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叶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Kom.)Nakai]也称假茴芹、山芹菜、短果茴芹,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寒带的阔叶林下或灌木丛中,东北大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大叶芹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味道鲜味,且具有保健作用,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大叶芹采收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这种情况,近几年东北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日光温室冬季人工栽培,已初步获得成功,使新鲜大叶芹能在冬春上市,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大叶芹能在冬春上市,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收入,是山区保护地栽培业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为使此项技术大面积推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绿色佳蔬─—山芹菜王延东山芹菜,又称大叶芹、短果茴芹、假茴芹等,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山芹菜根状茎短而粗大,密生暗褐色细根,茎直立,单一,具棱,节部被密毛。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柄较短,基部成狭鞘状抱茎,鞘边缘为薄膜质,叶片质薄,一般三片;广生于...  相似文献   

3.
王颖  周玉迁  单琳 《林业科技》2020,45(3):28-31
以拐芹、大叶芹、棱子芹和绿花山芹为研究对象,探讨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种源不同,产量不同。在种源相同的条件下,棱子芹林下产量高于全光。②施肥量对大叶芹和绿花山芹产量影响显著。大叶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最高为1.68 kg/m^2;绿花山芹在施肥量为4000 kg/亩时,产量较高为0.96 kg/m^2。③播种时期对大叶芹产量影响显著,秋播产量明显好于春播。④播种量不同,产量不同。拐芹在播种量为30 g/m^2时,产量最高;绿花山芹在播种量为35 g/m^2时,产量最高为0.45 kg/m^2。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刺芹植物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由于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并且食之有一种特殊的杏仁香味,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一种,故被誉为“平菇王”。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芹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糖(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总氨基酸含量、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其影响)、硝酸盐含量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①四种野生芹菜与家芹相比而言,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维生素C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家芹;②四种野生芹菜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家芹中矿质元素含量;③拐芹、大叶芹、棱子芹中氨基酸含量和家芹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碎叶山芹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芹菜。  相似文献   

6.
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 brachycarpa(Kom.)Kitagawa.]别名山芹菜、假茴芹、明叶菜等,为伞形科大叶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嫩茎叶可食,翠绿多汁,清香爽口,营养丰富,是色、香、味俱佳的山野菜之一。经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测定,每100g样品中含维生素A105mg、维生素E45.3mg、维生素C65.88mg、  相似文献   

