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产量相关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鳞茎重、鳞芽数次之,株形等相关性状较小。除鳞芽宽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鳞茎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除叶夹角及鳞芽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与蒜薹重的简单相关系数亦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影响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的主要性状包括株形因子、蒜薹因子和叶形鳞芽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鳞茎产量和蒜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516和0.9449。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蒜鳞茎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鳞茎横径(0.5353)、鳞芽长(0.1652)、鳞芽数(0.147)、假茎粗(0.1136)及叶片数(0.1036),而影响大蒜蒜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蒜薹粗(0.8875)、株高(0.1585)和鳞芽数(-0.1382)。【结论】大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大蒜农艺性状之间多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决定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显著不同,除蒜薹和鳞茎自身性状外,以较高株型大蒜的蒜薹产量较高,以较粗株型大蒜的鳞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蒜最适宜的鳞芽朝向播种方式,以济蒜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鳞芽朝上、鳞芽朝下和鳞芽随机3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大蒜整个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在株高、植株质量、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方面,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与鳞芽朝上、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大蒜鳞茎伸长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株高、地上假茎高和株幅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蒜薹收获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单薹重、薹茎长、花苞长和花苞宽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蒜成熟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鳞茎横径、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芽数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在鳞茎横径和单头鳞茎重方面与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综合以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可知,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最适宜的鳞芽播种朝向为鳞芽朝上。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大蒜主产区12个栽培面积较大品种的鳞茎形成、抽薹等主要生育性状指标和大蒜素含量进行了研究比对,并分析了各农艺性状与鳞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城大蒜、徐州紫皮、莱芜大蒜、金乡白皮、口孜大蒜鳞茎质量较高,嘉祥白皮、莱芜大蒜、徐州紫皮、六安蒜、口孜大蒜、大名紫皮抽薹质量较高;鳞茎和蒜薹兼用品种,莱芜大蒜、徐州紫皮、口孜大蒜、大名紫皮、嘉祥白皮和六安蒜可作为首选参考品种;多元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农艺性状指标中最大叶宽、叶面积、植株重量、鳞茎横径与鳞茎质量相关性较高;大蒜素含量对比,永年大蒜、蒲棵、四川软叶蒜和两城大蒜的含量相对较高。以上结果可为大蒜品种选择、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覆黑色地膜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覆盖黑色地膜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安全高效的大蒜覆膜栽培新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地膜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大蒜出苗和抽薹期推迟,提高了大蒜植株鲜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蒜头和蒜薹产量增加。相比覆盖白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的大蒜土壤增温效果略差,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但使大蒜出苗速率加快,出苗期提前2~4 d,推迟抽薹期3~5 d,提高了大蒜越冬前和返青后大蒜植株鲜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促进了越冬前大蒜壮苗、延长了大蒜膨大期,进而提高蒜头和蒜薹产量。  相似文献   

5.
王飞  丁勇  万文勇 《农技服务》2023,(10):21-23
为大蒜新品种的认定和确定适宜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引种5个大蒜品种在凯里进行引种试验,观测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蒜201903蒜薹产量为263.47 kg/667m2,蒜头产量为366.85kg/667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蒜薹产量比对照麻江红蒜增产43.69 kg/667m2,增产19.88%;蒜头产量比麻江红蒜增产62.36 kg/667m2,增产20.48%,整个生育期长势强且整齐一致,株高45.2 cm,假茎高35.0 cm,假茎粗9.9 mm,叶片数9片,薹长26.9 cm,单薹重7.99 g,鳞芽数8瓣,单个鳞茎重14.78 g;黔蒜2020-3的蒜薹产量为247.79 kg/667m2,蒜薹产量较麻江红蒜增产28.01 kg/667m2,增产12.74%,居参试品种第2位,黔蒜201903和黔蒜2020-3可在凯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金乡白皮蒜’和‘朝天椒’为材料,在蒜套辣椒种植模式下,以空白不施肥及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置5个黄腐酸肥用量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蒜生长状况、鳞茎产量、蒜薹和鳞茎品质以及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7处理下大蒜和辣椒生长最好,大蒜根系活力旺盛,光合指标和鳞茎品质表现良好,产量较空白对照T1和常规施肥T2分别高38. 29%、24. 75%,辣椒产量较T1和T2分别高93. 34%、64. 69%。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大蒜和辣椒的适宜用量均为666. 7m~2黄腐酸微生物菌剂基肥40 kg,大蒜抽薹期冲施黄腐酸营养液15 kg、辣椒苗期及坐果期分两次喷施黄腐酸营养液共15 kg。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大蒜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大蒜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以茶陵地方品种平水三门蒜为试材,采用不同播期的处理,对大蒜的出苗率、结球率、叶片数,蒜薹单株质量、蒜球单株质量和蒜薹、蒜球的产量进行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茶陵大蒜在茶陵地区的播种期以9月下旬至10月10日为宜,表现为出苗快、齐,抽薹早,薹、球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大蒜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于湖南省洞庭湖区栽培的加工型大蒜品种,开展了大蒜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牟大蒜的生长势强,假茎和叶片生长旺盛,适于作蒜苗栽培;无心大蒜的抽薹率高,薹体大,蒜薹单产6 765.8 kg/hm~2,鳞茎的个体大,鳞芽少,蒜头单产26 562.9 kg/hm~2,适于蒜薹蒜头兼用型栽培。此外,假茎高与单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鳞茎重与蒜头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假茎横径与叶片数,株高与鳞茎高,薹茎长与薹基部横径,鳞茎横径与鳞茎重、蒜头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叶长与薹茎长、薹基部横径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多项农艺性状指标,有利于选出宜栽大蒜品种。  相似文献   

10.
