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春大豆春播和秋播性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5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春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加如株高,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每英粒数、有效分枝、总英数、有效荚数、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等性状在春播和秋播间存在着显或极显的相关,表明秋播条件条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钾水平下春大豆的氮积累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供钾水平下9个春大豆基因型的氮积累和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各器官的氮浓度和氮积累量皆以种子中最高,其次为叶片和茎秆。不同基因型间除叶片氮浓度外,其它器官的氮浓度和氮积累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钾水平下,种子的氮浓度以不施钾为高,而叶片、茎秆的氮浓度则以施钾为高,各器官的氮积累均以施钾为高。不同基因型间地上部生物量氮效率比和种子氮效率比的差异极显著,两个钾水平与不同基因型间种子氮效率比的互作也达极显著。氮利用指数以不施钾为高,不同基因型间达显著差异。本研究提出了在低钾条件下采用种子氮效率比作为筛选养分高效基因型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分析了菜用春大豆对各个生态性状的要求和浙江省现有菜用春大豆品种的主要生态特性,提出了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4.
5.
食用豆类作物在营养和耕作制度中具有世所公认的价值,倍受农学家的青睐。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种植的食用豆类大部分为未改良的当地品种,因此遗传改良的潜力极大。虽然食用豆类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组分,但主要是作为人类营养的蛋白质来源。从农业的观点看,由于豆类能从大气固氮,因而对于保持土壤肥力很有价值。豆类作物在间作套种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应用植物生工分析技术对具有不同熟期的春大豆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生育期的主要差异在初花后的生殖生长期,现蕾时,相对迟熟类型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LAI),叶重比(LWR)和较小的比叶面积(SLA),而始熟期(R7)则相反,在生育前中期,相对迟熟品种具较大的叶和地上部干重,产量亦以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为高,试验还对各生育期的氮和钾含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效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泥炭不是肥料,但它的致密性可避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淋溶和流失,从而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据调查,在印度尼西亚2600万公顷的泥炭沼泽地中有560万公顷的泥炭厚度达1.2米,适于排水后用作新的移居地。在印度尼西亚东部,这种类型的泥炭地面积达260万公顷,其中已勘测了20万公顷。从1968年起,印度尼西亚即开始实施泥炭地开发计划,在廖内  相似文献   
9.
引言在特定基因型产量上竞争的可能条件可评估为:(1)同种个体间的竞争,即自体竞争,遗传学一致的基因型同等地利用环境资源且其产量受到均等的限制;(2)与遗传学不同的基因型间的竞争,即异体竞争,不同基因型不均等的利用有效资源且其产量非均等地受到限制;(3)完全缺乏竞争,即无竞争,各植株依其遗传潜能利用环境资源而不受其它植株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