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灌浆期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和人工气候箱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高温与干旱胁迫对两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豫麦34号(强筋)和豫麦50号(弱筋)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抑制了子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子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不同时段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有差异,豫麦34号和豫麦50号分别以前期和中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后期相对小.豫麦34号以中期干旱胁迫粒重降幅最大,而豫麦50号在前期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后期干旱使两品种的粒重略有增加.高温和干旱对小麦子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水、温互作效应.研究还表明,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的降低及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的缩短是最终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度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的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和粒重有显著影响,籽粒灌浆持续期T、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渐增期持续时间T1、缓增期持续时间T3均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快増期持续时间T2、快増期灌浆速率R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则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先升高后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影响周麦18号粒重的灌浆参数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R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此外,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本试验条件下,于10月12~17日播种,有利于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子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9个大、中、小粒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子粒平均灌浆速率R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是影响千粒重的2个因素,且2因素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其次灌浆持续期T,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时间T3对粒重作用也显著。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延长缓增期时间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品种RF-1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分析了播期与小麦子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可以用Richards方程描述;播期对子粒灌浆参数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均与小麦粒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子粒生长过程的分析表明:小麦开花后子粒鲜重、体积均呈“低—高—低”的变化,鲜重的变化略滞后,开花后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下降速率最快时期与灌浆速率最高时基本吻合。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密度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快增期的天数和灌浆速率比较稳定;缓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在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基础上,延长灌浆缓增期是目前增加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子粒生长过程的分析表明:小麦开花后子粒鲜重、体积均呈“低-高-低”的变化,鲜重的变化略滞后,开花后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下降速率最快时期与灌浆速率最高时基本吻合。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密度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快增期的天数和灌浆速率比较稳定;缓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在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基础上,延长灌浆缓增期是目前增加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粒重不同的2个纯合稳定普通玉米自交系和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各自间正,反交4个杂交组合杂交当代的子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组合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均高于母本自交系,超母本优势均为正值,平均及超父本优势依父,母本粒重的相对大小不同而异;(2)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均表现下部.〉中部〉上部,且授粉后20d差异较小,之后差异较大;(3)灌浆速率的高低和有效灌浆期 的长短时导致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子粒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河北省近年生产上推广种植的3个冬小麦品种,用Logistic方程对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T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子粒灌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经过2年的重复试验,得出以下结果:在灌浆各阶段不同灌浆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灌浆时间看,灌浆持续时间T1和T3变异系数较大,Tmax、T、T2则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看,Rmax、R、R2变异系数较小,比较稳定;R1和R3的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R3达到28.82,说明易受环境影响;T和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千粒重作用较大,R的作用大于T;灌浆持续时间(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灌浆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灌浆时间T3对千粒重(Y)作用显著。从栽培角度考虑,适当的农艺措施可以提高R和延长T。  相似文献   

9.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冬小麦籽粒产量目标制定及育种策略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播期处理,用Logistic方程拟合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及其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播种期偏早(10月10日)的冬小麦越冬前群体主茎叶龄较大,易受冻害的影响,或在拔节抽穗期因群体较大易发生病害。适当晚播(10月24日)可以减轻不利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籽粒灌浆进程中渐增期较高的灌浆速率、快增期和缓增期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的增加。[结论]冬小麦适播期以10月中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11.
播种深度和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西南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以仲玉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种深度(5cm,8cm)、播种机具(ZHSB-10中型播种机、2B-2小型播种机)对机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植株多数农艺性状等均以播种深度5cm的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播种深度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变小;播种深度对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等影响较小,5cm播种深度能小幅度提高机播玉米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不同的播种机具对机播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农艺性状、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倒折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1992年获得国家专利的水稻简易塑料钵体育秧盘(简称简塑盘)播种机(专利号:91204236.2)和它的主要性能——播种均匀性试验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10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分季播种,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播、夏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农艺性状如营养生长期、株高、主茎分枝数等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在春播和秋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夏播、秋播条件下进行春大豆育种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广泛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在冀北坝上已推广的品种和新选育的高代优良品系进行晚播极限播期和最佳播期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系)在6月20日以前播种全部可以正常成熟,其中,品2号、花早2号和白燕2号的极限播期是7月10日,坝莜一号的极限播期是6月30日。经回归方程计算得知,品2号、坝莜一号、花早2号、白燕2号的最佳播期分别是6月18日、6月17日、6月15日和6月18日,而S016和H44的最佳播期应早于6月5日。  相似文献   

15.
依据郑州市1961~2001年共41年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3、5℃的日期,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5 cm地温稳定通过14、15、18℃的日期进行预测,确定郑州市春季播种棉花、花生、红薯等喜温作物的适宜播种期。通过41年数据的回代分析,效果良好,同时进行了预测分析,与实际出现日期也较为符合,可作为春播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叶轮式排肥部件结构简单、性能较好、可与通用机架播种机通用,适用于吸湿性强的粉状化肥的排施。文中主要给定了叶片数量、传动比、叶片与调节板间隙、隔板、调节板及排肥量的优化参数,优化后的排肥机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低施肥水平下,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条件对撒播油菜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播油菜雨后抢墒(湿)即时播种,播后浅中耕使籽粒落入土中,油菜出苗快、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在低施肥(纯氮6.9 kg/667m2)水平下,雨后667m2播种量为400 g,可成苗3万株左右,产量达170~180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以35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春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每荚粒数、有效分枝、总荚数、有效荚数、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等性状在春播和秋播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表明秋播条件下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春玉米免耕播种时播深和播量对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发现春玉米免耕播种以5.00 cm播深和2.5 kg/667 m2播量为宜,且播种时播深和播量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增减。  相似文献   

20.
对 6个玉米良种进行了春、秋两季播种试验 ,结果表明 :春、秋玉米生态环境对各品种的产量、性状具有不同的影响 ,“农大 1 0 8”和“豫玉 2 2号”更适宜作春玉米种植 ,“掖单 2 0号”更适宜秋播 ,而“成单 1 8号”、“掖单 1 3号”和“成单 1 9号”作春、秋玉米种植均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