CK,并且Mg处理使果皮ABA/GA3(含量比)高于CK。Mg处理在坐果后15 d和18 d使其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CK,而使其叶绿素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可见,Mg处理克服果皮"滞绿"现象归功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升高,其可能通过提高ABA/GA3值,进而刺激UFGT活性升高,从而促进果皮花色素苷合成。  相似文献   

11.
以红麻"杂红99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灌水(CK)、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和重度胁迫(SS)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红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和轻度胁迫下,红麻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红麻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0 d的水分胁迫后,叶绿素含量SSMSLSCK。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b值均较对照有所下降,胁迫20 d后趋势变为CKLSMSSS,水分胁迫对红麻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红麻在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情况下,可以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红麻是耐旱性强的作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供氮水平下加硅对香蕉生长与氮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方法,探讨在正常供氮(200mg/L)和高供氮条件下(400mg/L)加硅对3个香蕉品种生长与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氮和高供氮条件下加硅显著影响3个香蕉品种的生物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全氮与硅含量,显著影响氮、硅在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品种香蕉响应特征不同,香蕉硅氮代谢相互影响。加硅对宝岛蕉和威廉斯蕉地上部分生物量或根系生物量在2个供氮水平间的变化规律影响不显著,加硅降低或提高这种变化程度。巴西蕉在正常供氮条件下、宝岛蕉和威廉斯蕉在高供氮条件下,加硅提高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46.0%、38.4%和1.86倍;加硅降低巴西蕉根系氮与叶片氮含量比例,宝岛蕉、威廉斯蕉在正常供氮条件下加硅提高根系中氮/假茎氮含量比例;加硅显著提高香蕉叶片硅含量,较对照提高17.6%~102.3%;加硅对根系和假茎硅含量影响分别与供氮水平与香蕉品种有关;高氮不加硅条件下,根系中硅含量与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黑茶初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茶多酶氧化产物(TF、TR和T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杀青、渥堆和干燥中,由于湿热作用和环境酸化,蓝绿色或黄绿色的叶绿素及其酶解产物叶绿酸酯急剧降解(尤其是叶绿素 a 和叶绿酸酯 a);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新黄质虽比叶绿素相对稳定,但在各工序中亦逐渐降解。叶绿素的主要降解产物是灰黑或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灰黑或褐黑色的脱镁叶绿酸酯形成较少。渥堆期间,由于 Chl/Car 和 Chl/Phy 之比值不断下降,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聚乙二醇(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彩色和常规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下,马铃薯茎叶中色素含量变化复杂,彩色马铃薯品种色素相关指标较常规品种对干旱更敏感。叶绿素a较叶绿素b对干旱的反应更为敏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叶绿素更敏感。叶绿素b/a值较其他指标在干旱胁迫下更稳定。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彩色马铃薯较常规马铃薯增幅更大,因此在进行抗旱评价时不宜单采用色素指标。干旱影响导致的色素变化由强到弱为‘D613’>‘东农303’>‘200902’>‘渭薯1号’>‘春薯2号’>‘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克服‘三月红’荔枝果皮“滞绿”现象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三月红’荔枝的成年单株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为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观测其果皮色素、内源激素含量以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处理与CK的色调角(h值)、叶绿素和生长素(IAA)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糖酸比和花色素苷、乙烯(Eth)、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等含量及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叶绿素单加氧酶(PaO)、叶绿素酶(Chlase)等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果实的h值在3月29日、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花色素苷含量在4月5日至4月12日之间则显著高于C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处理的糖酸比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Eth含量在3月29日及4月8日、15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果皮ABA含量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IAA含量在4月1日显著低于CK,4月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UFGT活性在3月29日显著低于CK,4月8、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PaO活性在4月1日、8日、12日显著高于CK;UFGT活性与ABA、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aO活性与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ABA、Eth含量和UFGT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Eth含量和UFGT、PaO活性分别极显著负相关,与ABA显著负相关;处理与CK的GA3含量、Chlase活性全程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可见,喷施混合钙镁肥处理可促进着色而克服果皮“滞绿”现象,主要是通过提高Eth与ABA等含量、进而提高UFGT和PaO活性等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叶绿素降解,使得果皮在果肉糖酸比最高时提前着色,成功克服了果皮“滞绿”现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早钟6号’枇杷果实裸藏和聚乙烯薄膜袋藏下果皮的细胞壁代谢。结果表明:裸藏与袋藏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后8℃下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不断增大,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胶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逐渐升高;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与PE、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应(p0.01);但袋藏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PE和PG活性升高,说明薄膜包装贮藏能抑制果实失水、降低细胞壁降解酶(PE、PG)活性和维持果皮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不同贮藏性的5个枇杷品种果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皮多皮孔,果顶与果蒂部位绒毛少且稀疏,果肉肉质细、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超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枇杷果实失水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贮藏性和抗病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油木奈’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 cv. 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木奈’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 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木奈’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檬’(Prunus salicina Lindl.cv.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檫)’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榇’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以龙井茶为试验材料,设定不同的储藏温度(-20℃、-5℃、4℃、25℃)和包装材料〔镀铝复合膜(CPP镀铝/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铝塑膜(PET/Al/PE)〕共12个组合,储藏至6个月时取样,测定样品含水率及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研究包装材料和储藏温度对绿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温度的上升,茶叶含水率逐渐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维生素C等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感官得分呈下降趋势,-20℃、-5℃和4℃处理间差异较小,但均高于25℃处理;比较不同包装材料,以CPP镀铝/PE材料保鲜效果最优,LDPE最差。综合保鲜效果和能耗成本两方面,以CPP镀铝/PE材料4℃贮藏龙井茶,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 ℃)和常温(25 ℃)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了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测定以及采后病害鉴定。结果表明:神秘果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且低温贮藏条件较常温条件变化缓慢;常温贮藏条件下神秘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极高,而低温能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低温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神秘果的果色转变,保持92.33%的好果率;神秘果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蒂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总之,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神秘果的贮藏期,并显著降低其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