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不同品种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半干旱地区不同品种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不同的品种大豆的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大豆品种垦农5号、绥农14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是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谢志华 《中国棉花》2010,37(8):13-14
麦套棉模式下鲁棉研28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在济宁麦套棉栽培条件下,鲁棉研28适宜种植密度为3.76万株.hm-2,皮棉产量达1616.72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辽宁地区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个燕麦品种,研究在平肥地块应用免耕播种机的条件下,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大部分燕麦品种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80kg/hm2和225 kg/hm2的播种密度下,燕麦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该地区适宜的机械化播种量为150~180 kg/hm2。该研究结果为在辽宁地区燕麦机械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不同垄作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配比组合下马铃薯主要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适宜宣威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覆膜栽培,该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模式为云薯201,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密度为60 000.hm-2。  相似文献   

5.
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的品种比常规施肥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耐密性强的品种先玉335适宜种植密度为80 000株/hm2,耐密性中等品种军单8适宜种植密度在65 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高施肥水平下,密度对产量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密度对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等。  相似文献   

6.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以平展型传统品种酒单4号和紧凑型高产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半膜平覆(HM)、全膜双垄沟(DFM)两种覆膜方式和4.5万、9.0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研究黄土旱塬区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类型春玉米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不同栽培模式互作效应对春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春玉米生育关键期降水对各处理收获土壤水分影响明显,降水不能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要时,春玉米会对60 cm土层以下水分产生透支性消耗,遇到连续干旱年份,则会导致春玉米60~160 cm主要根区土壤含水量降低。在相同覆膜及品种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相同密度及品种条件下,DFM覆膜产量优于HM覆膜;相同密度及覆膜方式下,紧凑型高产品种产量较平展型传统品种显著增加。DFM覆膜和紧凑型高产品种在9.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有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绿豆在新疆种植历史悠久,但大面积发展受土地等条件的制约,加之生产上采用的地方品种多不抗病,成熟后易炸夹等多种原因,常造成产量偏低,收获困难,农民不愿意种植。为促进种植结构多元化,提高种植效益,特引进了几个新品系,选出适宜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套种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不裂荚的优良品种新引绿豆3号.以适膻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发腰多熟制栽培对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5.25万、6.00万、6.75万和7.50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38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产量在密度间的变化根据玉米品种不同而异,整体均表现为晚播处理产量较低,中播处理较高。随着播期提前,玉米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生育期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至拔节期。先玉335在早播和中播条件下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晚播条件下适宜低密度种植;强盛388在3个播期下均适宜低密度种植。本地区旱地玉米最佳播期在4月27日左右,适宜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处理对郑单958经济学性状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舫  李铁忠 《杂粮作物》2009,29(6):377-378
通过对国审品种郑单958不同密度栽培研究表明:在4500株/667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随着种植密度加大,产量依次递减,穗位明显增高,茎粗降低,抗病性减弱,对穗粗、轴粗、出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作物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玉米植株的叶面积、LAI和LAD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玉米群体光照条件,提高了群体光合性能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寒地春玉米的产量。试验表明: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分别比小垄栽培对照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河西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大麦品种的改良.仅仅是在某些性状方面的改优。各不同阶段的品种,置于相同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产量差异较小,产量提高的关键在栽培技术。一旦栽培条件与品种特性要求不相一致,产量差异往往较大。将感病品种种植病因,产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绝收。品种的不断更新,是由于原有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经过连续种植、逐渐过化并丧失,如抗病变为患病,矮杆变为高杆等,品种能被不断更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用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种植密度下,氮肥是影响有效成穗、粒重和产量的关键。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施氮量229.3 kg/hm2和种植密度227.4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理论上的最高产量。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合理控制氮肥和种植密度,以达到节本高产。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鲁单50、高油115和科多4号的饲用营养价值有显著差异;适宜的种植密度,特别是适宜的高种植密度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施肥、适时抑制玉米的生殖生长、在乳熟末蜡熟初期适时收获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理纬度相似地区选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大豆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种植地区条件下对大豆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都有较高的产量表现,对种植密度有较好的适应性;而辽宁省选育的品种大多产量较低,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种植密度适应性较差.在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表现较好,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中,辽豆12号对施肥的反应较好,其它品种相对产量较低,肥力适应范围狭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两国品种对地区的适应性表现趋势一致,都是鞍山>沈阳>大连.  相似文献   

17.
大麦品种的改良,仅仅是某些性状方面的改优。各不同阶段的品种,置于相同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产量差异较小,产量提高的关键在栽培技术。一旦栽培条件与品种特性要求不相一致,产量差异往往较大,将感病种种植病田,产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绝收,品种的不断更新,是由于原有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经过连续种植,逐渐退化并丧失,如抗病变为感病,矮杆变为高杆等。品种能被不断更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用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小麦新品种镇麦168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的产量、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适当控制密度可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可增加面团稳定时间、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31日和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辽南地区12个玉米自交系不同种植栽培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适宜辽南地区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自交系为主区,以3个种植密度5万、6.5万、8万株/hm2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对12个不同玉米自交系在3个不同密度下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玉米自交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等农艺性状表现不同,除穗行数无显著变化外,株高、茎粗、产量、穗长、穗粗5个农艺性状均表现显著负相关。自交系、密度互作影响也具有极显著差异。在供试12个玉米自交系中,丹299、中106、599-20、LNX-9不适宜作为选育密植型品种的亲本。[结论]为辽南地区密植型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中部地区马铃薯中棚种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2):76-79
试验利用中棚保护地,选择不同品种和栽植密度,模拟大田马铃薯种植条件种植,寻找适合中棚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中棚条件下早熟马铃薯以‘荷兰7’产量较好;‘荷兰7’和‘早大白’两个品种均以密度21 cm×70 cm鲜薯产量最高,与对照25 cm×70 cm(CK)产量比分别增产13%和16%,差异显著。因此,中棚可以种植马铃薯,品种应选‘荷兰7’,种植密度以21 cm×7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