河西紫皮大蒜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河西优质大蒜主产地民乐的紫皮大蒜生育期间光、热、水条件,得出适宜播种期为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需≥0℃积温1760.0℃左右;蒜薹和鳞芽发育期适宜气温为10.2-15.4℃;现薹至抽薹期适宜气温为15.4-15.9℃;鳞茎膨大期适宜气温为14.0-16.0℃。根据对大蒜生育、产量和品质起关键作用的≥0℃积温、7-8月蒜头膨大期的气温、日照时数、5-6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将河西走廊划分为5个紫皮大蒜的种植区。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就乐都紫皮大蒜在西宁地区秋播和春播两种不同季节播种对其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秋播的乐都紫皮大蒜从株高、开展度、茎粗、光合叶面积、鳞茎粗、鳞茎重、鳞芽数、单个最大鳞芽重、根数等各个生理指标均优于春播的紫皮大蒜,而生育期较春播长,抽薹期提前5天,收获期推迟10天左右,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23.3%,经t测验产量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2.
如何防止大蒜“二次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蒜二次生长是指大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植株内层或外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休眠,继续分化次级植株、次级蒜蓥、蒜头的异常现象,有的又称复瓣蒜、分叉蒜、马尾蒜、又头蒜等,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着这蒜薹和蒜头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大蒜的农田适用性及推广可行性,以裸地(CK1)和2种PE地膜(CK2、CK3)作对照,研究0.006 mm(A)、0.008 mm(B)、0.01 mm(C)和0.01 mm(D)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降解等性能,及对秋播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参试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长短顺序为D>C>B/A,功能期在210~140 d不等;地膜C和D能满足鲁南地区秋播大蒜对地膜功能期不低于180 d的要求。覆盖PE地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且同种类型的地膜厚度越大保墒效果越好。土壤积温按照CK3、D、C、B、A、CK2、CK1的顺序降低。与裸地处理相比,覆膜处理根系数量增加约30%,蒜头产量提高28.06%~34.69%,但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大蒜抽薹期比覆盖PE地膜晚2~3 d。以上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及对大蒜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与普通PE地膜相当,可以作为替代普通PE地膜解决蒜田地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自留种长凝大蒜、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等3个不同种源地大蒜的农艺性状和鳞茎综合品质,为筛选适宜在长凝区域种植的大蒜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长凝大蒜(自留种)、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进行田间试验,采集株高、假茎直径、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单重等10项农艺性状,并检测成熟鳞茎中总糖、干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硒、锌、维生素C、大蒜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采用模糊评价隶属函数法对鳞茎综合品质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平遥大蒜的株高、假茎直径、蒜苔长、单蒜苔质量、鳞茎高、鳞茎直径、鳞茎单重等7项农艺性状指标显著高于长凝大蒜和武威大蒜(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蒜鳞茎单重与鳞茎高、鳞茎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长凝大蒜、平遥大蒜和武威大蒜三者鳞茎中的总糖、干物质、锌、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大蒜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差别不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遥大蒜鳞茎综合品质最佳,长凝大蒜次之,武威大蒜第三。[结论]平遥大蒜具有单位产量高、蒜头外观商品性状好、蒜头综合品质佳的特点,可以作为种植高品质长凝大蒜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10个大蒜品种在天水市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水市海拔1 400 m的河谷川道区对引进的10个大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乡蒜植株生长健壮,综合性状良好,蒜薹产量为2 715.4 kg/hm2,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18.86%;蒜头折合产量最高,为22 561.5 kg/hm2,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37.51%,可在当地推广种植。新育1号、航蒜4号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属薹蒜兼用型品种,蒜薹、蒜头产量均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可在当地搭配种植。鲁蒜王2号、金蒜2号、汉中蒜、陕西白蒜蒜薹或蒜头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春季追肥对大蒜鳞瓣保护叶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鳞芽发育前追磷钾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可以降低假茎长度,但对鳞茎膨大无促进作用;在鳞茎膨大前追氮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不促进大蒜产生"面包蒜"。证明了长日照是大蒜鳞茎膨大的主因;提出了在大蒜生产上,前期不缺肥、后期不追肥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蒜的次生现象各地叫法不一样,有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等。 次生现象严重的大蒜田,蒜薹产量下降,蒜头小,均开花散瓣,品质差,影响经济效益。 (一)次生现象的形态表现 正常的大蒜是茎盘中心部位的腋芽膨大形成休眠状的蒜瓣,而每一蒜瓣,具有几片非常短缩的圆椎状鳞片,最内层靠近中央芽的一轮鳞片特别厚。而次生现象是鳞茎在3月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35-2138
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 782.5,5 916.6,6 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著,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9.
以大蒜"蒜乡1号"为供试材料,在黄淮海平原地区于抽薹前追施硅肥(Si1)、抽薹后追施硅肥(Si2)和抽薹前后均追施硅肥(Si3),研究了速溶硅肥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卧龙山镇和疃里镇大蒜的产量均表现为Si3Si2Si1CK,产量平均值上Si3分别较Si2、Si1和CK处理高出8.82%、13.44%和20.2%。大蒜品质上,硅肥处理大蒜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大蒜素含量均较CK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湖北省大蒜(Allium sativum L.)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大蒜素含量,以38份大蒜资源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大蒜素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栽培的大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其中,假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大(46.5%),其次是蒜薹质量(43.91%)、鳞茎盘厚(40.48%)和鳞茎质量(39.28%);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且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大(2.05)。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38份大蒜资源分为两大组群,不同类群相似性较小,亲缘关系较远;同一类群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农艺性状和大蒜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生长构成因子、产量构成因子和营养品质构成因子构成了主要的3个因子,贡献率达80.913%。通过大蒜产量及大蒜素含量多个因子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育种材料9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