7.
大叶芹反季节生产能否取得成功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大叶芹种苗的繁育、移栽时间、温室扣棚时间、温室内大叶芹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温湿度,主要表述了温室内大叶芹不同生长时期昼夜所需要的温、湿度、光照等关键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老山芹为研究对象,探讨播种密度、播种时期、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和不同处理对老山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播种时期对老山芹出苗影响显著,秋播明显好于春播;②播种密度对老山芹出苗率的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为20 g/m2时,出苗率最高为27.44%。③6种处理对老山芹出苗率影响显著,使用GA3浸种后窖藏,老山芹出苗率最高为34.57%。④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老山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NAA浓度为10 mg/L时,出苗率最高为26.83%。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调查黑龙江省次生林下大叶芹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对大叶芹生长的影响,目的是筛选出次生林下大叶芹的高质量种植模式。结果表明:4种林下栽培模式对于大叶芹株高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不同样地条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展叶数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生长中期林下各样地之间的株高排序为:2号>1号>4号>3号,生长后期2号样地株高也是最高,次生林地阳坡栽培模式下大叶芹的株高和展叶树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耐寒大樱桃品种资源缺少,大叶芹是东北稀有山野菜,二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采用耐寒短柄大樱桃与大叶芹立体栽培模式,既满足了黑龙江省优质大樱桃的市场需求,同时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创新了大叶芹的林下开发途径。对短柄大樱桃与大叶芹的立体栽培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调查和记录了湖南南岳衡山景区异叶茴芹的65个分布点状况,包括所涉及的各分布点小生境的特点、该种所在群落包含的其它植物种类、异叶茴芹的植株高度、叶形等信息。结果表明,异叶茴芹通常生长在林下、灌草丛、潮湿、且有枯落物覆盖的小环境中,表现出了集群分布。异叶茴芹常集于林下缓坡或平地,且植株可见倒伏状态,且可观察到异叶茴芹随流水冲刷土壤留下的沟槽渐次生长的痕迹。异叶茴芹植株通常生长至10~15cm以上,才开始出现叶形的变化。调查所及区域海拔范围显示异叶茴芹可分布在600~1000m之间,可为湖南省内其它地理居群分布调查作为参考。本文结果可为远期异叶茴芹的系统分类及生物地理过程推演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郑颖 《林业科技》2016,(4):35-36
正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 brachycarpa)别名山芹菜、假回芹、明叶菜、蜘蛛香、三叶菜,伞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经医学应用证明,大叶芹有活血降压、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清肝、益气、止痛等功效,对高血压、中风有预防作用。大叶芹嫩茎叶可食,其鲜叶中含维生素A、C、E和铁、钙等营养物质,清香爽口,味道独特鲜美,是色、香、味俱佳的山野菜。近年来,大叶芹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本文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调查辽东地区大叶芹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立地条件和环境因子对大叶芹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可获得高品质大叶芹的栽植模式。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和坡位对大叶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极显著;林下栽植的大叶芹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全光坡耕地上栽植的,人工林下栽植大叶芹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天然次生林下的;大叶芹矿质元素含量与林分类型和坡度的关系最大;大叶芹Ca、Mg、Fe含量受综合立地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坡度为15°~20°时,Ca,Mg元素含量最高;坡度为5°~10°时Fe元素含量高;Cu和Zn两种微量元素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山野菜老山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野生老山芹的研究,发现老山芹在0.6郁闭度条件下生长最佳。在土壤肥沃,pH值5.5~7.0,湿度均衡的环境,可保证幼苗良好生长。通过人工方式营造适合野生老山芹生长的环境,并在人工干预下总结出一套野生老山芹的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叶芹在引进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过程中,对平地栽培日本大叶芹的高棵农作物遮荫、高棵农作物的间距、栽植密度、采收高度、人工甩籽繁育、本地防冻措施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日本大叶芹的品质与产量,都比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时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短果茴芹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人们常年采集的地带存在破坏性滥采滥挖野菜资源现象,短果茴芹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采用种子种子播种繁殖栽培技术可有效保护短果茴芹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给鸭儿芹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鸭儿芹茎、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鸭儿芹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鸭儿芹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与FRAP试验及打孔法抑菌试验对其精油的抗氧化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精油成分方面,从鸭儿芹精油中共分离出32个峰,占总离子峰的93.75%,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分别为α-芹子烯(42.01%)、β-芹子烯(19.86%)、(Z)-β-金合欢烯(12.76%)、镰叶芹醇(4.16%)、α-没药醇(3.93%)等;(2)抗氧化能力方面,当鸭儿芹精油浓度由19μg/m L上升到38μg/m L时,DPPH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003μmol上升到0.007μmol,ABTS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069μmol上升到0.074μmol,FRAP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225μmol上升到0.280μmol,当精油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其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间均呈量效关系,且均呈正相关效应,表明鸭儿芹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3)抗菌活性方面,当鸭儿芹精油浓度为1 280 mg/m 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7.05 mm,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龙牙楤木、短梗五加由于需求量大,产区人们掠夺式采挖,野生资源已面临枯竭。露地栽培虽获得了成功,但产量较低,一直无法大面积推广。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则是将龙牙楤木、短梗五加、耐阴叶菜(如老山芹、大叶芹等)三者进行混作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山芹菜 (Spuriopimpinella brachycarpa)别名大叶芹、假茴香、二甲芹等。是伞形科大叶芹属植物。可食部分为嫩茎叶。是我国千吨以上的大宗出口商品。 1形态及生境   山芹菜为多年生草本,高 50~ 100cm。根状茎短而粗大,密生暗褐色细根。茎直立,单一,具棱条,无毛或被微毛,节部被密毛。花白色,花序下粗糙,叶片质较薄,通常三出,复伞形花序,径 2.5~ 5cm,顶生,单一,双悬果近圆形,两侧压扁,长约 3mm。花期 7月中旬~ 8月,果期 8~ 9月。   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在吉林省的白山、通化市及东部山区一带贮量较大。生于山坡针、…  相似文献   

20.
将发酵腐熟后的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秸秆有机肥跟不同比例的园土、草炭、蛭石等混合后用于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对鸭儿芹产量、总黄酮以及铅、镉等4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与羊粪比为1∶2的堆肥加上2份草炭和1份园土最有利于鸭儿芹生长,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